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末举办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急救教育展示活动上,苏州代表队10位师生有6人来自苏州市第五中学校。除了苏州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外,五中的六位萃英师生全部获得个人奖,其中两位同学还摘获了单项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五中多年来坚持开展生命教育的成果。
从全市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到全国新生命教育基地学校
2016年底,五中申报成为苏州市生命教育课程基地。自中心建立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不断丰富其内涵。
2015年12月,五中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于2019年11月顺利结题。该课题取得丰硕成果:系统构建了生命教育的理论大厦,提出“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等核心理念;研制了《新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新生命教育课程是以儿童生命为原点,以其生活为主线而组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组织编写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这套用书贯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个学期1册,共计22册(初三、高三全1册),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多所(其中苏州市20多所)学校使用这套教材开展生命教育实践。
2017年7月,全国新生命教育首批基地学校成立,包括苏州市第五中学在内的首批148所中小学正式开设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五中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断丰富、完善生命教育课程的模型体系,围绕安全、健康、养成、交往、生涯、信仰六大领域,初步构建生态、生存、生涯、生活四大课程模块。下设健康课程、思远课程、心理戏剧、安全课程、生涯规划等近20项学习内容。生态围绕人的生活环境,生存围绕人的安全与健康,生涯侧重人的生涯规划,生活侧重人的精神提领。
学校建立了以实践体验为主导的“学生成长中心”,成为首批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基本形成了一个成长体验中心、三大成长体验平台(课程平台、活动平台、展示平台)、六项核心模块内容(生命、生涯、心理、社团 、志愿者、实践)。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展开生命教育,实现以体验触动心灵,以认知激发成长能量,实现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能够积极的生活、过有意义的人生,激励自己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五个一”构建校园急救科普体系并辐射推广
2021年12月,五中被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市护理学会联合授予“校园急救科普基地”称号。学校按照建立一支校园急救队伍,开发一套校园急救课程,编写一本急救课程校本教材,建设一个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形成一套校园急救科普体系的总体构想持续推进。通过教师培训、学生军训、体育与健康课程、急救科普校本选修课程、科普冬令营和夏令营等多种途径,广泛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师生的急救技能。
如今,五中校医务室配备了4台CPR模拟假人、1台AED除颤仪模拟器,师生经培训后,可以适时进行操作、演练,逐步熟练急救技能。各年级和相关处室配备了急救箱,以备紧急状况应急使用。此外,每班至少有一名同学担任“红十字卫士”,还有各位班主任、体育教师初步掌握了急救的基本技能。
前不久,苏州市第五中学校刚刚入选了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也是苏州此次唯一入选的高中校。
五中校长柯勤表示,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急救科普教育开展的力度,加快急救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人学会急救,用爱心守护生命安全,为共建平安校园、平安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苏报融媒记者 袁艺)
编辑 赵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