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档》一书由著名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编,曲协主席姜昆担任顾问并亲自撰写序言。书中详细介绍了23对相声名家搭档的艺术经历和成果。内容详实生动,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头条》知名创作者,发表过很多相声、曲艺方面的理论和趣闻史实。我有幸结识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颇多,受益匪浅。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将近,陆续转载高先生最后的大作,也算是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吧。
(主编高玉琮先生)
书中有关相声搭档的文章分别为演员本人或熟悉演员的业内专家执笔。本篇介绍阎笑儒、尹寿山两位大师的文章是由王亮先生撰写的。
(2接上期)
就在阎尹二人首演的当天晚上,周德山、马三立、尹寿山、阎笑儒、尹笑声老少三代共进晚餐。这五个人的关系很有意思。
周德山是马三立的师父,且与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关系甚笃。马德禄于1917年带着全家从北京来到天津定居,第二年就成了腕儿。天津有个非常著名的游艺场,叫“陶园”,就像上海的“大世界”,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当时的一则公告上写着:“延请马德禄、万人迷(李德钖)、周蛤蟆(周德山)串演相声。”那是1918年,说相声的艺人也只有这三位能进陶园。
而且三个人都位列“相声八德”之中,并在一起合作,马德禄、周德山都为李德饧捧哏。
尹寿山是马德禄的徒弟,马德禄的儿子马三立是周德山的徒弟,阎笑儒是马三立的徒弟、尹寿山的师侄,而尹寿山的儿子尹笑声后来拜马三立为师—一五个人的关系可谓盘根错节。
(相声名家尹笑声)
五个人在连兴茶社附近的宴宾楼随便点了几个菜。那时大家都是穷艺人,晚餐自然也算不上很丰盛。在吃喝中,周德山叮嘱尹寿山、阎笑儒:“你二人说相声、演双簧,搭档起来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以后就别分开了。”
对阎笑儒来说,周德山是亲师爷。师爷希望两个人别分开这个“希望”就像“圣旨”,后来除特殊情况以外,两个人基本上没分开过,成了一对“铁档”。
1953年的一天,演出结束后,尹寿山对阎笑儒说:“笑儒,昨天魁海去我家了,让我给他的一个徒弟站几天,你看怎么样?”“阎笑儒说:“好事呀!叔,干吗还跟我说?拉晚辈一把,这么多年,您不就是这么拉我的吗!”这爷儿俩,有什么事都是商量着办。他们提到的“魁海”是武魁海,那个徒弟是魏文亮。作为长一辈的演员,尹寿山给别人捧哏,事先还要征求阎笑儒的意见,可见他对阎笑儒的尊重。
至于二人演出的节目,即便是《武坠子》《卖布头》《歪批三字经》《歪批百家姓》《捉放曹》《汾河湾》这样很熟悉的段子,他们在上台前也要对活,一丝不苟。
1955年,天津市和平区成立了相声队,集中了几十位相声演员,几乎个个都是名家,如于佑福、班德贵、赵心敏、李鸣歧、张嘉利、史文翰、常宝霖、耿宝林、高英培、范振钰、刘文亨、刘文贞、刘玉凤等。开场演员一般是尹笑声、黄铁良、尹秋雯、王鸣录等。攒底的演员有两对,一对是于宝林、冯宝华,另一对就是阎笑儒、尹寿山。由此也可以看出阎尹这对搭档的艺术水平和受欢迎程度。
(高英培范振钰刘文亨刘雯贞表演群口相声)
1956年的一天,阎笑儒、尹寿山和高英培、范振钰在天津著名的红旗剧院演出,高范倒二,阎尹攒底。演出结束后,两对搭档接受了《新晚报》(今《今晚报》)记者的采访。访问的主题是相声演出中的甲乙两位表演者应该怎样合作。
那天的采访很有意思,就像是一场小型艺术研讨会,阎尹高范四个人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一致认为,无论是子母哏还是一头沉的段子,逗哏和捧哏表演中都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默契与否关键是看这“来言”和“去语”衔接得是不是严丝合缝。有的演员结成了对子,搭档了许久,却总是不合拍。为什么?原因有两个,一是相互对对方的艺术特点不够了解。正是因为缺乏这种了解,才无法去衔接对方的话语。但只是了解了对方的艺术特点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如何去适应、去配合,帮助对方把自身的艺术特点发挥出来,这一点更为重要。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演员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就无法具备配合对方的能力。
(被称为“尹傻子”的尹寿山)
一天下午,天津市和平区相声队的演出由阎笑儒、尹寿山攒底。演出结束后,二人鞠躬下台。可观众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一个都没走。为什么?因为阎尹这对搭档很久没演双簧了,观众中有很多人是阎尹二人的铁杆粉丝,几个人提前商量好,打算“逼着”二人演段双簧。即使是表演一丁点,观众也觉着过瘾。既然如此,就不能让忠实的观众失望,二人在后台商量,看是应付应付,还是正儿八经地表演。二人看法很一致,很快就上了台,迅速进入正活,阎笑儒这就扮上了。这让全场观众都吃了一惊,啊?上大段啊!没错,上的是大段,而且是之前很少演出的根据相声改编的《杂学唱》。阎笑儒表演双簧的前脸,观众爱看他的发托卖相;尹寿山表演后脸,观众爱听他的说、学、逗、唱。那天,二人表演的双簧形同一人,而且根本不是所谓的返场而是足足表演了二十分钟,明明就是一个完整的大段。
二人回到后台卸完装,正打算从后门离开,不想许多观众已在后门等候,非要请二人吃饭。去还是不去?阎笑儒看了看尹寿山,尹寿山说:“有人请客,干吗不去?”尹寿山答应得很痛快,他不是为了一顿吃喝,而是为了表达对观众的尊重,为了满足观众的心愿。(完)
附上阎笑儒、尹寿山合作相声《卖布头》,堪称留下资料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