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爆火的《长安三万里》看了吗?锦绣壮美的盛唐风貌和闪耀千年的唐诗文化,被赞为“暑期档独树一帜的体验”。
但你可知道?这样的盛唐浪漫,早在100多年前,就曾感染无数外国人,在西方世界点燃“唐诗热”。众多唐诗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法语等十多种语言,影响着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认识,吸引着其对东方文化的兴趣。很多西方作曲家甚至以此为灵感,创作歌曲,唱出他们心目中对“李杜”的理解。
7月21日,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将携手著名法籍主持人、大提琴家朱力安(Julien Gaudfroy)及钢琴家张奕明,共同呈献“‘唐诗之路,玉亦万重’沈洋×朱力安×张奕明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
在该场音乐会中,多首中西方作曲家以唐诗为题材而创作的艺术歌曲,将以汉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捷克语、瑞典语7种语言,诠释李白、杜甫、王维、杜牧、刘禹锡、张继等13位诗人的名作,向世人讲述百年唐诗之路,展现中西方学者与艺术家对唐诗的不断探索。
十余首中外作品以唐诗为灵感
沈洋是2007年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的唯一金奖获得者。7月14日和16日,由他领衔14位中外歌唱名家,携手由孙一凡执棒的广州交响乐团带来的两场瓦格纳扛鼎之作《莱茵的黄金》演出刚刚落下帷幕。舞台上的沈洋沉稳大气,华美的唱腔,辉煌、宽厚、通透的声音充满张力和爆发力。
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
“玉亦万重” 这个概念是沈洋自创的,他将唐诗比作玉,寓意美好、永恒,而“万重之玉”,则象征唐诗可以展现出千百种美好的形态,并以不同的媒介、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该主题音乐会曾在国内外多次上演,在伦敦、上海、澳门、深圳等地都留下了足迹,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掀起阵阵唐诗热。
过去十年,沈洋一直在寻找外国作曲家谱写的中国故事。此次音乐会囊括了十余首全世界作曲家以唐诗灵感的中外艺术歌曲,如美国、奥地利、波兰等多国作曲家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送别》及李白《夏日山中》等唐诗启迪而创作的乐曲等。其中最早的创作于100多年前,最晚的创作于去年。绝大多数作品未曾在中国上演过。
沈洋介绍,中国很多诗词流传到海外,意思往往已经变得模糊,但无论怎么翻译,外国作曲家都倾心于李白的诗句。“这些来自各国的作曲家无一不被唐诗的意境所吸引,他们追求的更多是中国古诗的意蕴,尽管在音乐手法上各有不同。富有东方情怀的唐诗激发了各国作曲家的灵感,让后世有机会触碰中国诗歌文化与世界音乐碰撞擦出的艺术火花。”
“中国通”朱力安全新方式“赏”唐诗
青年钢琴演奏家张奕明作为星海音乐学院的老师,将在他的广州“主场”带来演出,担任本场钢琴演奏。他常年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研究,在拿到曲谱也很惊讶:“其中90%的作品我都没听过,原来有这么多外国作曲家为唐诗写过艺术歌曲,还写得这么好。”
法籍大提琴家、知名主持人朱力安(Julien Gaudfroy)因与沈洋有许多共同爱好和相同的文化认知,在本次演出以作“讲述人”身份亮相。
青年钢琴演奏家张奕明(右)和法籍大提琴家、知名主持人朱力安(左)
1998年,朱力安就与中国文化结缘,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先生,以犹如母语般出众的汉语能力见长,凭借富有亲和力及幽默感的主持风格,成为中国电视界的外籍“名嘴”。
朱力安说:“这场音乐会所分享的音乐故事,不仅有沈洋在文献收集和对作品诠释上进行的长久钻研,也不乏他对古往今来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来的有趣现象的个人见解。内容包含了许多主题,是一次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跨文化交流。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够帮助更多人走进这些意想不到的中国故事,现场感受不同国家的作家、诗人、作曲家之间的奇妙联结。我想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唐诗之路 玉亦万重 沈洋 × 朱力安 × 张奕明 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
演出时间:2023 年 7 月 21 日 (星期五) 20:00
演出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南方+记者 王涵琦
通讯员 卓玲
【作者】 王涵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