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言的话,本人多年前发表新浪博客的解放军炮兵沿革,然后各种转载,当时写的不完整,这次重新整理,新增内容,比较完整,欢迎大家补充。
1928年5月;工农革命第四军成立迫击炮连,迫击炮8门。
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炮兵;1个机炮营,1个山炮连,15个迫击炮连,6个机炮连。
红三军团以第一次攻打长沙后组建的1个山炮连和2个迫击炮连为基础,在湖南平江长寿街组建炮兵团辖;2个山炮连、2个迫击炮连、1个运输连和1个步兵警卫连。装备山炮3门、迫击炮12门。
9月;红二方面军成立迫击炮连。
1931年6月;中革军委成立炮兵团;3个山炮连,1个炮兵教导队,1个运输连,1个警卫连。
7月;由军委炮兵团改编红三军团炮兵教导大队。大队辖3个区队,装备山炮3门。
11月;红四方面军炮兵;4个迫击炮连。
1932年7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山炮连。
11月;红一军团成立炮工营以红三军迫击炮连、红四军迫击炮连与军团直属工兵连,在江西黎川尚武村合编而成。营辖两个炮兵连和1个工兵连,1个独立平射炮排。装备迫击炮20门、平射炮2门。
1933年6月;红二方面军炮兵;5个迫击炮连,5个机炮连。
9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双河场以5个迫击炮连合编方面军炮兵营。装备迫击炮6门。
1934年7月;红三军团炮兵营;由中革军委特科队与红三军团迫击炮连合编而成。辖;1个山炮连、2个迫击炮连、1个辎重连。装备山炮2门、迫击炮12门。1935年2月初,缩编为红三军团迫击炮连。
9月;中革军委以红军特科学校炮兵营为基础改编红星炮兵营;3个迫击炮连,1个运输连,迫击炮18门,12月撤销。
10月;红一军团炮工营工兵连调出,以红一军团2个炮兵连、1个平射炮排与军委红星炮兵营第3连编成红一军团炮兵营。1935年7月,炮兵营番号撤销,缩编为红一军炮兵连。
红军开始长征。这时的炮兵部队计有:
红一方面军炮兵部队;3个营,12个连。
即中革军委红星纵队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红一军团炮兵营,下辖2个炮兵连;红三军团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红五军团迫击炮兵连;红八军团迫击炮兵连;红九军团迫击炮兵连;干部团特科营迫击炮兵连。
红二方面军炮兵部队;1个营,下辖1个山炮连和2个迫击炮兵连。
红四方面军炮兵部队;1个营,下辖5个迫击炮兵连。
11月;红四方面军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5个炮兵连,45门火炮。1936年4月,缩编为红30军炮兵连。
1935年2月;中革军委将红三军团炮兵营缩编为迫击炮连。
4月;红二、六军团指挥部以缴获的山炮,在桑植组建指挥部山炮营。营辖两个山炮连,每连装备山炮1门。1936年8月,该营克服重重困难,将1门山炮抬出草地。这是红军经过长征带到陕北根据地的唯一的1门山炮这门山炮后调归总部特务团山炮连。
6月;红一方面军炮兵;1个炮兵团,1个炮兵营,1个炮工营,7个迫击炮连,1个炮兵教导大队。
8月 ;红一军团炮兵营缩编为迫击炮连。
9月;红二方面军炮兵;2个迫击炮连,8门迫击炮。
10月;红四方面军炮兵;11个迫击炮连,6个机炮连。将红1,3军团迫击炮连合编为1个迫击炮连,归红一方面军总部。
1936年3月;以红一军团炮兵连与东征战役中起义的山炮连合编红一军团炮兵营。辖迫击炮连和山炮连,西征战役结束后,该营撤销,将迫击炮连调 红 一军团,山炮连直属总部。
10月;此时红一方面军炮兵计有;即总部特务团山炮连,红1,15军团的迫击炮连,陕甘独立1师,红28,29,30军的迫击炮排。红二方面军炮兵;山炮1门,迫击炮数门。红四方面军炮兵;红30,31军的迫击炮连,红第31军第91师第276,277团的迫击炮排,红93师第271,274,279团的迫击炮排。
1937年7月;红军改称第八路军,炮兵计有;3个师属炮兵营,6个团属迫击炮连和总部山炮连。
11月;晋察冀军区1分区成立炮兵连;冀中自卫军成立炮兵营;
12月;第772团迫击炮连扩编为129师迫击炮营,后分属第771,772,769团。
1938年1月;成立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以山炮连为基础,在山西临汾刘村成立),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下辖6个炮兵连,1个观测队,1个运输队,装备有山炮12门,人员800余人。
3月;第386旅补充团成立迫击炮连。第120师于山西岢岚战斗中,缴获四一式山炮1门、82迫击炮2门,在岚县邓草沟成立师属炮兵连。
春;总部炮兵团经过陕西洛川时成立炮兵第1,3营,第1营留驻洛川保卫边区,余部开赴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5月;冀中人民自卫军炮兵营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炮兵营,下辖3个连。百团大战后,炮兵营营部撤销,3个炮兵连分别编为各步兵团机炮连。
12月;第685团成立迫击炮连。
1939年1月;新四军教导总队成立机炮连;3挺机枪,2门迫击炮。
2月;第385,386旅成立直属炮兵营。
5月;第714,717,718团分别成立迫击炮连,第359旅成立炮兵队。
12月;第385旅独立1,2团,新编4旅10,11团分别成立迫击炮连。
1940年2月冀中机关炮排扩编为机关炮连。
4月;新编1旅1,2团各成立1个迫击炮连。
7月;第120师成立炮兵营(师炮兵连与冀中机关炮连合编)。八路军总部从抗大抽调100余名毕业学员,连同炮兵团教导队和观测队,成立了炮兵团教导营,下辖第1、第2教导队和观测队、通信队。
9月;第129师冀南军区部队在河北枣强缴获八八式野炮1门,成立了冀南军区炮兵连。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成立。
12月;新四军连同八路军第4、第5纵队,共有9个炮兵连,另在抗大第5分校编有炮兵连。
1941年2月;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成立炮兵连。
7月;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山炮连、迫击炮教导队与决死第1纵队迫击炮连等部为基础,在河北涉县成立第129师炮兵营,下辖2个山炮连和2个迫击炮连。
