2006年,天津市泰安道附近突然出现一座老教堂,它遍体沧桑,洋味儿十足,与周边现代建筑相比,显得神秘而又独特。这个养在深闺中的老建筑终于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之前就听朋友说起过,浙江路有一个老教堂。我就去了,只见门被铁皮封着,门旁有一个职工医院的牌子。
从门缝里望去,看到一个歌特式的塔尖,太有味道了!但却无法领略它的全貌。但仅凭那只鳞片爪,我断定,这里一定有故事!
不久就听说铁皮打开了。但教堂还是无法进去。我从一个露出半个拱券的洞口钻了进去。里面杂物凌乱,蛛网密布。但通过券窗和门缝挤进来的光线,约略可以看出教堂的大致样貌。很像民国时期警匪片的外景场地。不敢久留,匆匆拍了几张便原路返回。
我进入教堂旁边一个门里,询问一个留守人员,他给我拿出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的是“原安里甘教堂”。为什么要加个“原”字?
就这次匆匆一瞥,令我对安里甘教堂欲罢不能。此后的两年内,我曾经多次进入安里甘教堂。这期间已经有人清理过。
通过查阅资料,我对安里甘教堂的历史有粗略的了解。
安里甘(也称安立甘)教堂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与浙江路交口处。1860年至1945年,这里是英租界。由基督教圣公会(也称安里甘会)创建。天津基督教会称这里为诸圣堂。
安里甘教堂专为当时居住在天津的英国人所建,因此在历史上又有“天津的英国教会”之称。因其地理位置又名浙江路堂。
1893年,英租界工部局将位于紫竹林的一片湿地赠予教会。
安里甘教堂的建筑过程共经历了10年时间,其间的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而停工。 1903年正式落成。
1935年5月遭到严重火灾,教堂建筑大部分被烧毁。第二年重建完毕。
安里甘教堂”横看成岭侧成峰“
2007年 刘晓文/摄影
2007年 刘晓文/摄影
安立甘教堂为砖石结构,高耸的哥特式塔尖十分醒目。
外墙装饰着细腻的砖雕联拱和拱柱。匠心独运。一百多年过去,依然如此完好。
2007年 刘晓文/摄影
看惯了中国山西三雕之一的砖雕,我没想到,在安里甘教堂看到了与中国砖雕一样精美细致的砖雕装饰花纹。那种异曲同工之妙令我惊叹不已。
照在正门上的暖调光线强烈的渲染着一种怀旧情绪
那斜穿过券窗的光束后面一定藏着许多陈年往事。不由得撩拨起人们的无尽想象。
巍峨的廊柱和高大的拱券之间萦绕着浓厚的复古气息。
2007年刘晓文/摄影
通往唱诗班的楼梯依然结实完整,拾级而上,咚咚作响,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券窗内外时空相隔,一个多世纪。历史与现实就在咫尺之间。
凡是路过的、听说的,人们都来这里采风。一些拍婚纱照的新人也到这里找寻异国情调。
2007年 刘晓文/摄影
在天津,这是最具有原汁原味的宗教建筑,难怪引起众人的极大兴趣。
在那以后不久,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在这里拍摄外景。目睹了陆川和高圆圆在隆冬时节片场的的辛勤工作,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们演出成功。
从2006年迄今为止,十六年间,安里甘教堂被多次修葺,出现多个版本。与此相比,我这个版本未免过于老派。但我觉得,它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关于安里甘教堂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两年,这里又被做为咖啡馆和文化演出场所。但这些,都是安利甘教堂被赋予的功能,仅此而已。
但是,作为一座有着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建筑,作为太多外地游客的探访目的地,我还是愿意叫它做安里甘教堂。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管理者的定力。
作为天津市民,我也为有这样一处受保护的建筑文化遗产而感到自得。
夕阳晚风中的安立甘教堂(2007年)
(初稿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