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阵容搭配中营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姜维阵容搭配中营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姜维阵容搭配中营插图

《三国志战略版》陈仓之战t0阵容有:1、关羽、关银屏、魏延;2、sp袁绍、张角、左慈;3、刘备、关羽、张飞;4、司马懿、曹操、郝昭;5、曹操、张辽、夏侯渊

1、关羽、关银屏、魏延

关羽战法搭配:箕形阵、横扫千军。

关银屏战法搭配:青州兵、据水断桥。

魏延战法搭配:威谋靡亢、绝其汲道。

2、sp袁绍、张角、左慈

sp袁绍战法搭配:藤甲兵、草船借箭。

张角战法搭配:太平道法、士别三日。

左慈战法搭配:武锋阵、刮骨疗毒。

3、刘备、关羽、张飞

刘备战法搭配:暂避其锋、陷阵营。

关羽战法搭配:箕形阵、威谋靡亢。

张飞战法搭配:刚勇无前、击其惰归。

4、司马懿、曹操、郝昭

司马懿战法搭配:士别三日、用武通神。

曹操战法搭配:锋矢阵、藤甲兵。

郝昭战法搭配:暂避其锋、刮骨疗毒。

5、曹操、张辽、夏侯渊

曹操战法搭配:铁骑驱驰、虎豹骑。

张辽战法搭配:当锋摧决、速乘其利。

夏侯渊战法搭配:裸衣血战、百骑劫营。

关于三国正史中的赵云和貂禅!

赵云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官至 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 谥曰顺平侯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赵统 赵广

相关人物 公孙瓒 刘备 诸葛亮 姜维 邓芝 刘禅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公孙瓒

赵云 - 简明历史传记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赵云 - 简明演义传记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齐进齐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赵云的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P><P>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P><P>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瓒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P><P>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P><P>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P><P>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云随刘备与夏侯敦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P><P>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P><P>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P><P>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云留荆州。</P><P>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P><P>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P><P>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P><P>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P><P>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P><P> ▓章武元年公元220年,秋七月,孙权袭荆州,刘备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P><P> ▓章武元年公元220年,刘备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P><P>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P><P>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P><P>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P><P>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卒。追谥顺平侯。</P><P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史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属于那种标准的河北汉子。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往往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与其说是智勇兼备,不如说他虽然武勇过人,但却缺乏统帅大军作战能力。若将他与同时代的武将相比较,他应该是和典韦、许诸较相像。

赵云初出山时可以选择的势力有两个,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当然,史书上借他与公孙瓒的交谈,将他选择公孙瓒的动机作了十足的美化。(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在跟随公孙瓒几年后,赵云终于遇上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刘备。当时寄身于公孙瓒的刘备缺兵少将,对勇猛的赵云自然是礼遇有加,而赵云也看中刘备是成大器之人,双方很快便“情投意合”。不久,赵云便借口兄丧,离开了公孙瓒,临行前更是向刘备信誓旦旦的保证:“终不背德也”。果然,刘备转投袁绍不久,赵云即到邺与刘备会合。此时刘备为了取得赵云的忠诚,又使出他拿手的一套方法,与赵云“同床眠卧”,以表示对他的无条件信任。受到如此恩宠的赵云自然对刘备忠心耿耿,当时他奉刘备密令,私下里招募了数百人。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招募这些人的用意,但以常理推测,这些人应该是作为刘备的秘密警卫队而存在的,那么作为这支部队统领的赵云,他当时的身份应该是类似于刘备的警卫长之类。