10月;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成立炮兵连。
1942年2月;新四军第1、第2师成立炮兵连。
7月;第129师炮兵营除2个迫击炮连调入抗大第6分校外,山炮第1、第2连分别编入第385旅和第386旅,配合步兵作战。
1943年3月;山东军区所属的鲁南军区在第3团成立了迫击炮排。
年底;新四军炮兵发展到19个连,战斗力明显提高。
1944年秋;总部炮兵团改编为延安炮兵学校;3个炮兵大队(10个中队),1个迫击炮队,1个工兵科。
4月;晋察冀军区炮兵营主力奉命开赴南泥湾,编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第2营。晋察冀军区以该营留下的20余名伤病员和1门山炮,建立了炮兵排。
5月;山东军区所属的鲁中军区缴获四一式山炮1门,遂以第1团迫击炮班为基础成立了炮兵排。
6月;鲁中军区将山炮排扩编为连,随后又将该连与各团的迫击炮排合编为炮兵营。
10月;炮兵团下辖第1、第2、第3营、教导营和迫击炮教导队,参加了全军的整风运动。
11月;山东军区所属的胶东军区以自造的1门80毫米步兵炮、1门100毫米重迫击炮和刘公岛伪海军反正后带来的1门舰炮为基础,成立了炮兵连(亦称钢炮连)。此后,胶东军区又自造和缴获一部分迫击炮,使各团均先后建立了迫击炮连。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成立了炮兵连。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炮兵学校,校长郭化若(1945年6月由朱瑞代理校长),政治委员邱创成。延安炮校是一所培养炮兵基层指挥员的学校,训练方针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第一期学员1000余人,编为3个大队,10个中队,另有1个迫击炮队和1个工兵科。全校有各式火炮16门、炮队镜1架,观测器材极少且不统一,有日式、苏式、德式等,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1945年2月;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军区炮兵干部训练队(简称炮训队)。
3月;胶东军区的炮兵连改称教导第2团炮训队。鲁南军区在第3、第5团成立了迫击炮连。
5月;晋察冀军区炮兵;40个连。山东军区炮兵;2个营又17个连。新四军炮兵;2个营又40余个连。
6月,教导第2团炮训队与第13,第14团迫击炮连合编为胶东军区炮兵营。滨海军区以第686团炮兵连为基础,扩编为炮兵营,下辖3个连。
8月;八路军,新四军炮兵;1所学校,11个炮兵营(炮兵大队),28个师旅及军分区属炮兵连,约100个团属迫击炮连和机炮连,除小口径炮外,装备山野炮,九二步兵炮,八二迫击炮45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只有5个山炮连和6门山炮。
10月;陕甘宁成立炮兵营。晋察冀军区组建了2个山炮连,1个三八野炮连,1个战防炮连。成立苏中军区炮兵团(由苏中军区炮兵营扩编)。10月3日,以胶东军区独立团(以莱东、莱西、西海及教导2团共9个连及特务1营编成)3营、山东军区教导2团(原抗大胶东支校)警卫连(1939年由蓬莱、黄县、掖县抽调区中队编成的抗大胶东支校警卫连)、莱阳独立营4连(1943年由莱阳2、3、5区中队和海阳7区中队编成)、掖南独立营3连(1945年由掖县2、3、10区中队编成),以及延安炮校干部21名和490名新战士,在安东省凤凰城(今辽宁凤城)编成的东满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直属支队炮兵第1团,副团长王一萍,政委郑戈令。
12月;东北自治军成立炮兵旅;下辖;2个团8个连,1000余人,火炮32门。山炮第1团;5个连15门山炮,由胶东独立团3营改编。野炮第2团(全团388人);3个连17门野炮,以延安炮校分配的干部及冀察热辽军区16分区独立工兵营为基础改编。延安炮校到达后,炮2团改归炮校领导。不久组建炮兵第4团。以延安炮校分配来的38名干部和在宾县搜集到的6门九一式加榴炮、9门九四式迫击炮为基础,抽调了3个步兵连队组成松江军区炮兵团,辖3个炮兵连,共300余人。
年底;锦热军区成立混合炮兵旅;炮兵1团,步兵3团。以沈阳保安司令部一部和1个以抚顺工人为主编成的步兵团为基础.在沈阳组建。炮兵1团辖3个营,装备山野榴炮33门。12月,炮兵团将山炮营调归晋冀鲁豫军区。余部调晋察冀军区。
年底;晋察冀军区以搜缴的52门火炮和炮训队及延安炮校分配给的64名干部为基础成立炮兵团;下辖,第1榴弹炮营,第2野炮营,第3混炮营,第4,5,6山炮营,炮兵教导大队,1000余人,火炮52门。
年底;晋冀鲁豫军区在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中,军区部队俘获国民党军1个炮兵营,缴获山炮24门迫击炮210门。以这些火炮为基础,以延安炮校分配给的42名干部为骨干,着手组建和扩建炮兵。第2、第3纵队组建了炮兵营,第4纵队第10、第11旅组建了炮兵大队,太行军区组建了3个炮兵连。计炮兵;2个炮兵营,2个炮兵大队,4个炮兵连。共计16个炮兵连。
1946年1月;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以缴获的国民党军火炮(至1946年1月共缴获各类火炮50余门)为基础,组建和扩建了1个炮兵团、3个炮兵营又12个炮兵连,扩充了各野战纵队的所属炮兵。
2月;晋察冀军区拥有野炮21门,山炮13门,战防炮21门,迫击炮249门,火箭筒12具,九二步兵炮11门,榴弹炮3门,四七反坦克炮2门。东北民主联军炮兵旅撤销,所属第1,2,4团归炮兵司令部。
3月;锦热军区炮兵混成旅炮兵团大部到达张家口(携带野炮18门,人员700余人)编入晋察冀军区炮兵团。
4月;牡丹江军区以初建的军区炮兵营(4个连)、宁安二支队山炮连和炮校派来的60名干部为基础,组建牡丹江军区炮兵团。辖2个营,5个炮兵连,共600余人。装备九六式十五榴炮2门、野炮7门、四式炮7门、九四式迫击炮8门、三七战防炮4门。到年底编成3个营9个连,装备战炮9门、山炮18门,全团发展到1200余人。合江军区炮兵团于4月在佳木斯组建,当时装备各种火炮20余门。后经逐步补充,至1947年2月已发展到1000余人,辖山炮连3个,野炮连1个。
5月;延安炮校进入东北改称东北炮校;山炮,野炮,迫击炮,高炮,战车大队。东北民主联军组建了10个炮兵团(6个甲等团各2个炮营,4个乙种团各3~4个连)和6个炮兵营,26个炮兵连,总计80个炮兵连。其中炮校3个团,北满军区2个团,3个营又4个连,东满军区1个团,西满军区1个营又22个连,南满军区4个团又2个营。东北直属支队炮兵第1团与第4纵队炮兵营合编为第4纵队炮兵团。
