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瑞典文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以表彰他对殖民主义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具有同情心的关注。
阿卜杜勒扎克·古纳(Abdulrazak Gurnah),1948年出生于坦桑尼亚,小说家。他用英语写作,常驻英国。他最著名的小说是《天堂》(1994),《沙漠》(2005)和《海边》(2001)。
阿卜杜勒扎克·古纳
阿卜杜勒扎克·古纳对大多数国内文学爱好者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他没有小说单本被国内翻译引进,只能在拼盘式的非洲小说文集里能看到他犀利文字的雪泥鸿爪。反倒是之前四位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四位非洲作家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第一位获得诺奖的非洲作家是尼日利亚剧作家兼诗人华莱士·索因卡,他于1965年出版了他广受赞誉的处女作《诠释者》,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华莱士·索因卡曾被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为“用英语写作的最优秀的诗人剧作家之一”。
华莱士·索因卡
上世纪60年代,索因卡在尼日利亚被当作政治犯关押,在那段时间里,他将自己创作的诗写在厕所手纸上,并设法偷运出监狱,引起了轰动和关注。获释后,华莱士·索因卡开始了流亡生涯,他的不少作品都是在国外颠沛流离时写作完成。
第二位是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作为阿拉伯文学的一代宗师,生前被看作是目最重要的埃及作家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1988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
纳吉布·马哈富兹
纳吉布·马哈富兹一生共撰写了约50部小说、200多篇散文以及400多篇新闻专访。其代表作有著名家族小说“三街”(《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和《道路》、《平民史诗》、《盖贝拉威的孩子们》(1959年)和《尼罗河上的絮语》(1966年)等。人们普遍认为马赫福兹描绘了埃及“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中所做的平衡。
第三位纳丁·戈迪默是来自南非的白人女作家,她主要作品有小说《七月的人民》、《无人伴随我》。1991年,戈迪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戈迪默的作品通常以种族隔离政策下的南非白人和黑人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南非的政治格局和动荡的社会、以及白人和黑人觉醒后的革命运动。
纳丁·戈迪默
纳丁·戈迪默也善于揭露隔离政策给男人和女人、子女和父母之间造成的严重后果,她的一系列作品表现了人物在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高压下的反抗意识。戈迪默的写作主题及身处的社会背景使她成为后殖民文学批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国内学者王旭峰说她的写作伸张正义,“充满了对新南非美好未来的爱与希望”。
第四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和纳丁·戈迪默同样来自南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他也是白人,兼具德国和英国背景。上世纪60年代,库切移居英国,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后来转往美国攻读文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纽约州立大学巴法罗分校教文学。
作为200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敏锐的目光洞察了南非漫长的种族隔离史遗留下来的创伤记忆,将殖民、反殖民的历史主题与后现代的自由言说精神有机链接,并向其融入到文字中,谱写出一系列镶嵌在历史与当下创伤和悲剧的叙事。
库切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这两次获奖分别来自《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耻》。库切除了小说,也从事翻译、撰写文学评论与书评。他在作品中往往不指明地理背景,但类似南非行之有年的种族隔离政策,形成偏颇、愚昧的社会观念,导致价值观与行为上的混乱,却是他创作的主题。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非洲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版图一块非常重要的疆域。
“据说,那里是一片梦游之地。因为当人们沉睡时土地会移动到另外的时空。”这句话出自莫桑比克著名作家米亚·科托长篇处女作《梦游之地》,这本书曾获葡萄牙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和被称为“美国诺贝尔奖”的纽斯塔特文学奖。直到现在,米亚·科托也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
纵观历史上五位获得过诺奖的非洲作家,三位黑人,两位白人,他们的作品大多数都涉及到种族隔离与殖民主义,这是令非洲人感到伤痛的两大主题。
同时,非洲的原始与蛮荒,辽阔与壮丽,战乱与和平也赋予作家无尽的创作灵感,而他们笔尖流淌出的文字更有震慑心灵的人性光辉。就像当年诺奖评委给予以纳丁·戈迪默的颁奖词:“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而有几位非洲作家的生命旅程充满了令人心酸的苦难与波折。1975年,华莱士·索因卡结束了流亡返回尼日利亚,在1994年,他的护照被当时的军事独裁者萨尼·阿巴查没收,他再一次被迫离开尼日利亚。后来他被缺席审判判处死刑。阿巴查死后,索因卡于1998年从美国再次回到祖国。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索因卡当即毁掉了自己的美国绿卡。
纳吉布·马哈福兹当年获得诺奖后,当时人们给予他的评价是“他是中东地区最高雅最值得尊重的作家,并且为宗教宽容发出强烈的声音”。但是,他坚持的宗教宽容令他于1994年被刺,凶手认为他的作品是对伊斯兰世界的不敬,当时的马赫福兹已经82岁高龄。这位老人虽幸存下来,但因伤痛很难再提笔写作。
苦难曾让非洲大陆蒙尘,苦难也给予了非洲作家良知与勇气。希望此次阿卜杜勒扎克·古纳获奖后,我们能尽快读到他的中文版小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