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

1941年,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消息传回日本,当时的日本民众都十分激动,纷纷走到了大街上庆祝这次胜利。可以看出,日本的国民对于此次战争中日本军队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觉得战争形势对他们很有优势。然而,当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却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候躲进了一间小屋里,默默地哭泣。妻子找到他的时候,他一直绝望地说:完了,这次彻底完了。为何在取得一个阶段性胜利,全国民众都信心十足的时候,日本的高层反而陷入绝望呢?日本当时军队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日本国内各界对于战争的形势都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既然日本高层已经发现危机,为何最终还是让自己的国家陷入了更大的战争漩涡呢?下面就和小标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推动日本在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视频:弹丸之地究竟为何如此疯狂?日本发动战争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头像进入,右上方加个关注,方便日后阅读精选好文。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对于战争的前景是不怎么看好的。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天皇召见了当时的海军长官永野修身和陆军长官杉山元。其实这个杉山元在民间有个外号叫做便所扉,其实就是厕所门的意思。这样的外号,其实是反映了他特别没有主见的性格。

当时天皇问他对战争形势有什么看法,他特别自信地说:“南洋那边估计三个月就能取胜,美国可能需要半年吧。”天皇看他又是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四年前,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这位陆军长官就给他夸下海口,说三个月完成对民国的武力征服。天皇不禁质疑地反问道:“阁下在四年前也说征服民国需要三个月就可以,结果呢?”杉山元知道,天皇不再信任他的说法,结巴地说道:“民国……民国是因为地域实在是太大了。”天皇听他找的这个烂借口,气得对他大吼:“民国大,美国难道就不大?还是你觉得南洋不大?我看你就是盲目乐观。”

但是这个时候回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偷袭了珍珠港,美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自己之前听信了这帮人的话,现在只能继续打了。但是这样打下去也是必输无疑,到时候,自己就成了这个国家的罪人了,他想想就头疼。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

裕仁天皇

日本的前首相,也就是东条英机的前任领导近卫文麿,就比天皇狡猾多了。从日本对美国开战的第一天开始,这位首相就知道两国实力悬殊,等到将来战败了,自己就会成为人人喊打的国家罪人,于是他就计划着赶紧找到接盘侠,自己好辞去职务。当时的日本高层一个比一个狡猾,他选来选去,最终看上了东条英机。一方面他是所有陆军长官中强烈主张打仗的一派,另一方面,这个人想法比较简单,容易被煽动情绪。有一次近卫在内阁会议中,问各位长官关于是否对美作战的问题,所有人都没有发言。

其实当中也不缺主战派,但是谁都不想第一个发言,怕将来战争的责任都被揽到自己头上。只有东条英机特别激动地站起来说:“就算有一丝胜算,也值得和美国一战。”近卫就等着他说这句话呢,此话一出,近卫立马将首相一职交到了东条英机的手上,自己辞职还乡了。其实不仅仅是日本当时的决策层,执行层的一些官员也对战争的形势并不看好。像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他因为之前去过美国,深知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他在日本高层的开战决策下达后,对家人感慨过自己的命运,说自己肯定是要战死沙场,一去不复返了,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既然上到决策层,下到执行层都有很多官员并不主张开战,为何非要对美国开战呢?虽然当时日本国内形势也是不容乐观,但是真的除了打仗就无路可走了吗?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1

东条英机

这就要从之前的日俄战争来分析了。众所周知,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慢慢摆脱了国家贫困的局面。在变法之后,日本火速发起两场战争,一次是对满清的甲午中日战争,一次就是日俄战争。经过这两次作战,日本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张,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都遭受到了日军的侵扰。不过,在日俄战争中,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死伤也很惨重。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共有24万士兵受伤或者死亡。但是他作为战胜国,却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只是获得了一条铁路,赔款是一分没有。当时国内的很多青年,怀疑日本高层中有人和沙俄有协议,纷纷走上街头,发起游行示威,方式也十分激进。

总体来说,虽然没从沙俄那获得多少好处,但他们觉得,这次日俄战争至少是遏制住了沙俄的势力,让日本在满蒙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这也为后来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版图埋下了种子。不过当时的日本确实是不止战争这一条路。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2

东条英机被审判

在裕仁的父亲大正天皇执政期间,国内自由气息还是比较浓厚的,由于日本皇室经常会有近亲结婚的习俗,日本天皇大正继位后,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四十岁时患上了脑血栓,后来发展成了精神病,因此在位时间并不长。当时日本高层还是可以遏制住国内的鼓战势力的饿,很多首相都在极力地阻止侵略扩张,比如像西园寺公望、币原喜重郎、石桥湛山等高层领导,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反对战争。西园寺公望不惜辞去自己在内阁的职务,最终将军部的扩张计划压了下来。币原喜重郎则在他任职期间,直接就将日本放弃战争的权利写进了宪法,在当时这种做法也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石桥湛山提出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最符合日本发展方向的。