同月;晋察冀军区将2个山炮营扩编为3个营,分别调归第2、3、4纵队领导,改为纵队炮兵营,每营辖2个连,每连装备山炮3门。
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拥有迫击炮46门,九二步兵炮2门,山炮6门。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拥有野榴炮4门,山炮47门,迫击炮466门。6月12日,牡丹江炮校校部宣布成立炮兵第3团(炮2师28团前身),宋承志为团长,丁本淳为政委。炮校以第一期学员为骨干,警卫营的3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共406人为基础,编成第3团第1营第1、2、3、4、连。不久,第1连为第2营的第9连,后又以9连为基础,扩编为第3营。9月,各纵队抽调学员259名,另补充部分新兵,编成迫击炮大队,调归炮三团,组编为第2营。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共拥有野、榴炮4门,山炮47门,轻重迫击炮466门。
7月;晋绥军区以军区炮兵营及教导团一部为基础与延安炮兵学校第10、第3队合编后,加上1946年2月在集宁地区补充了战斗缴获的8门火炮,进行扩建炮兵,在绥远集宁组建晋绥军区炮兵团,司、政、供、卫机关,全团700余人,辖6个炮兵连、1个特务连、1个观通连,装备山炮10门、战防炮4门、机关炮2门、野炮1门。组建不久(即1947年1月),独2旅以第2连为基础组建旅炮兵营,又称军区炮兵团第1营;第358旅以第4、第6连为基础组建旅炮兵营,又称军区炮兵团第2营;吕梁军区组建炮兵营,又称炮兵团第4营,同时,抽调骨干组建炮兵团教导队。
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炮兵;2个炮兵旅,13个炮兵团,17个炮兵营,38个炮兵连。装备六0炮476门;轻迫击炮1083门;机关炮6门;九二步兵炮124门;山炮58门;其他炮361门;
8月15日,山东军区所属渤海军区成立炮兵营,由军区警卫连和渤海行署警卫营两个连在惠民县组建,该炮兵营拥有日式105毫米榴弹炮一门、75毫米山炮三门和92毫米步兵炮两门。东北以原吉林军区炮兵营及第23旅炮兵队合编为辽吉军区炮兵团,辖3个营。
10月,在山东莱阳组建胶东军区炮兵团。
11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7纵队拥有火炮267门,第4纵队火炮54门。东总以炮兵调整处与炮兵学校一部,组建成立了炮兵司令部,统一东北全军炮兵的指挥及装备、训练事宜。朱瑞任司令员,邱创成任政治委员,匡裕民(兼参谋长)、贾陶任副司令员,刘澄瀛任政治部主任。炮司下辖炮兵学校,校长、政委、副校长均由朱瑞、邱创成、贾陶兼任。炮司下辖炮一、炮二、炮三、炮四团,战车大队,高射炮大队,迫击炮教导大队,炮兵学校及后勤等单位。
1947年1月,晋绥军区以第1、第3连和特务连为基础组建炮兵团第3营;独4旅以吕梁军区炮兵营改编为旅炮兵营,又称炮兵团第4营。同时,抽调骨干组建炮兵团教导队。
2月;晋绥军区共计炮兵;4个炮兵营,计12个炮兵连。晋冀鲁豫军区将在鄄城战役中缴获的8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装备炮兵团,并改称榴弹炮团,下辖2个炮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炮兵建设的第三号命令将5个基干团合编为4个团,归炮兵司令部建制。将各军区基干团的17个山炮连调归各主力纵队,组建和充实各野战纵队、师的炮兵团或营。晋察冀军区将17门野炮、7门榴弹炮、2门战防炮编入军区炮兵团,下辖3个营。
3月;东北一纵组建了1个野炮营和3个山炮营,二纵组建了1个野炮团(以第4,5师各一个野炮连,嫩江军区野炮连,龙江军区野炮连,第2纵队警卫连组成)和3个师属山炮营,三纵、四纵、辽南独立师(后来的五纵)炮兵团仍保留,六纵编了2个野炮连(11月由18师补充团调200多新兵,从东北炮司领来94式山炮9门,成立六纵炮兵营),东满、松江、保一旅各组1个山炮营。山炮调出后之原总部炮2、3团及牡丹江、松江、吉林炮兵团合编成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炮兵第一、二、三、四团。即;炮兵第一团(以原牡丹江炮团团直、三营和松江军区炮团团直、第1、第3营合编);下辖;3个营9个连的骡马牵引的野榴炮团(1个榴弹炮营,2个野炮营)。炮兵第二团(以延安炮校分配的干部及冀察热辽军区十六分区独立工兵营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旅第2团改编)下辖;8个连,其中加榴炮连5个,山炮、迫击炮、战防炮连各1个。炮兵第四团(以辽吉军区炮兵团改编)下辖;1个榴弹炮营,2个野炮营(内1个加农炮连)。
东北民主联军总计炮兵;9个炮兵团,27个炮兵营,南满27个山炮连,北满73个山炮连、3个战车连及2个高炮连,加上60个步迫炮混合连。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219门,掷弹筒3033个,坦克25辆。
同月;华东野战军决定成立特种兵纵队7500人。以华中军区骑兵团、炮兵团和滨海军区第3团、工兵营,山东军区特务第2团第3营、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为基础在山东沂南组建。下辖骑兵团、野炮团、榴炮团、工兵营,汽车大队,特科学校、修理厂。6月,组建工兵团、警卫团。9~10月,榴炮团改称炮兵第1团,野炮团改称炮兵第2团,同时组建榴弹炮、野炮混合团和炮兵第3团。华东野战军统计,每个纵队都编有炮兵营(3个连),配有山炮12门。
4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2,3,4,6纵队拥有火炮639门.陕甘宁炮兵;3个营又1个连,火炮18门。
5月;晋察冀军区决定,以军区炮兵团和第2、3、4纵队炮兵营为基础组建军区炮兵旅。下辖山炮团,野炮团,迫击炮团,炮兵教导团,全旅共编火炮44门,骡马864匹,指战员3782人。各炮团不设营,均直辖6个连,炮1团为野炮团,团长张伯弨,政委弃里三,装备38野炮12门,94式山炮3门。炮2团为野榴炮团,团长林千,政委李久荣。装备91式榴弹炮6门,90式野炮3门,47式战防炮2门,20重迫击炮3门,炮3团,团长王正国,政委李元凯,装备山炮16门。晋冀鲁豫野战军加快了炮兵建设的步伐,各纵队组建了炮兵营,每营装备山炮8—12门,有的纵队并配有1门野炮和重迫击炮。旅普遍建立了炮兵连或营。晋冀鲁豫野战军拥有榴弹炮8门,山野炮75门,步兵炮20门,战防炮13门,迫击炮592门。
