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兵学院(北京武警指挥学院)

我1978年初从工程兵54师调入徐州工程兵学院,先后在政治部组织处、宣传处当干事,直到1982年底转业,在学院工作了近五年。回忆当年学院的那些军、师级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感人至深。

当时,工程兵学院是正军级单位。院长政委是正军级,副院长、副政委、院顾问、训练部长、政治部主任是副军级,总共有十名军级干部,除了两名红军时期的,其余都是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那时,还没有恢复军衔制,如果按如今的军衔,应该都是将军了。另外,训练部、院务部、政治部及军事系、政治系、参谋系,还有约20名正副师级干部。这些老革命们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模范执行各项纪律,发扬优良传统,为全院干部学员战士树立了好榜样。

我初调入学院时,暂缺院长,学院政委是薛克忠。他1937年入党,次年参加山西抗战决死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任科长、团长、旅参谋长、军参谋长,参加了吕粱、淮海、襄樊等战役。建国后任陕西军区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兵团副参谋长、工程兵指挥所司令员。回国后历任哈军工系主任,工程兵工程学院政委,工程兵军政干校政委,工程兵副司令员。这位身经百战的开国将军,从不居功自傲,坚持廉洁自律,生活不搞特殊化。在西安工程兵工程兵学院当政委时,他家里的面都是推自行车自已去买,星期天与学员一起打扑克。在徐州工程兵学院当政委时,他与学员一起参加军事训练,星期天看电影时自己带个小凳子坐在后面,从来不留特殊位置。他的先进事迹在《解放军报》发表后引起了全军震动,被誉为军队高级干部的"老过硬”。

1979年薛克忠提拔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后,工程兵学院由54师师长唐人任院长,51师政委黄霖任政委。唐人1933年16岁入党,1937年参加山西抗战决死队,曾任游击队长,连指导员。1940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回到太岳军区任干部轮训队书记、情报处长、团长。参加过临汾战役和进军大西北的战斗,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任工程兵司令部计划处长,工程兵技术学校校长。1962年任工程兵54师师长后,他带领部队担负了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酒泉导弹卫星基地,青海海宴核研制基地等核工程施工任务,为我国核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文革中被审查七年,1975年平反后恢复54师师长职务,1978年调任工程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他蒙冤多年受到迫害,对党毫无怨言,对革命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到学院后,他不顾60多岁高龄,积极投入教学训练工作,深入教学一线,奔走战术演习现场,为部队培养训练干部,受到教员学员的称赞。

工程兵学院政委黄霖也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过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抗美援朝时,他是志愿军工兵21团的政委,划为38军临时建制。他带领部队跨过鸭绿江,每人带一把铁铲,一袋炒面,冒着敌机轰炸,在朝鲜西海岸,修筑道路和防御工事,铺建飞机跑道,为夺取战争胜利作出了宝贵贡献。他回国后参与组建101工区,后改为工程兵51师,任师政委。带领部队承担了首都战备防护工程建设的艰巨任务。他调到工程兵学院任政委后,以敏锐的思维,迅速转变工作思路,提出了学院要以教学为中心,全院一盘棋为教学服务。为了取得指导教学的主动权,他带领训练部政治部和糸队的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跟班听课抓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己经58岁了,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出办公室,一心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他发现有些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就与教员一起,搜集有关资料,认真阅读研究,参阅外军资料,着眼现代战争特点,探讨现代战争的特点,列出十四个章节的提纲,亲自参与编写了巜毛泽东军事思想》课题教材。在跟班听课中,他不顾关节炎发作疼痛,冒着炎炎夏日,与学员一起爬上山头,练习野战装配式工事的组装,晒得脸部和脖子通红,汗流浃背湿透了衣服,令教员和学员们十分感动。在他的率先垂范下,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下到学员队跟班听课,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他优良的作风和感人的事迹,被军报记者了解后写成长篇通讯,在巜解放军报》发表,在全军院校引起了很大反响,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当年的十来位军级干部中,目前只有学院副政委左三星仍然健在,已经102岁了。1937年八路军出师抗日,来到他的家乡山西临汾,他坚决要求,"参加队伍打鬼子去"。他参军的部队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也叫朱德警卫团。参军后他跟着部队直接在朱总司令领导下,参加了无数次与日本鬼子的殊死战斗,多次立功受奖,后来担任了朱德警卫团的第17任政委。在淮海战役歼灭黄维兵团的战斗中,他带着全团,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兄弟部队一起,夺取了全歼敌人的胜利。左副政委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国后任12军某师政委时,率部调入军委工程兵,进疆修建了贯穿新疆南北戈壁大漠的独库公路。1974年参予组建工程兵指挥学院,后任学院副政委。在前年建党百年时,他与党一起成长,迎来了百岁寿辰。他原来部队及原工程兵学院都派来代表,来到徐州干休所,为老人送上鲜花锦旗,庆祝百岁生日,他精神爽铄,兴致勃勃,历经沧桑,本色依旧。

当年工程兵学院的军级领导干部,我记得还有副院长南敬之、李文绪,副政委左三星、李次哲,顾问扬先平,训练部长张维商,政治部主任王占元等人。他们每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革命经历,都保持和发扬着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原来有的家属没有调来的军级干部,学院都给分配了一套家属院房子。党的生活准则公布后,副院长李文绪主动搬出,住进了普通干部宿舍。学院领导上徐州市区办私事,都不用公车,搭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副院长南敬之是个60多岁的红军时期干部,爱人患有心脏病行动不便,每次上市里去,都是南副院长用自行车推着老伴,走三四公里,从来不要公车。学院顾问杨先平去学院理发室理发时,与学员一样排队,让他先理他坚决不理,轮到他理了又来了学员,他说,你们有学习任务,时间宝贵,坚持让学员先理,自已最后再理。我当时是学院的新闻干事,在采访时记得管理处的负责人对我说,去年学院的军级领导干部,有九名派用公车接送亲友,都按规定足额付了款项。那时,文艺生活很少,每周看一次电影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学院没有大礼堂,春夏秋冬都在露天广场看电影,学院的领导从来不预留特殊位置,都是与干部战士一起随意观看,也没有掉架的感觉。

这些军级领导干部生活上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工作上也保持了战争年代那种拼命精神,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员学员实行三同,探索教学规律,了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加以解决。这些老革命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行为,成了学院干部战士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带头人,在全院传为佳话。为此,我采访撰写了十多篇新闻报道,陆续在巜解放军报》和巜工程兵报》发表,在全军和全兵种部队和院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回望往事,对比这些革命老前辈的高大形象,我深切感到,今天那些忘记初心,丢掉理想,放弃信仰的军内外腐败分子是多么渺小。老革命老英雄们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而你们不过是一杯泥沙。你们尽管家财万贯,黄金满房,但已腐败变质,成为背叛初心的罪人。人民群众多么希望通过反腐倡廉,能彻底荡涤污尘,把革命老前辈这种优良传统作风代代相传,保持风清气正,共同努力,团结奋斗,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啊!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