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隧道排名前十(米仓山隧道长度排名)

近日,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先锋1号”盾构机刀盘从洞口破壁而出,由中铁二局城通公司承建的国内首条预埋承插式接头新型管片地铁正线隧道上海地铁13-101标纪翟路站~红卫河中间风井区间上行线顺利贯通,这也是项目顺利贯通的首个盾构区间,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

中国新型隧道排名前十(米仓山隧道长度排名)插图

纪~红区间上行线盾构从纪翟路站出发后以直线在纪宏路下走行,经二河桥,下穿红卫河桥和北友谊河驳岸桩基。区间单线长734.441m,平曲线半径R=5000m,最大坡度21‰,区间采用外径6.6m、内径5.9m、环宽1.2m的新型预埋承插式管片施工,为国内首条预埋承插式接头新型管片地铁正线隧道

中国新型隧道排名前十(米仓山隧道长度排名)插图1

建设过程中,项目始终坚持“标准化”施工理念,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召开分析会,从管片防水材料粘贴、盾构掘进过程中千斤顶撑靴板控制、盾尾真空吸尘泵清理及管片拼装精度控制等方面着手精细化管理,夯实管理基础工作,提高基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对各部门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规章制度等进行全面梳理与修订,强化责任归属,确保规范化作业;成立承插式管片技术攻关小组,以工艺技术创新、生产瓶颈攻关、生产能力保障为目标,切实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此前,项目还迎来了南宁、无锡、青岛等地的观摩团队,观摩团对于项目将管片错台量控制在2毫米以内的新高度给予了一致好评。

中国新型隧道排名前十(米仓山隧道长度排名)插图2

下一步,项目将继续强化目标节点的兑现能力,坚持从源头上抓质量、抓现场管控,从细节入手、抓关键措施,持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细化质量目标责任,不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标准化考核,切实筑牢安全质量管理防线,为上海轨道交通建设贡献新时代“开路先锋”力量。

相关链接

以往的传统地铁隧道施工通常采用螺栓接头管片,接装过程需由工作人员拧紧螺栓固定成环并完成隧道成型。螺栓接头管片具备受力明确、经济性较好等特点。但在外界长期附加荷载作用下,个别环节有时会出现渗漏水等情况,后期需要投入更多运维力量。

承插式管片工艺类似中国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采用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将管片紧密拼插在一起,省去人工拧螺栓的步骤,从而构成“环刚纵柔”的隧道框架。相较于传统的螺栓拼接,承插式管片在施工精准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进一步推进了隧道管片生产标准及作业流程的统一,驾驶员操作拼装机,在连接头设计、以及拼装操作等环节,都能做到精准化匹配、标准化操作,既节省了人力,成环精度也能进一步提升,减少了渗漏水等情况的发生,此外,还能提高隧道的抗变形能力,提升隧道环形的受力性能,极大地减轻后期隧道运维的压力。(王丽英)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