6月;东北民主联军拥有榴弹炮13门,野炮77门,山炮132门(以上重炮合计222门),战防炮43门,高射炮6门,速射炮27门,平射炮54门,92步兵炮57门,机关炮55门,火箭炮35门,迫击炮419门,60炮301门,掷弹筒3033个,坦克25辆。
7月;人民解放军炮兵;22个炮兵团,26个炮兵营。装备;六0炮1918门;五0炮204门;轻迫击炮1446门;重迫击炮24门;机关炮89门;战防炮97门;山炮369门;野炮136门;榴弹炮69门;九二步兵炮86门;山炮58门;其他炮98门;
8月;陕甘宁炮兵;4个炮兵营,1个炮兵连,火炮27门。华东野战军炮兵;9个炮兵团另9个炮兵营。
9月;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又组建了一个重炮团,为第4团。
10月;东北民主联军拥有榴弹炮51门,十加炮5门,野炮104门,山炮248门,战防炮61门,高射炮37门,速射炮26门,平射炮41门,步兵炮73门,机关炮58门,火箭炮162门,迫击炮605门,60炮1069门,掷弹筒3648个。陈谢集团以缴获的4门榴弹炮,12门野炮组建炮兵团,下辖榴弹炮大队,野炮大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整编,所属榴炮团改称炮兵第1团,野炮团改称炮兵第2团,同时组建榴弹炮、野炮混合团(华东特纵警卫团改编)和炮兵第3团(以在沙土集战役中缴获的日式一零五榴弹炮六门为基础,从特纵警卫团抽出四个连组成特纵警卫营,另抽调一个连归骑兵团建制外,调拨原野炮团五、九两个连,加上渤海军区调来的两个炮兵连编成)。
11月;人民解放军炮兵;1个炮兵旅,27个炮兵团,装备;六0炮2619门;五0炮2850门;轻迫击炮2193门;重迫击炮64门;机关炮51门;战防炮117门;山炮444门;野炮159门;榴弹炮105门;平射炮72门;速射炮35门;化学炮105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348具;掷弹筒8913具;枪榴筒895具;
12月;晋冀鲁豫军区组建炮兵旅,辖2个炮兵团。东北野战军编制中加强了炮兵司令部直属炮1、2、3团、迫击炮团和高射炮团,还充实南满军区炮团和1、2、3、4纵队炮兵团(各2个野炮营和1个榴炮营),新扩建了冀察热辽野炮团和8、9纵队的山炮团、6、7纵队的野炮营和3、4、7纵队各师和独立2、4、5师与南满、冀察热辽各独立师的山炮营。东北炮兵司令部整训期间又抽调了辽东军区炮兵一部和独立团等部,在司令部编制内新增了炮兵第5团和高射炮2团,并且在各纵队的纵队、师、团编制内建立了炮兵团、营和连。渤海军区炮兵营编入渤海纵队序列,下辖五个炮兵连,1连是日式105毫米榴弹炮和美式山炮;2、3连是日式山炮;4连是野炮;5连是92毫米步兵炮。
1948年1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炮兵旅,任命赵章成为旅长。下辖2个炮兵团及1个炮兵教导大队,共计2500余人。其中,炮1团由4纵炮兵团大部指战员及装备为基干,补充了部分新兵而成。姜彩彬任团长,朱波任团政委。炮2团以4纵出击豫西前,留在根据地的炮兵教导队为基干,补充大量新兵而成。团长门国梁,团政委李清源。新成立的炮兵教导大队则是由晋冀鲁豫军区选调排级干部及各方面素质上佳的新兵组成,约有400人。全炮兵旅共计拥有11门105毫米榴弹炮,9门美制57毫米战防炮,12门各型野炮,以及24门重迫击炮。
3月;晋察冀军区炮兵旅进行整编,把小团扩编为大团,并增设营的编制。当时将原炮1、2、3团合编为两个团,原炮4团番号改为炮3团,教导团建制不变。炮1团——野榴炮团(原1、2团合编)炮2团——山炮团(原3团加1团一部),炮3团——重迫击炮团(原4团),教导团。第2团为山炮团,辖3个营、11个连,装备山炮25门。为配合察南作战,炮兵旅组成前方指挥所,带走了炮1团1营、炮2团2营和炮3团3营。3月7日东北6纵队在吉林省伊通县大绥河以纵队炮兵营、1个野炮连和18师山炮营扩编为纵队炮兵团。
4月;东北野战军炮兵;265个炮兵连,火炮4018门。即;143个山炮连,60个迫击炮连,43个混炮连,12个步炮连,7个战防炮连,装备重炮572门(100以上79门),迫击炮战防炮863门,小炮3083门。其中炮兵纵队补入松江2,5团,龙江15团,辽东炮兵团,炮司解放大队等7417人,全纵兵力16365人。
5月1日,冀察热辽军区所属的热河军区在赤峰组建炮兵旅,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热河炮兵旅下辖2个炮兵团,所属的炮兵第2团(炮2师第30团前身)以冀东军区5个炮兵连,野榴炮3门,马300匹;由炮司抽调干部41名,野榴炮8门;第9纵队1个炮兵连及新兵5个连,总计1914名,94式10榴6门,38野炮5门,骡马397匹,于热河西桥镇成立,下辖2个营,按2门制编成6个炮兵连,隶属于热河炮兵旅指挥。华北军区成立,原晋冀鲁豫军区炮兵旅改称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原晋察冀军区炮兵旅改称华北军区炮兵第2旅,5-7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发起冀热察战役,炮2旅派出炮2团第1营、第2营第4连、第3营8、9连配属2兵团作战。为便于指挥,2兵团将这些营连组成一个炮兵团,称"东线炮2团"。
6月胶东军区炮兵团与山东兵团榴炮一营、野炮营合并组成山东兵团炮兵团,辖三个炮兵营。炮兵1营配置105毫米榴弹炮(重炮),炮兵2、3营为75毫米野(山)炮。每连施行3门制,每营有9门炮。。
7月;人民解放军炮兵;35个炮兵团,装备;六0炮3570门;五0炮1092门;轻迫击炮2905门;重迫击炮158门;机关炮97门;战防炮305门;山炮592门;野炮207门;榴弹炮129门;步炮164门;其他炮270门;高射炮58门;火箭筒507具;掷弹筒12252具;枪榴筒4281具;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成立炮工团(由359旅炮兵营、独4旅炮兵营、独六旅炮兵营、第2纵队工兵连合编)