他提出了一个“小日本主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是非常先进的。这个“小日本主义”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日本的领土比较小,无论是国内的资源还是公民的人数都比较有限,那些大国领土扩张的方式其实并不适用于日本。而是应该学习欧洲一些小国家的生存发展方式,比如去做对外贸易之类的生意,国家有钱之后,自然就可以增强国力了。日本在亚洲算是比较小的国家了,周围的邻国因为这个满蒙利益,关系和日本搞得非常紧张,边疆不宁,也无法和平发展国内的经济。其实如果在那个时候,日本能走向大力发展经济的道路,日本在今天可能实力会更强,而且当时的朝鲜半岛也被他们划分了一些地盘,其实还是比较有优势去发展经济的。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3

裕仁天皇便装

不过后来,日本还是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且退出了联合国。这种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是在进入昭和时代之后,这种在大正时期比较自由的思潮开始慢慢遭到破坏的。事情还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说起,在一战中,各个国家都采用的是总体战的战略手段,都是举全国之力去和其他国家作战,直到自己战败或者打败对方国家。这种激烈的打法和之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日俄战争都是不同的,那时候还是局部作战,双方都没有拿出自己所有的兵力去作战。但是在一战之后,这种慢慢转向总体战的形势正在悄悄发生,这种转变,被当时一个叫做永田铁山的日本军官注意到了。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4

永田铁山

永田铁山在分析了欧洲各国作战的局势之后,将总体战这个思路上报给了当时的天皇,裕仁。裕仁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侵略扩张的思想。永田在天皇的支持下,创立了侵略扩张的组织,他初步的想法就是将全国所有的兵力都统一起来,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但其实裕仁当时并不完全是为了扩张野心才全力支持永田的,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政权的稳定性,他妄图通过建立举国一致的侵略扩张来加强自己的集权。至于战争是否胜利,他自己心里也并没有太多的把握。虽然日本经过变法之后,军事实力和工业都增强了很多,但如果我国军队百姓一直不断抵抗,和日本死磕到战争结束的那天,即使把全国的资源都调动起来,也不一定能坚持到投降的时候。

裕仁知道,要想让这种侵略扩张的思想渗透到每个日本人的脑中,舆论的方向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因此,他大力支持永田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包括对媒体的制裁。渐渐地,明治维新之后的自由主义思潮被遏制了,退出了日本的舆论浪潮。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在儿童时期就经历了日本打赢甲午中日战争,少年时期看到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的青年。在这些年轻人眼中,日本就是在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战无不胜的神话,在他们看来,只要把全国的人民都团结起来发动战争,日本就不可能打败仗。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5

东条英机上任

从裕仁执政的1926年开始,十年间,日本国内被强制停业的报社就有三百多家,基本都是左翼派的,因为在裕仁看来,媒体的发声并不需要那么多元化,自由化,整个国家最好就是只有一种统一的声音,就是日本天皇的声音。昭和八年,日本高层在不断的作战经验中预测到,可能日本会遭遇空袭,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防空演习。就在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备战的时候,一篇在新闻报社发表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中揭露了美国使用的燃烧武器肯定是用飞机运输的事实,而日本常年地震,房屋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的,如果真打起来,再完美的防空措施都没什么用处。

这篇文章的发表,仿佛打碎了日本主战青年一直以来的美梦,文章刚发布几天,这些右翼青年就闹到了这家新闻报社,强烈抗议相关负责人继续担任主编。后来这些愤青们发动了很多抵抗左翼报纸的运动,一时间,左翼的报社、媒体都不敢再轻易发声,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左翼媒体的报纸发行量甚至不到几百份,右翼媒体在这个时候也渐渐的强大了起来。

一时间,在日本国内,基本上就只有右翼声音的存在了。而日本整体的发展方向也朝着战争,越走越远。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6

抗日战争题材图册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时的国民当局就把日本告上了联合国。在经过联合国考察团的考察之后,日本在东北犯下的罪行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联合国认定是日本发动了战争,同时伪满洲国的存在也不被国际认可。这个消息传回了日本,立即引起了日本右翼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联合国在欺负日本,于是这些激进的年轻人就开始伤害自己,把小拇指寄给日本在联合国的代表团表达不满。

当时日本在联合国的代表是松冈洋右。这个人十几岁就在美国生活了,英语比母语说得还好,是一个能力比较出众的外交人才,他其实想得非常长远。只要日本还在联合国,就还有和这些大牌资本主义商议的余地。但是日本国内的舆论环境是比较紧张的,他们既希望日本能留在联合国,也希望日本能保住在满洲的利益,所以从国内传回的指示,态度是比较强硬的,这就让松冈洋右陷入了两难。因为他知道,要继续待在联合国,肯定得对这些理事国成员做出对于整改满洲问题的承诺。但是如果他擅自作出了承诺,肯定会激起日本民众的不满,他自己就成了国家的罪人。松冈没办法,就只能试着和英国协商,结果还是没有谈妥。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7

松冈洋右(左一)

