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

自克林顿政府时期起,至奥巴马政府杀死本·拉登止,美国政府一直将本·拉登视作洪水猛兽,将其称作“全世界最邪恶的恐怖分子”;而美国政府则是正义的化身,是全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在这一场跨时颇久的追逐之中,本·拉登身边的私人医生由于经受不住5000万美元高额赎金的诱惑,在2011年向美国政府泄露了本·拉登住所的地址,最终导致一代枭雄就此殒命。

如今,距离本·拉登殒命已经过去了11年之久,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袭击活动仍是此消彼长,令人困惑而唏嘘。

如今不如让我们拨云见雾,去探访塔利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那个害死本·拉登的私人医生,最终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赏金了没有?他如今又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呢?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

(本·拉登)

一、塔利班和美国的爱恨情仇

提起本·拉登,他的“后备军团”——塔利班就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在最初,美国总统甚至将塔利班当作一个“摇滚乐队”。

千禧之年,美国大选如期举行,时任共和党领袖的小布什舌战群儒,面对着民主党的围剿脱颖而出,总统的宝座已经遥遥在望。

但在大选过程中,突如其来的一个小插曲却是让人颇为意外——当美联社的记者阿帕尔塔向小布什提问“你在上任后对塔利班的政策有何走向”时,小布什是一脸茫然,随后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这难道是一只新出的摇滚乐队吗?”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

(小布什)

可见,当时的美国和塔利班似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两者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在正式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之后,小布什提拔的新任国务卿赖斯似乎也不知塔利班为何物,只是简单地将其归为“隶属于伊朗的游兵散勇”。

赖斯的话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当时的伊朗和塔利班政权已经是无法调解的生死仇敌。

尽管美国政府对塔利班的研究浮于表面,但是喜好追风的美国记者总会抛出一个又一个犀利的问题,惹得小布什十分不快。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2

(小布什)

最终,在明面上,小布什向记者承诺,将会就塔利班问题与国会、议院展开深入的讨论;而在私下里,小布什则是不屑地对着白宫办公室的主任塔利斯塔说道:

“我实在不明白在苏联之后,还有什么能让这群记者变得聪明起来?我已经厌倦了去击打苍蝇,但是这群记者却总在一旁煽风点火。”

小布什的意思十分明确,那就是美国连苏联时期都扛了过来,现在为何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塔利班而发愁呢?

最后在小布什与国内的记者纠缠不休的时候,塔利班人已经为“圣战”做好了准备。

2000年夏天,4名阿拉伯人聚集在德国汉堡,他们白天学习先进的工业知识,晚上便一起为阿富汗战场上的激进分子唱响赞歌。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3

(9·11事件)

这4个阿拉伯人,在经过了半年的苦修之后,一同去会见“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他们一起提出了一项惊世骇俗的恐怖计划:劫持民航客机,袭击美国。

时间又过了半年,美国大选已接近落幕,总统的宝座已经落入小布什之手;

阿富汗境内依旧是炮火连天,全民领袖马苏德带领着残余的政府军抵抗着塔利班。在一次惨败之后,马苏德到访法国,他从大街小巷游说到法国众议院,希望能够得到这个西方强国的支持,不让塔利班继续在阿富汗的领地上肆虐。

自诩为绅士的西方人全程友好相待——微笑、握手、鼓掌面面俱到,但是就是不向塔利班提供一分钱。

白发苍苍的马苏德已进入暮年,他开始变得慌不择路。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4

(阿富汗战场)

在启程之前,伦敦的一家电台主动发出邀请,称要以人道主义的目光来审视塔利班武装力量的所作所为。闻讯大喜的马苏德欣然赴约。

然而,这家所谓的“伦敦电台”里的记者正是塔利班武装力量安插在英国的自杀式袭击恐怖分子。

当马苏德推门而入的时候,所谓的“摄影记者”轰然引爆了近10公斤的炸弹,在场的所有人员当场死亡,两层的小洋楼也被炸得粉碎。

这场自杀式袭击事件震惊了整个阿富汗,但并没有让欧美国家引起重视。

短短2天之后,一桩更为劲爆的新闻终于让欧美国家将目光投向了塔利班,投向了本·拉登——20多名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机,冲撞美国世贸双子塔和五角大楼,这便是震惊世人的“9·11”事件。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5

(“9·11”事件)

“9·11”事件使得近3000人丧命,小布什在惨案发生两个小时之后,即是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