8月;华北军区成立炮兵第1旅;2个炮兵团,1个迫击炮营,1个炮兵教导队。由晋冀鲁豫炮兵旅改编。炮兵第2旅;4个炮兵团,1个炮兵教导团。由晋察冀炮兵旅改编。华北军区第3兵团成立,并准备出击绥东作战。军区炮2旅即以原炮2团2营的第5、6连和3营7连及新建的一个山炮连和炮3团的第3营组成一个"西线炮2团",团长魏震,政委李元凯,配属3兵团作战。22日,以松江军区独立第2团司、政、供、卫机关,警卫连及1个营部,3个步兵连;辽东军区炮兵团1个营部,2个榴弹炮兵连;1纵队榴弹炮营2个炮兵连;牡丹江军区独立第2团共1208人,于牡丹江市谢家沟组建炮5团(炮2师第29团前身),命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摩托化炮兵第5团,团长周永光,政委范船。全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14门,美10轮车20台。编成司、政、供、卫机关及炮1营、2营,警卫连,汽车队。两个炮兵营4个连按3门制,另两个连暂配1门炮以便训练。炮5团直属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指挥。
同月;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炮兵教导团(由晋绥军区炮兵团部及3营接收装备组建的野炮营为基础,在山西曲沃组建。辖3个营。装备榴炮3门、野炮13门、山炮4门、迫击炮6门。东北野战军成立炮兵纵队,以炮兵司令部为基础,补入松江独立2,5团,龙江15团,辽东炮兵团,等7417人,全纵队16365人。编成3个骡马野榴炮团,2个摩托化重炮团,2个摩托化高炮团,1个迫击炮团,1个战车团,1个工兵营。
9月;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大规模的调整和充实了独立炮兵部队,组建完善了由3个野、榴炮团、2个摩托化重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和2个摩托化高射炮团独立炮兵部队。第7、第11、第12纵队组建纵队直属炮兵团,其它纵队炮兵团进行了调整补充。至此,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均配属一个直属炮兵团。东北野战军炮兵一线部队其时已经拥有山、野、榴炮608门,步兵炮和迫击炮等各类小炮4642门,即;榴弹炮92门,100加炮8门,野炮194门,山炮324门,战防炮121门,高射炮54门,速射炮45门,平射炮58门,步兵炮127门,机关炮108门,火箭炮253门,迫击炮986门,60炮2890门,掷弹筒3959个。
11月;淮海战役发起前,华东野战军炮兵部队;华野特种兵纵队(已拥有4个炮兵团(共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36门,日式105毫米榴弹炮和野炮53门)、1个工兵团、1个骑兵团、1个坦克大队和1所特科学校,7502人。),另有9个纵队直属炮兵团,5个纵队直属炮兵营,山东兵团炮兵团,胶东炮兵团,共计15个炮兵团另5个炮兵营,编有105榴弹炮51门,75野炮28门,75山炮220门,重迫击炮38门。其中山东兵团所属炮兵装备:12门105美式榴炮;1门日式榴炮;7门野炮(75口径5门,77口径2门);46门山炮(美式6门,01式19门,13式1门,91式3门,94式17门);17门92步兵炮(7纵3门,9纵11门,渤纵3门);73个火箭筒(7纵28个,9纵30个,13纵13个,渤纵2个);7门战防炮(7纵4门,9纵1门,13纵2门);49门胶东造10公分重迫炮(直属兵团12门,7纵12门,9纵12门,13纵12门,渤纵1门);222门81、82迫炮(7纵55门,9纵57门,13纵60门,渤纵50门);总计火炮数量为434门。(7纵:113门;9纵:112门;13纵:88门;渤海纵队:68门。合计381门。山东兵团炮团火炮总数为53门)。中原野战军炮兵部队;榴弹炮4门,野炮10门,山炮26门,重迫击炮13门,战防炮20门。内中野4纵装备有2门野炮、16门山炮、7门战防炮。
11月25日东北野战军整编炮兵部队;以热河炮兵旅机关和直属队改编为炮兵第一指挥所,下辖炮兵第1、2、3团,共编8628人。以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1团团部及辽北军区直属队为基础,在沈阳组建炮兵第2指挥所,辖炮兵4、5、6团,依次由炮兵3、5团和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2团改称,三个摩托化炮兵团,编制6293人。,隶属于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所属炮兵1团、2团由每连三门制改为四门制,装备为日制榴弹炮及野炮;原炮3团番号改为炮4团,此团最后一个编成的连队第9连赶到沈阳归建,第1、2、4、5、7、8、9连装备日制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20门,第3、6连装备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7门,人员2410名,牵引车全部替换为美制卡车,各型机动车达到了180余辆。原炮4团番号改为炮3团,全团3252名,改装为装备日制大正四年式150mm榴弹炮36门的骡马拖拽的重炮团。炮兵5团补充新缴获的美制105榴弹炮,全团火炮达到了36门。在沈阳以冀察热辽炮兵旅炮2团团部及补充战士1732名,组建摩托化炮6团,装备缴获国民党炮兵12团的美式155毫米榴弹炮36门,汽车146台。炮兵1、2、3团为骡马拖拽炮兵,炮兵4、5、6团为机械化炮兵。重型迫击炮团也增加了缴获的120毫米迫击炮。华北炮2旅利用在新保安战役中缴获的榴弹炮,以炮兵1团(野榴炮团)1连为基础,组建了一个独立摩托化炮兵营。
1949年1月11日,炮兵第一指挥所在天津桐柏镇改称东北野战军炮兵第1师;下辖炮兵1,2,3团,编9605人,师长彭景文,炮兵第二指挥所改称炮兵第2师;下辖炮兵第4,5,6,7团。(炮兵第7团由特纵迫击炮团改编),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改称特种兵司令部;下辖炮兵第1,2师,战车师,骑兵师,高射炮兵指挥所(辖3个高炮团)、工兵指挥所(辖3个工兵团),总人数达5.1万余人。
2月;第二野战军成立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人员2200人,4个榴弹炮连,14门榴弹炮),工兵团(人员2000人,3个工兵营,1个机械营),战车大队(180人,战车中队,装甲车中队,汽车中队,15辆战车,6辆装甲车,16辆汽车)。第3,4,5兵团分别成立直属炮兵第6,7,8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炮兵教导团改称西北军区炮兵教导团。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改称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下辖炮兵第1,2,3,4,5,6团及战车团、工兵团、教导团、特科学校等,共2.2万人。(炮六团是在淮海战役后改装组建的炮兵部队,是由原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榴炮营、特纵炮1团第3营等炮兵部队合成的。新建的炮六团下辖3个营,9个炮连,指战员1800余人。全团拥有36门105毫米口径的美式榴弹炮、130余辆大卡车)。渤海纵队炮兵营与起义的原国民党军59军山炮营在徐州合编为第三野战军九兵团33军炮兵团。平津战役中缴获的火炮拨给第一野战军90门、第二野战军18门,华北军区21门。
