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飞机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先进的飞机。它是航天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争夺太空控制权的基本单位。
在此事件之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建造客机的国家是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研制的X37B飞机甚至可以在轨飞行908天,差不多三年了。并进行了一系列秘密太空试验任务。但这只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飞机。
就在去年8月,我国还利用长征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可重复使用的测试航天器。而这艘飞船就是中国的客机。
事实上,这是中国客机的第二次试飞。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第一次试飞。当时中国军工也发布了一段视频。然而视频内容只有三行文字和背景音乐,根本没有任何图像。此外,中国军工还在评论区贡献了一个经典梗:太先进了,无法展示。
我国在进行第一次试验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飞机的可回收性。但可回收性只是第一步。只有修复后的飞机能够再次飞行,实验完成后才算再次使用。据介绍,我国推出飞机的时候,被称为跨越式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架中国自主研发的飞机能用来做什么?首先,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是,飞行器本身就是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平台。从腾云项目相关的模型和概念图可知,我国已经透露我国正在使用两级飞机。类似火箭的两级高推力太空飞机用于将第一级太空飞机送入太空执行近地轨道任务。
不管是二线还是一线飞机,最终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意味着未来在Tier 1飞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衍生出一批要求较低且可能民用的飞机,如高超音速客机、高超音速运输机、高超音速侦察机和亚轨道战术机等。之后,将基于二级飞艇发展出轨道轰炸机甚至太空母舰等科幻航天器,飞行速度更高、物资要求更高、续航力更高。
这意味着过去人类太空探索的传统游戏规则已经彻底改变。
与传统火箭相比,飞机使用了联合循环发动机的新概念。在大气层飞行阶段,不需要消耗氧化剂,可以直接利用大气层中存在的大量氧气。现阶段,航空发动机的等效比冲很容易达到1000秒以上,甚至6000秒以上。相比之下,火箭发动机在大气中的等效比冲可能只有300到400秒。也就是说,想要火箭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至于人类科技目前能触及的门槛,人类火箭的重量加上设备的重量现在大约是起飞重量的10%,剩下的就是各种推进剂。
那么根据上面的计算,如果飞机使用与火箭相同量的燃料,则等效比冲将是火箭的2.5倍。当然,飞机不需要那么多的当量比冲,因此原本为燃料提供的大部分重量可以用飞机本身携带的设备或设备来代替。如果与人类目前可以建造的最节能的火箭相比。因此,一枚火箭平均需要 46 吨推进剂才能将一吨物质送入太空,而一架客机只需 20 吨推进剂即可完成同样的任务。
除了节省能源的优点外,另一个优点是不需要建造额外的输电塔。
无论是火箭还是航天飞机,发射这么大的东西,发射塔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我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哦,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人类的奇迹。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即缺乏灵活性。如果航天中心被摧毁,人类将无法发射任何太空设备。
但当飞机发射技术成熟后,就根本不需要发射塔了,只要在跑道上就可以发射。中国的高速公路本身实际上是按照飞机标准设计的,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充当机场。也就是说,如果有需要或者有必要在短时间内发射大型飞船,直接在高速公路上起飞也不是不可能。这将显着降低对舒适性和启动性的要求。而这就是航空从国家项目向日常民用技术转变的基本门槛。
想象一下三十年或四十年后。除国内定期航班外,机场还将增设航线。透过航站楼的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飞机。飞机准备在跑道上起飞。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这样的场景并非天方夜谭。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研制成功的电磁弹射器、第二代全电推进系统、双脉冲发动机以及目前大力发展的“空域”,都是“跨越式发展”的产物。这些技术有的从无到有,直接逼近美国高端技术水平,有的甚至直接超越美国,让美国的PPT直接成为现实。所以我想我们一生中一定会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