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从德国购买的218SG型潜艇“无暇”号入役。
原本“无暇”号,按照建造顺序算,应该是二号艇,但首艇“常胜”号因为一场火灾,推迟了入役的时间,所以“无暇”号成为了“常胜”级第一艘入役的潜艇。
218SG,是德国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根据新加坡海军的具体需求,在212型及214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水下排水量2200吨,水下航行速度约15节、水面航速约10节,AIP系统为2组120千瓦PEM燃料电池,可支持潜艇水下2—3周的作战自持。
218SG型共配备8具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备弹18发,典型的小艇扛大炮。
另外,德国公司还非常贴心的为218SG配备了先进综合声呐系统,针对性的强化近、浅海性能。如此强大的近海潜艇,自动化水平极高,有消息称218SG型编制艇员仅28人。
算上人员培训、后期服务,包括DM2A4“海鳕”重型鱼雷在内的武器弹药,一艘218SG造价高达8亿欧元。
高昂的造价、优秀的水下平台、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针对性强化后的传感器硬件软件,将218SG打造成在东南亚一骑绝尘的优异潜艇。更是让新加坡从上世纪60年代的“海蛇”级(新加坡“挑战者”级)和80年代的“西约特兰”级(新加坡“弓箭手”级)一跃成为新世纪AIP技术潜艇,整体作战性能提升数个层次。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东南亚诸国海军正在服役的潜艇中,战力最高的是越南引进的636型和印度尼西亚引进的纳加帕萨级。
636型虽然号称是大洋黑洞,但时至今日也没搞定ATP舱段,况且年老体衰,在自己家门口都掀不起什么浪花来,要千里迢迢跑到马六甲海峡,基本就是送菜。
至于纳加帕萨级,好吧,它很高大上,也很贵,可惜,这货是韩版。原型是“张保皋”级,源头是德国的209型。不过,小寞不记得上一艘“张保皋”级现在在德国哪个船台上躺着来着,原因是电池组故障?
所以,就这种水平的潜艇,再怎么拼纸面实力,在“常胜”级218SG前都是个菜。
尽管数量上仍旧逊色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但质量上确确实实让新加坡海军完成了超越,而且一甩就是一个身段。
更为悲剧的是,其它国家基本上拿不到比218SG先进一代的货了。尤其是类似越南这类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拿不到和218SG同等级同品质的新艇。
20年前,越南等国挑起的东南亚水下战备竞赛,最终,还是在资本的力量下划上了一个中止符。
至于说在未来,会不会有另外的一支或者两支海军异军突起,形成对新加坡海军的全面优势,暂且未可定论,但至少在目前,尤其是疫情后受到重挫的东南亚诸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新加坡海军于2026年完成全部四艘218SG型潜艇的入役,想要反制…兜里实在太干净了,这个东南亚第一,还得再挂个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