3月;华北军区将炮2旅野榴炮1,2团分调第19,20兵团直属,第20兵团炮兵团(装备90野炮24门),炮2旅山炮2团,新2团,炮3团,与各军炮兵组成炮兵6个团,分属第63至68军。第18兵团炮兵团辖:3个野炮营,1个榴弹炮营,兵力2674人,装备150榴炮10门,105榴炮4门,加农炮1门,野炮38门。
4月;第四野战军炮兵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师;炮兵第25,26,27团。炮兵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2师;炮兵第28,29,30,31团。华北野战军炮兵第1,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4师。16日炮兵2师抽调炮兵28团1营3连、2营4、5连,29团1、2营共2071人,汽车48台,九二式10加炮4门,九六式15榴炮6门,美式15榴24门,参加太原战役。南京解放后,第二野战军在南京接收了榴弹炮39门、防坦克炮和高射炮80余门,随之将特种兵纵队榴炮团由4个连扩编为9个连,装备美式榴弹炮24门,后改称炮兵第4团。新组建了反坦克炮团和高射炮兵第7团。
同月;人民解放军炮兵;47个炮兵团,71个炮兵营。
5月;华北野战军成立特种兵司令部(由炮兵4师部改编);炮兵3师,机动炮兵团(华北炮2旅3团机关(重迫击炮)、1团5、9连和独立炮营、207师山炮营、冀东步兵19团所接受的国民党军94军火炮、车辆、器材及部分人员,合编,下辖3个炮营,共装备美一0五榴弹炮9门,苏制一一五榴弹炮3门,日式九0野炮10门,日式九四野炮9门。),高炮教导团(以原炮兵2旅山炮2团(新2团)团部为基础,与冀中军区第21团、渤海军区第11团及华北军区直属的两个高射机枪连合编而成,团长魏震,政委李元凯),战车团,铁甲车纵队,工兵营,通讯营,警卫营,教导大队,共计7641人,榴弹炮14门,野炮17门,高射炮46门,坦克31辆,装甲车34辆,装甲列车9列,汽车125辆。第一野战军计有4个炮工团,1个炮兵团。第二野战军第3,4,5兵团直属炮兵团统一改称炮兵第6,7,8团。
6月;将第41军炮兵团改称炮兵第9团并调归第二野战军建制,第四野战军11个军属炮兵团分别改称炮兵第42,43,44,45,46,47,48团。(第45军炮兵团和48军炮兵团2营合编炮兵第42团,第47军炮兵团团直和1、3营与第48军炮兵团1营合编炮兵第43团,第49军炮兵团改称炮兵第44团,第40军炮兵团改称炮兵第45团,第38军炮兵团改称炮兵第46团,第39军炮兵团改称炮兵第47团,第43军炮兵团1营留在43军外,与44军炮兵团1营并4、5、6连合编为炮兵48团,编制75野炮、榴炮各18门),并将炮兵第45至第48团分别拨给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建制,同时以炮兵第42、第43、第44团组建炮兵第5师。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师部和炮兵第1团团直合并到二野特种兵纵队,组成炮兵第10团;炮兵第2团调归第18兵团。
8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编排特种兵部队番号的决定,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所属的炮兵第1、第6、、第2、第3、第4、第5团依次改编为炮兵第11,12,14,15,16,17团,新扩编炮兵第13团(由特种兵纵队炮兵第11、12团和教导团各一部组建,装备美式105榴弹炮36门),工兵团改编为工兵第3团,高炮团改编为高炮第8团,战车团改编为战车第1团。将炮兵第14、第16、第17团拨归第10、第9、第7兵团建制,(炮兵第16团是骡马炮兵团,1营装备9门105毫米榴弹炮,2、3营各装备9门75毫米野炮,全团共计装备有27门野榴炮),将炮兵第15团(装备榴弹炮16门,野炮19门。)调归第二野战军建制。。西北军区组建炮兵教导团下辖3个炮兵营。第33军炮兵团改称淞沪警备司令部炮兵团。东北军区以164师师直一部和辽西独立14团、松江独立2团为基础组建炮兵第6师,下辖炮兵第34、35团。
9月;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整编;兵力16819人。
炮兵3团(三野后备3师9团,战车大队);37战防炮44门,57战防炮10门,坦克8辆,装甲车4辆。
炮兵4团(原榴炮团);105榴弹炮24门。
炮兵9团(41军炮兵团)
炮兵10团(北野炮兵3师1团);105榴弹炮10门,120榴弹炮3门,105加农炮6门,野炮20门。
炮兵15团(三野炮兵3团);榴弹炮16门,野炮19门。
高炮7团(三野后备3师10团);高炮10门,高射机枪25挺。
工兵7团(三野后备3师11团)
10月;西北军区扩编炮兵教导团;下辖6个炮兵营,1个警卫通讯营,装备山炮10门,野炮33门,迫击炮6门,战防炮7门。
三野特种兵纵队统计;7个炮兵团,2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1个战车团,1个辎汽团,2个教导团。
人民解放军炮兵;4个炮兵师,60个炮兵团,11个高射炮团,124个军师属炮兵营,1370个炮兵连,3所炮兵学校,装备火炮2.9万门,其中山炮1474门,野炮504门,榴弹炮527门,加农炮10门,战防炮623门,高炮288门。
1950年1月1日,由第34军102师师部改建为炮兵3师师部(驻南京汤山),与原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的炮兵第11、12、13团组成炮兵3师,归特种兵纵队建制,师长董尧卿,政治委员王文介。每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36门,各种车辆130余台,为摩托化炮兵师。同时华东特种兵纵队成立炮兵第19团、炮兵第20团。以一个步兵师和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合编为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