短短数个星期之后,小布什便将矛头直指塔利班领袖——本·拉登,对外宣布了5000万美元的悬赏金额。

2个月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挥兵直指印度洋,战斧导弹对准了阿富汗领土、先进的战机翱翔在阿富汗的领空,小布什向塔利班组织发起了第一次对话,要求对方交出本·拉登。

让小布什挂不住面子的事,自己气势汹汹地发动了盘问,而塔利班武装力量竟然不为所动,甚至录制了一段嘲讽美国的视频,借助卡塔尔媒体之手公之于众。

在这一视频中,塔利班武装力量的发言人表示:

“美国人应该很清楚这一点,针对于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伊斯兰世界上的无数同胞将要让美国人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伊斯兰人不惧怕死亡,他们死亡的信念远胜于美国人的一切。”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6

(本·拉登)

同年10月7日,美军悍然空袭阿富汗,配合地面部队直捣黄龙——而本·拉登早已逃之夭夭。

也正是从此时起,塔利班组织和本·拉登的神秘面纱才被一点点地揭开。

二、本·拉登

其实,本·拉登的诞生,正是美国人自己埋下的苦果。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挥兵中东地区,而为了串联起中东与苏联本土的连接,横亘在两者中央的阿富汗就成为了苏联的必争之地。

为了遏制苏联人的野心,美国联合英国一起,暗中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与武器支持,被伊斯兰世界培养了许多“圣战士”。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7

(阿富汗战场)

而所谓的“圣战士”,在日后大都成为了极端的恐怖分子。

在短短的3年间,10万多名心思各异的异国人涌入了阿富汗战场,在美国人与英国人的训练下迅速成长,成为了抵挡苏联人扩张步伐的中坚力量。

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苏联人从阿富汗战场抽身之后,这些由英美豢养的“圣战士”逐渐呈现出不可控的局势——他们相互斗殴,人人都想做阿富汗的主人,甚至反戈一击,向自己昔日的“金主”英美开火。

眼见阿富汗的局势失控,英美则是拍了拍屁股迅速抽身,给当地人留下了一地鸡毛。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8

(阿富汗战场上的士兵)

然而,就是这样一盘让世界头号强国都无可奈何的散沙,最终被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富二代全盘整合,他就是本·拉登。

本·拉登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与沙特阿拉伯的国王交情匪浅。

1957年出生的本·拉登起初以学业为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身材高大的他受到了是女同学的热烈追捧。

但是本·拉登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他的父亲是一名狂热的伊斯兰教徒。在自己的父亲的熏陶下,他主动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9

(本·拉登)

此后一直往返于沙特与阿富汗两国之间,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圣战士”提供先进的武器弹药支持。

上世纪80年代初,本·拉登正式定居于阿富汗,陪同他一起的还有他从沙特阿拉伯再去的数百名建筑工人——他们一同为“圣战士”们修建防御工事。

苏联人撤出阿富汗战场之后,本·拉登接手时任极端分子领袖阿扎姆所留下的残兵败将,组成了在未来赫赫有名的“基地组织”。

起初,“基地组织”只是一个阿拉伯人在阿富汗中转的基地,是本·拉登为“圣战士”所建立的抚恤机构。

但在不久之后,由于沙特王室与美国越走越近,这让本·拉登心生不满,与自己的父亲和沙特王室的隔阂日渐加重。最终在一次的激烈争吵之后,本·拉登被剥夺了沙特公民的身份。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0

(“基地”组织)

此后,本·拉登辗转各地,却一直得不到重用。

万般无奈之下,本·拉登最终在1996年回到了自己最初的战场——阿富汗。

体味过世态炎凉之后的本·拉登早已心灰意冷,他向自己昔日的战友控诉着美国人的罪行——在本·拉登看来,正是由于美国人蛊惑了沙特王室,自己才被赶出了家园;同时,他向外借外力的宣传着美国“侵略”沙特的阴谋,发誓一定要报复美国。

在过去,本·拉登就一直是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金主”。如今“金主”落难,塔利班人自然要全力保全他的一切。

与塔利班越走越近的本·拉登,在1996年就已经被美国人盯上了,认为他是“恐怖组织最主要的资金支持者之一”。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甚至签署了相关协议,将本·拉登在全球范围内的近3亿美元的资产全部冻结。

如此一来,本·拉登和美国算是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怨。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1