当时日本的青年都是比较激进的,即使是军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他们杀害。松冈知道,即使是同意承诺对日本的好处多,他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安全,和日本国内保持同样的态度,去抵制联合国的报告。于是,他在联合国发表了一次他自己都觉得十分可笑的讲话。

他说日本人就像是受苦受难的耶稣,在替全世界的人民在遭受着苦难,多年后,世界各国人民一定会理解日本的。虽然在今天,我们觉得这个言论十分滑稽,但是在他说完这些话,宣布日本退出联合国,辞职回国之后,却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尊敬。日本民众觉得,松冈的讲话慷慨激昂,不卑不亢,是为了国家利益被迫辞职的大英雄。其实松冈的内心是有苦说不出,以他多年的外交经验来看,这无疑是日本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但他在当时的风气下,也只能闭口不言。经过九一八事变后的一系列事情,日本在战争这条路上就再无回头之弓了。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8

抗日战争

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我国开始了全民族的统一抗战。本来日本的高官以为我国还是和以前一样,是有限战思路,那日本就可以很快打到南京,逼迫我国签条约,割土地,赔白银。但是当时的裕仁一看,我国也不再只局限于有限作战了,除非归还侵略的土地,否则绝不和谈。

二战爆发后,日本也是用同样的思维去对美作战的。虽然自己的海军实力不如美国,但是可以集中全部海军战队,先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之后再消灭大西洋战队,这样美国的两只军舰就会被日本打到退无可退了。而然,美国真的会按照日军想象的方式迎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欧洲战事爆发之后,美国国内就进入了全面备战的状态,大量先进的现代武器都在美国制造出来,而日本当时的海军实力只有美国的一半,殊死一搏才能获得些许生机。但是眼看着美国的战争机器越造越多,日本不得不赶紧行动,毕竟,如果美国的武器装备继续增长,那日方的海军就根本不是对手了。整个世界都开始打总体战了,裕仁知道,这下日本就没那么好取胜了。那这时日本该怎么收场呢?只能是手忙脚乱的在各个战场上硬着头皮硬打了。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9

日军入侵城市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让日本渐渐走上侵略战争的道路,那就是对于资源的掠夺。欧洲美洲大陆上的侵略战争中虽然也掠夺殖民地的资源,但是日本的情况比所有的国家更为紧急。

日本本来就占地不大,在自己国家的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侵占他国资源也成了日本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石原莞尔等日军在东北获得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如果这时候,日军不再继续侵略,而是在东北发展经济,再慢慢计划下一步,其实是一种比较理智的选择。但是因为日本国内的军人看到石原莞尔得到的资源,都抑制不住自己想要分一杯羹的野心,纷纷鼓吹立即全面侵华,扩张领土。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10

我军武器

不过要想迅速的扩张战争,就得需要制造很多的战争武器,所以像石油、钢铁,这些原料在当时十分重要。但是这些原料日本根本没有,只能向美国进口,美国人掐住了日本的原料供应,本来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日本的战争进度的。但美国万万没有想到,日本最后疯狂到和自己作战。要知道,当时美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在1941年,美国只不过是希望日本能撤出越南和我国,并没有损害日本太多的利益,可以说,如果日本及时停战,卖美国这个面子,那日本在东北得到的物资也有很多能运回国内,并且在战后也有进入联合国的可能性。但当时的日本已经杀红了眼,听不进去任何反对他们鼓战计划的声音了。整个日本国内,都弥漫着一种鼓吹战争的激愤情绪,但凡是有人想妥协,就会被谴责为卖国。

本来靠着鼓吹战争上台的东条英机,这时其实已经知道胜利的把握不大了,但是他又被身边的一个叫做佐藤的军官给煽动了,他对东条英机说,美国人其实是软弱的,我们打到朝鲜的时候,美国承认了日军在朝的地位,打到东北、越南也是这样承认了满洲,那如果我们直接对他发动战争,是不是会得到更到?佐藤是年轻的昭和时代的激愤青年,天真的相信着日本战无不胜的神话。这样的年轻军官在东条英机的身边不断给他洗脑,他本身又极易被别人煽动,导致最后他自己都相信日本真的可以战胜美国。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11

我方战士

在1841年底,近卫文麿受到了海军的开战报告,海军军官表示再不开战,就没有机会了。当时的美国高层也警告日本,赶紧撤出在华军队,不然就会终止和日本的贸易交往,冻结日本在美的所有资产。两方的压力让近卫无法抉择。如果和谈,国内民众肯定是反对声一片,到时候自己就会背负叛国的罪名,如果不和谈,战败后日本全国所要承受的代价,他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所以这个狡猾的政客就赶紧溜之大吉了,把这个难题留给了东条英机。

弹丸之地是什么意思(彪炳史册是什么意思)插图12

近卫文麿

日本国内错综复杂的势力对峙以及日本高层的鲁莽决策,乃至日本众多鼓战民众的激愤情绪,将日本一步一步推上了战争的深渊,最终的后果当然是全体日本民众去共同承担。除了小编说的这些原因,你觉得日本发动战争还有哪些重要因素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