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最容易受寒
留下病根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就是生命的动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养生根本的法则。夏季是最能养阳的季节,本该帮助我们提升一下生命的动力,却发现真的很难,夏季反而成了最容易受寒留下病根的季节。
夏天容易留下哪些病根?
胃寒、腹泻、阳虚怕冷、关节炎、颈腰椎病、痛经、不孕不育、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夏季阳气的特点
——如“水洞”
夏季人体阳气浮越在外,内里空虚;冬季阳气收归体内,天气虽然寒冷,脏腑功能相对较强。
这样说您可能不好理解,记得去年到辽宁本溪学术交流,当地有一个数十万年前形成的非常著名的水洞,朋友告诉我一个现象,夏天进去的时候穿棉袄,冬季进去的时候就不用另加衣服。把水洞比喻成我们的身体是一个道理,如下图,夏天水洞里的阳气都浮越到了地表,里面是寒冷的,而到了冬季,阳气回到水洞里,里面变得温暖。
理解了这一特点对于养生的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痛点一 诸如冰镇西瓜
刚才讲了水洞的道理,夏天的水洞最寒凉,在人体脾胃功能最弱,所以夏天最容易伤到脾胃,吃点凉的就容易闹肚子。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喜温而畏寒,寒凉的食物会使脾胃变得寒凉,影响消化吸收的功能。脾胃就像一口锅,热锅才能把锅里的食物煮熟。
天气越来越热,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冰棍儿,冰镇饮料,我们还是尽量克制、适可而止吧。还深刻记得10年前的某个夏日,到广州出差,晚上九点多才吃晚饭,接待的朋友用的冰啤,盛情难却,结果脾胃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真是“致病”容易“治病”难啊!
痛点二 诸如空调
冬季腠理处于闭合状态,大家也注意保暖,一般不容易受寒。而夏季腠理开泄,正应该是“使气得泄、无厌于日”,通过出汗排毒的大好时期,而空调、电扇的寒气长驱直入,相当于打开大门直接把贼放进来,寒气就在体内潜藏起来,阳气受损,导致关节炎、颈腰椎病等等。
记得多年前收治过一个50岁的中年男性,夏天夜间去钓鱼,累了就在河边睡了一晚,没过两天就开始高烧不退,肺部变成白肺(一如重症新冠),西医诊断为不明原因的免疫病,转到北京救治亦未成功,不幸离世。我们分析其原因是夏季腠理开张,夜间阳气最弱之时河边感寒,正气大伤,正不胜邪所致。
夏天乘凉一定要注意,出了汗不要马上吹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时间不可过长,不要直吹。空调挡风板很不错,网上买个吧,非常实用。
痛点三 诸如广场舞
夏天阳气外放,是个奔放的季节,大家都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出去嘚瑟嘚瑟。夏日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是出奇地热闹,或锣鼓喧天,或举旗呐喊。夏天运动运动,出出透汗,当然需要!而且必须!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日夕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晚上太阳下山,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进入休息状态,夜间高强度的锻炼,会使我们本该休息的阳气重新振奋起来,所以古人教导我们要“暮而收聚,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应该让身体静下来。
晚上过度运动,虽然当时觉得很爽,长时间看是对身体的一种损伤。心慌、失眠,出汗多导致阴血不足(晚上是不该出大汗的)等等,所以晚上锻炼一定要把握强度和时间。
痛点四 熬夜
夏日起居叫“夜卧晚起”,就是说可以晚点睡,这里的夜卧绝不是到了凌晨才睡觉。“子时一阳生”,子时是11点到凌晨1点,超过11点就叫熬夜,不睡觉就会耗伤宝贵的阳气。很多人没精神、体质下降、脱发、女同志月经减少等等都和熬夜有关系。因此除了工作需要,别傻傻地再熬夜。就像人的拳头一样,只有晚上很好地收回来,积蓄力量,白天才能很好地打出去。
上面说了这么多,夏季养生实属不易。在这个万物华实的季节,让我们的身体阳气也好好充养一下吧!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三伏贴(6月21日夏至开始)和三伏灸,冬吃萝卜夏吃姜,把握好夏季自然界充足的阳气,做个“暖宝宝”!
来源: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