(克林顿)

两年后,本·拉登亲自谋划,给美国人好好的上了一课——美国位于非洲的两国大使馆遭遇恐怖袭击,200多人因此丧命。

时年41岁的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标价”1000万美元悬赏金,要取其项上人头。

但遗憾的是,当时的克林顿深陷丑闻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国外的政策,本·拉登因此继续苟延残喘。

而对塔利班组织知之甚少的小布什上任之后,本·拉登偏偏策划了震惊世人的“9·11事件”——如此一来,刺杀本·拉登就成了历任美国总统压在心头的巨石。

三、悬赏五千万美金,医生泄露行踪

小布什上任之后,美国政府便将“反恐”当作了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自从恐袭双子塔之后,本·拉登便是销声匿迹,四处躲藏,并不给美国人任何机会。

小布什在任的整整8年间,美国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本·拉登,但最终他们一直都被溜得团团转,即使悬赏金额从1000万提升到了3000万,再从3000万提升到了5000万美元,也没有人向小布什泄露过有关于本·拉登的任何踪迹。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2

(奥巴马)

小布什政府落幕之后,奥巴马接掌白宫。本·拉登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2011年,本·拉登身边的私人医生经受不住高额赎金的诱惑,向美国政府泄露了本·拉登住所的地址。

同年5月1日,奥巴马在迈阿密悠闲地打了两场高尔夫之后,果断的下达了击杀本·拉登的命令。

美国华盛顿时间的同月2日凌晨30分,海豹突击特战队从美军阿富汗基地出发,奔赴巴基斯坦东部边境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便是本·拉登私人医生所泄漏的地点。

整个行动的开始称不上是顺利,由于巴基斯坦连日的高温,美国特战直升机的发动机竟然在降落时意外停转,导致飞机的尾翼击中了本·拉登外院的墙体。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3

(美国海豹突击队宣传照片)

巨大的轰鸣声惊醒了熟睡之中的本·拉登和他身边的护卫,美国海军陆战队迅速与之交火。

然而在训练有素的美国特战队员面前,“基地”组织的成员显得经验不足,在短短15分钟内被尽数歼灭。

而本·拉登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反抗,最后被美国特战队队员击中,一枪毙命——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根据美国官方的报道,整个行动中美军无一人伤亡,任务顺利完成。

但是在本·拉登殒命的消息传出之后,许多人都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这是一场阴谋,死掉的人也不是真正的本·拉登,美军可能有数千人因此丧命。

究竟事实如何,众人已是不得而知,或许唯有美国政府才知道真相。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4

而可笑的是,那个为了5000万美元悬赏金而泄露了本·拉登行踪的私人医生,最终也没有拿到那笔钱。他被美国政府以包括“危害国际安全罪”、“危机美国本土罪”等86项罪名指控,被判入狱33年。

被捕之后,这名私人医生委托自己的律师向世人控诉着美国的罪行:

他称美国为了找到本·拉登的下落,曾向巴基斯坦当地的医生提供了一大笔资金,要求这些医生向当地的居民推荐接种乙肝疫苗,借此收集所有人的DNA,从而获悉本·拉登的下落。

遗憾的是,这种方法既没有找到本·拉登,也没有被当地人带去多么良好的健康体验——很多接种了疫苗的人自感受到了严重的羞辱,甚至称这些疫苗根本就是毒药。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恐怕将永远的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结语:

杀死本·拉登,这是自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深植于各任总统心中的目标。

但是这一目标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在本·拉登毙命之后,美国本土遭遇的恐怖袭击事件不降反增,全球范围内因为恐怖袭击事件而丧命的人数在2011年下半年“断崖式”地上升。

本拉登奥巴马(约瑟夫·拜登奥巴马)插图15

(全球范围内恐袭事件不断)

恐怕对于美国总统而言,杀死本·拉登,这只是一项任内的政绩罢了——这只会刺激更多人反抗美国的霸权统治,让更多的恐怖分子畏惧美国的手段,越来越敢于铤而走险。

最为直观的一点那就是,对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民众而言,他们从来没有感到恐怖袭击远离自己——由于美国人的血腥,“越反越恐”竟成为了常态。

参考资料:

新华网.新华社记者实地探访本·拉登藏身处.2011年。

海外网.本拉登高级助手承认战争罪名:被美军方监禁15年,已完全瘫痪.2022年。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