2月28日,在湖南省湘潭成立炮兵第8师,以第42军155师师部(前身是1948年1月在黑龙江克山县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9师),12兵团炮兵45团,13兵团炮兵46团,15兵团炮兵48团组成。师长王珩,政委李振邦,全师9311人,马2822匹,胶轮大车266辆,日式10榴11门,90式野炮9门,38式野炮59门,改38式野炮7门,41式骑炮1门,75式改榴炮18门,共计105门,枪3049支。各团4门制9个连的编制。
3月,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已发展成为辖有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战车师,共5.3万余人的特种兵部队。
4月;以军区特种兵纵队司令部改编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执行军级权限,驻四川省重庆市。兵力;17200人。
5月,根据军委命令,以第42军155师师部改编为炮8师师部,下辖12兵团直属的炮兵45团(原40军炮兵团),13兵团直属的炮兵46团(原38军炮兵团),15兵团直属的炮兵48团(原43军炮兵团)。炮兵第8师在湖南湘潭正式成立,师长王珩,政委李振邦,全师9311人,骡马2822匹,胶轮大车266辆,装备日制14式105毫米加农炮11门,90式75毫米野炮9门,38式75毫米野炮59门,改38式75毫米野炮7门,41式75毫米骑炮1门,75式75毫米改榴炮18门,共计105门,枪3049支。
7月7日,以华东军区山东沧南和沂蒙2个分区机关为基础在南京朱庄组成炮兵7师师部,原属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的炮兵19、20团,调归该师建制,傅狂波任副师长,全师共有150德式榴弹炮13门,105日式榴弹炮16门,105日式加农炮8门,战防炮16门,各种汽车325辆;编制员额4054人,其中干部626人,战士3428人。炮兵19团装备德式150榴弹炮19门,炮兵20团装备日式105榴弹炮18门,加农炮8门。24日,炮兵第6师师部及所辖炮兵34、35团,以及二野的炮兵10团调归海军建制,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司令陈锡联。
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组成(由4个军、3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团、1个工兵团,共25.5万人组成)。所属的炮兵1师9487人,炮兵2师9233人,炮兵8师9499人,直属1000人,共计285门火炮。10月19日夜,炮兵第8师率炮兵45、44团由吉林省辑安入朝,23日夜炮46团入朝配属38军,从此脱离炮8师建制。全师8514人,火炮112门。后炮兵45、44团于1951年1月20日分别转隶38、39、42军参加第四次战役,师部于1951年1月24日由铁原回国。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司令陈锡联。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炮兵学校、部队得到迅速发展。炮兵学校增至15所(含干部短训基地1、文化学校6),先后抽调16个(12个之说)步兵师改编为19个炮兵师和77个独立高炮营,配属步兵执行作战任务;将原有的和新建的26个高炮团和2个高炮师师部拨归新成立的防空司令部;调整和加强步兵师炮兵,逐步使师有炮兵团、高炮营和防坦克炮营,团有炮兵营,营有炮兵连。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第21师在锦西改编为炮兵第四训练基地,基地司令员范忠祥,以该师一部组建战防炮兵第31师师部及炮401、402团,装备57战防炮和76.2野炮各12门。
10月25日,西南军区决定以炮兵7团(由二野4纵10旅山炮大队整编),炮兵15团(三野特种警卫团整编)为基础,组建西南军区炮兵暂编第4师(1951年2月10日改称炮兵第4师),归云南军区建制,辖炮兵7团、炮兵15团、军士教导营,装备91式105榴弹炮28门。
11月;成立火箭炮21师(由第48军143师改编);下辖火箭炮201,202,203,207,208团,火箭炮团是两营6连制(装备24门苏制M-13火箭炮,即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全师120门(辆)。11月下旬,炮兵第七师所属的炮兵20团奉命北调山东周村基地进行改装,接装苏式122榴弹炮36门,吉斯151牵引车45台。炮兵20团原来的装备移交给炮兵21团。炮兵20团排以上军事干部前往沈阳炮校进行培训。
12月;以军区特种兵纵队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执行军级权限,驻江苏省江宁县汤山镇。炮兵3,7师,战车2师,高炮3师,高炮11,12,13团,炮兵学校。
年底;炮兵司令部奉命回国负责改装和组建新的炮兵部队,炮兵2、8师也陆续回国改装,新组建了2个火箭炮兵师,3个反坦克炮兵师,4个高射炮兵师,部分榴弹炮兵师。其中榴弹炮兵师有火炮108门,新组建的火箭炮兵师与反坦克炮兵师各有火炮72门。
1951年2月10日,总参决定将西南军区炮兵暂编第4师改称炮兵第4师,该师在云南省曲靖县大营房组建,师长杜剑华,政委周泉。炮兵7团装备38式野炮27门,90野炮12门,法32倍野炮6门;炮兵15团装备91式105榴弹炮28门。9月12日,云南军区命令,抽调炮兵7团2营和4营所属的10、11连,炮兵15团7连、13、14军山炮营部分人员组建炮兵18团,归炮兵4师建制。
3月27日,炮兵第8师从牡丹江炮兵第一训练基地接受了改装的炮兵31、43、47团,(依次由炮兵第2、3、1师划归)炮兵48团也接受了改装任务,至此炮兵第8师成为了摩托化炮兵师。
2月3日至4月,经过改装的炮2、8师,和新组建的炮7师、火箭炮兵第21师、反坦克歼击炮兵第31、32师,以及高射炮兵第61、62、63、64师,陆续入朝参战。
4月,以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和炮兵第五训练基地为基础组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执行军级权限,驻辽宁省沈阳市。炮兵第8师前指率炮兵第31、43团先后入朝,4月2日,炮31团从长甸河口入朝,炮43团于4月26日从长甸河口入朝,共计干部954人,战士3546人,122榴炮72门,汽车368台,高机18挺,参加第五次战役。
