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擀(干)面
擀(干)面是洪洞的特色传统面食。面白薄筋光,手擀面吃起来更是劲道有力,又耐饱,是洪洞人民最喜爱最常吃的面食之一。
卷卷
每年正月二十晚上,洪洞一带家家门礅上亮起灯盏,家家厨房里摊卷卷,家家餐桌上吃卷卷。洪洞元宵节延至到正月二十。正月二十\"添仓\"。首先是家家户户要把水缸添满,预示来年福满财满,满满当当。
牛肉丸子面
老乡,若回洪洞,咱还得去吃碗牛肉丸子面,俯身亲吻这片养育咱们的土地。朋友。若来洪洞,我定会请你去吃碗牛肉丸子面,静心感受这五千年尧都灿烂的历史,感受这汾水之畔大德的文明,感受勤劳勇敢,刚健朴实的洪洞人。
菜盒子
小时候最爱吃妈妈做的韭菜盒子了,里面有鸡蛋和韭菜,发面的饼皮儿,韭菜的香味儿,现在想起都会流口水!
熬菜主角
“熬菜”,又称烩菜,想必大家也都吃过。熬菜是红白喜事吃宴席的前奏,更是农村“过事儿”餐桌的必备。
焖面
豆角焖面在洪洞也是相当有名,夏天里简单做做焖面,调一点凉菜,在家门前老槐树下的石桌下,摇一把蒲扇,就这样听着蝉鸣,夏天就酱紫过去了
麻托儿
洪洞臊子面
猫耳朵
猫耳朵也是洪洞家户经常吃的一种面食,可以用机子压,也可以用手搓,可以先煮熟然后炒着吃,因造型酷似小猫的耳朵而得名。
圪斓饽饽
将和好的面块擀成薄园饼状,饼上覆以加热后的石子,在放少许油的铁鏊上烙制而成,味道香脆,孩童尤喜食用。每到七月十五,洪洞当地家户都会做很多来吃。
油 糕
油糕油糕又叫炸糕、年糕、枣糕,是山西洪洞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其色泽呈黝红色,味道比之更佳,入口表皮脆,肉酥软,馅儿香甜,让人百吃不厌。
面鱼儿
拨鱼儿把面和好以后平铺在一个深盘子里,拿只筷子往下拨。待煮熟后可以炒着吃,也可直接吃。由于其形状像个鱼儿,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拨鱼儿。
饽 糕
擦格斗
擦仡斗是一种洪洞传统美味食品,特点是曲花短条,易嚼,好消化,筋韧利口。此面还宜配用高粱面、细玉米面、杂豆面进行擦制,味道和食感别具特色。
洪洞枣花馍
又称(枣馍),每年快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做很多,造型丰富,有兔子,蛇,篮子,刺猬各种形状,油炸后会更香,通常腊月二十几左右就会蒸很多,以备过年正月吃。全家齐上阵,也是童年一种美好记忆了~
油炸撒子
油炸撒子是洪洞独有的地方小吃。刚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
粉条丸子
酥肉粉条丸子,绝对是洪洞才有的特色,刚蒸出来那个香呀。
洪洞炒饼丝
鱼蝌蚪
洪洞十多年前,每年春节,大街上,都是卖这个的,是不是很怀念5毛一碗。
羊杂烩
羊杂烩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这一作法与蒙古族吃羊肉的习俗大同小异。羊杂碎,贵在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的头蹄血肺,心肝肚肠,统统不弃,少了一样,做出来的杂碎便寡淡。洗涤是一道更精细的活儿。一副下水往往要洗上十多遍,还得在清水浸泡一阵。这样处理的下水,干净去腻。
晋南醪糟
晋南醪糟闻名遐迩,最早出现在霍山南麓洪洞城的小吃摊上,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解渴生津的醪糟便应运而生。洪洞醪糟之所以有名,是由于它使用的霍泉水和此水灌溉生长的糯米,还因为用独特的灶具与奇特的酿制方法。
洪洞饸饹面
饸饹是将压制饸饹的机械置于锅上,把和好的面团塞入木制、铁制的压制机械筒内,强力下压,挤出园柱型面条,下锅煮熟,打捞出锅放入凉水盆中,稍凉捞出,搓少许食油,放在浅形容器中使用,吃时在调料锅内加热浇稍子即成。
赵城羊汤
赵城羊汤是用羊的头、蹄、五脏为主料的肉汤杂烩菜,色鲜味美,风味独特。相传,成吉思汗逐鹿中原时,一次到达赵城地界,因军粮不继,便命伙夫将废弃的羊下水淘净切块,入锅煮熟供军士食用,众军士自觉更有一番风味,当地人照样煮制后,再根据当地的食饮习惯,加入葱蒜调味,形成一道美味佳肴,从此便将这种小吃传延下来。
洪洞蒸饭
黍米(或江米)为主料经筛洗,凉水浸泡一夜后,用笊篱捞入铁鼎、瓦鼎等特制蒸具内,一层米撒一层红枣,一些地区还有加“金豆子”的习惯,装毕,加盖薰蒸。待半熟时,用开水浇淋,再继续蒸,直至熟透,然后边浇糖水边用擀面杖通搅,使枣、米、豆子等均匀,食用时用小锅铲铲入碗内即可,此物香甜可口,老少皆宜。
它的甜,它的糯,它的香,总能让人一经品尝便深深的喜欢上,回味无穷。
以上基本在洪洞县里才能吃到正宗的。出了县其它地方完全没有那个味道了。
洪洞县里哪家做的最好吃,欢迎大家积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