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县级市城建排名,宜兴并非县级市城建的天花板
散装江苏的本质原因是被比较。即便是亲兄弟,如果儿时经常被邻居比较来比较去,那么长大后多半也会暗自较劲,进而感情自然会出现隔阂。江苏十三太保被比较已经成为常态化并且向细分化方向发展。
这次我们比较一下苏南几个县的城建。此前有人说无锡代管的宜兴市是县级市里的城建天花板,小编还真去过苏南的几个县级市,有一定的发言权。首先要说的是宜兴并非中国县级市里的城建天花板,连江苏的不是,更别提全中国了。下面我对苏南地区的几个县级市城建做一个排名,或许这份苏南的排名就是整个江苏的排名前几位。
昆山
第一名,昆山。
昆山和江阴的GDP相差无几,但是财政收入却甩开江阴一大截。昆山的财政收入基本上是GDP的百分之十,而江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GDP的百分之六。2021年江阴的GDP是4580.33亿元,财政收入是273.94亿元;昆山的GDP是4748亿元,财政收入是466.9亿元。相差近两百亿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多提留也多)能让昆山干很多的事情。昆山是中国第一个建成高架闭环的县级市。仅仅是昆山的花桥镇就能碾压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县城城建。
有一次小编行驶在312国道苏州高架路段,放眼向东望去,苏州园区识别度非常高,在园区东北方向还有一座城池,规模不输苏州园区,那就是青藏高原(昆山)。
连接上海和苏州的地铁也使得昆山牢牢占据县级市城建天花板的位置。
需要吐槽的是,昆山的高架路叫中环南线、北线,苏州也有中环北线、西线,两者容易搞混。
常熟
第二名,常熟。
别看近几年常熟GDP排名有所下降,其实常熟的高架路比昆山还要发达,不仅实现了闭环,还将高架射向了周边乡镇。苏常快速路更是比昆山早一步和苏州的高架路连接。只是524国道上非得放两个红绿灯,一到高峰期,堵得像黄泛区里的国军一样。
除了高架路,常熟的高楼大厦也是可圈可点的。虞山、方塔街一带,明显的文化气息、商业氛围就像0.8个苏州市。
张家港
宜兴、张家港并列第三名。
张家港的高架路不叫中环,和常熟一样叫三环,目前仅部分线段开通。但是一旦形成闭关,张家港的高架将和昆山、常熟并驾齐驱。张家港的金港镇和昆山花桥一样,建设地像个上流县级市。
宜兴
经常听到有人说宜兴是县级市城建的天花板,这句话我不敢苟同。宜兴的城市建设仅仅是绿化、高楼占据优势。高楼也仅仅只是东氿一带的几幢高楼。宜兴目前并没有高架路,今年开通的宜马快速通道也并未和无锡主城区无缝连接。范蠡大道北延和常州青洋快速路对接遥遥无期。地铁S2号线也要等到六七年之后通车。六七年内,苏州将会拉一条地铁串联常熟、张家港,并且预留到江阴。
太仓
第五名,太仓。
相对于其他几个兄弟县级市,太仓显得有点袖珍。但是城市表象比江阴要体面。因此将太仓排在江阴前面。
江阴
第六名,江阴。
江阴有着光鲜的GDP数据,也做到了藏富于民。但是民并不会把钱拿出来进行城市建设。江阴并没有太多的钱拿出来进行城市建设。尽管建成区比较大,但是城市建筑不够体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道路也令江阴市民感到没有获得感。就连各个乡镇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业集中区,这对管理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并且因为各村各组都有工业企业,江阴的农村建设也有极大的阻力。因此,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面貌,江阴在苏南地区都是给别人托底的。
可能是跑得太快了,江阴来不及做规划。
未来江阴将会和无锡有快速路连接,也有地铁,希望这两点能够为江阴的城建加点分。
溧阳因为和南京走得比较近,所以不列入苏南县级市进行考察。丹阳虽然说着吴方言,但是行政上已经是铁的事实属于镇江代管了,所以也不够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