6月;以炮兵第四训练基地司令部和军区炮兵教导团为基础组建西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执行军级权限,驻甘肃省兰州市。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所属的高炮第541团、542团、战车第3团和榴弹炮4、5团各抽调一个连组成西南军区炮兵暂编第21团。团部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机关直属队抽调部分人员组成。
6月4日,在北京黄寺组建炮兵第6师,师长李健(兼任),政委杨毅,副师长李元凯。师机关、直属队由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及所属分队抽调人员组成,辖原华北炮兵所属炮39、40、41团,师直教导营及通信、指挥、运输、卫生连,隶属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领导。炮兵第39团装备日式40式150榴弹炮27门,日14式榴弹炮4门,38式野炮4门;炮兵第40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3门,日式野炮、榴弹炮30门;炮兵第41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16门,日式90野炮14门,日式20高炮5门,苏式12.7高机9挺。
10月14日,炮兵7师参加上甘岭战役,战役发起前仅有炮兵20团3营配合15军45师准备反击金化东北7公里处的注字洞南山。10月23日炮兵20团2营和炮兵11团2营也参战,10月30日炮兵11团1营参战。11月25日战役结束,该师炮兵11团和炮兵20团各只剩6门炮。在43天战斗中,该师协同步兵毙伤敌10694人,击毁、击伤火炮59门,坦克15辆、汽车42辆、地堡67座、仓库25座、击毁击伤敌机41架。该师伤136人,亡79人。其中炮兵20团伤111人,亡64人。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有8个团的番号138门炮参战,其中该师有两个团37门炮,占整个战役火炮总数的26.8%,该师发射炮弹5万余发,约占山、野、榴炮弹总数的五分之二。战役后补充新兵1700余人,火炮经修理补充,共增加了51门,至1953年2月底,炮兵7师有火炮117门,其中炮兵11团26门,炮兵20团24门,炮兵21团34门,炮兵41团33门。
20日,以步兵146师师部改编为炮兵5师师部(驻地广东韶关)代师长沈仲文,政委刘友光,辖炮兵第33、第34、第35团(由广西军区步兵426团团直和3个师属山炮营改编的)和第50团(由湖南军区独立19团团直和3个师属山炮营改编的)。第33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24门,美式57战防炮16门;第34团装备日105榴弹炮4门,美M1式山炮1门,日94式山炮15门,第35团装备日41式山炮2门,94式山炮17门,苏09式山炮4门,第50团装备美M1式山炮8门,日41式山炮21门,苏16式山炮1门,13式山炮5门,日6式山炮1门。
1952年8月,炮兵第12师师部以步兵100师师部为基础组建,驻地江苏南京,师长丛蓉滋,副政委杜季伟,辖炮兵第22团(旧杂式火炮12门)、23、24团(各装旧杂式火炮8门)。其中炮兵第22团由苏北军区炮团2个营和步兵第86师炮兵营编成;炮兵第23团由步兵第99师炮兵团2个营和步兵第97师炮兵营编成;炮兵第24团由步兵第101师炮兵团2个营和步兵第98师炮兵营编成。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前,预备炮兵已发展到10个师共46个团,配有1855门火炮。
11月;炮兵第5师建制。下辖;炮兵第33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24门,美式57战防炮16门;炮兵第34团装备日105榴弹炮4门,美M1式山炮1门,日94式山炮15门,炮兵第35团装备日41式山炮2门,94式山炮17门,苏09式山炮4门,炮兵第50团装备美M1式山炮8门,日41式山炮21门,苏16式山炮1门,13式山炮5门,日6式山炮1门。炮14师进行整编。整编后全师执行122榴弹炮兵师编制(除炮6团1、3营152榴弹炮,2营76.2野炮,炮10团2、3营76.2野炮未能换装成122榴弹炮外,炮10团1营及炮36团、37团均装备为122榴弹炮),含代管的炮408团,全师编制员额7055名,其中军官805名,战士6250名。
1953年底;炮兵共组建了18所学校,预备炮兵发展为23个师(含火箭炮2个师、高炮6个师),共88个团和22个独立营;队属炮兵109个团,战防炮营、高炮营各数十个。加上团、营属炮兵分队及机关、院校,全部兵力共计30余万人。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共有作为预备炮兵的10个地面炮兵师和25个野战军的队属炮兵(共炮兵13个师、54个团、火炮1 885门)、6个高射炮兵师和多个独立高炮团(共36个高炮团、74个独立高炮营)入朝参战。共歼敌15.8万余人,毁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730余辆,坦克、 装甲车950余辆, 击落敌机2300余架,击伤7500余架。炮兵部队有32300余人荣立战功,45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底,共进口12种、近万门火炮;含十几个炮兵师的成套装备和近60个步兵师属炮兵团的装备。共计约10个152加榴炮兵团、5个152榴弹炮兵团、15个122榴弹炮兵团、10个防坦克炮兵团、10个火箭炮兵团、18个高射炮兵团、60个步兵师属炮兵团的成套装备。使半数以上的炮兵部队换装了新的苏式火炮。
1955年;根据在朝鲜作战的经验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预备炮兵进行组织调整,撤销了火箭炮兵师,调整后的炮兵有11个榴弹炮兵师、3个加农炮兵师、3个防坦克炮兵师、6个高射炮兵师,98个预备炮兵团。
年底,全军军属炮兵;12个炮兵团,5个高炮团,22个基干炮团。师属炮兵;108个炮兵团,106个反坦克炮营,106个高炮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