之后赵云跟着刘备东奔西跑,直到荆州。这期间内他显然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因为不但史书上缺少他这段时间的活动记载,而且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赵云一直没有受封官职。再然后便是到了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地点——当阳长阪。由于受到曹操精锐骑兵的连夜追击,刘备在长阪一败涂地,抛弃娇妻幼子,独自与几个手下仓皇逃窜。史载赵云此时怀抱后主刘禅,同时还保护着刘禅之母甘夫人,在一片混乱之中将他们平安带出战区,并以此功劳受封为牙门将军。这一段经历其实是赵云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段,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其一,刘备当初逃窜时重臣如徐庶、诸葛亮、张飞等都在身边,独独赵云却和刘禅母子在一起,那么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问题大可打个问号;其二,史书上至此才终于出现赵云受封官职的记载,而且还是品级很低的牙门将军,这更进一步应证了在此前赵云虽然跟随刘备多年,但始终是毫无功绩的推断。而如果依作者在前面文章中的臆断,赵云在刘备集团中多是以警卫长身份立足的话,那么以上这两条都可以有较圆满的解释。正是因为赵云警卫长的特殊身份,他才会在长阪之战中待在后方负责保卫家眷,从而得以保护了刘禅母子,而徐庶、诸葛亮、张飞等应该是作为大本营成员与刘备共同迎敌,而后一同逃亡。作为警卫长,自然不象将领上阵杀敌般容易取得功劳,领受封赏,那么赵云多年来没有官职也是正常的了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又摆在我们面前,为何长期以来刘备只是将赵云作为一介警卫长使用,而不是让他上阵杀敌?以刘备用人之能,断无屈才之事,这应该能说明两点。其一,刘、赵关系密切,正因为对赵云的信任,刘备才会委以贴身警卫的重职;其二,刘备认为赵云擅长格斗而不擅长领兵作战,故不让他带兵。

长阪之后,本书上直接转到刘备入蜀,而赵云则被留在荆州,关于赵云在赤壁大战以及随后的荆州攻略战中的表现如何,只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赵云别传中记载着赵云在荆州攻略战后受封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刘备入蜀时他出任留营司马,并随后与张飞一起“横江截阿斗”。但该别传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逸事,真实性有待商榷。虽然前文有几处引用了别传中的记述,但在涉及到赵云所立功绩,受封官职等重大事件上,还是依从本书。

刘备在蜀中的攻略中遇到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陷入进退不能的窘境,只得急招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增援,此时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正从单纯的贴身警卫而过渡为上阵搏杀的武将。乍看之下,这与文章前面的观点有所矛盾,但其实不然。一方面,此时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不再象以前寄人篱下时需要时时刻刻防备他人的暗害;另一方面,赤壁战后刘备势力急剧扩充,而身边旧部下人数太少,新归附的荆州人士又不放心将兵权交付给他们。相比之下,赵云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即使缺乏统兵的能力,但他的武勇始终是影响战斗结局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此后赵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或领兵作后备,或在他人的指挥下参加战斗。以入蜀为例,赵云先是在诸葛亮率领下“溯江西上”,到江州后又领偏师“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避开了与刘璋主力的正面交锋,始终没有独自与刘璋大军交战。蜀中平定后,赵云以援军之功受封翊军将军。

这之后本书上对赵云的记载又有很长时间的阙如,而赵云别传中倒是记载汉中战役时赵云与黄忠曾共同作战,刘备东征伐吴时赵云被留在江州为刘备后援等事。单以史料而言,赵云在汉中时遇曹操大军,在营地被包围的情况下以“空城计”吓退曹操一事的真实性相当可疑;而刘备东征前力谏刘备先魏后吴,以至于被刘备留在江州一事则较有可能。

建兴元年,刘禅登基后大行封赏,赵云受封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等职衔,不久又晋升为镇东将军。这些封赏,应该和当时赵云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汉政权的权力其实是在原从集团、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三者之间共同分配的。刘备死后,原从集团中的元老级人物只剩下赵云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后,为了安定人心,对三个集团的代表进行赏赐也在常理之中。

原从集团的代表人物,赵云这一特殊的身份在为他带来了荣誉和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他要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蜀汉军制,分为内军和外军两种,内军由皇帝亲自统帅,在建兴年间,基本上为诸葛亮所掌控;外军是刘备推行都督制的产物,其代表为驻汉中的魏延以及驻永安的李严。赵云虽然身为镇东将军,但他并不属于外军之列,没有都督的官职就是最好的证据。当然,如依本文的一贯论点,赵云自身缺乏统兵才能,自然不会受封重要的都督职位。以此推论,赵云应该属于内军编制。而这也符合本书记载的“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即与诸葛亮同以内军将领身份北伐。而正是这次北伐,标志着赵云在内部权力斗争中的全面落败,也意味着他政治生命的结束。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派赵云、邓芝领偏师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军往攻祁山。肩负重任的赵云在与曹真作战中失利,被迫据险固守,直到终战。回成都后,因此过被贬为镇军将军,直至建兴七年病逝,再无升迁。这段经历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可以推敲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本书所记赵云第一次独自领兵与敌人大军作战,而所负的责任又相当重大。作为偏师,目的是与曹军周旋,进可能的拖延其赶赴主战场的时间,甚至还可以配合主力部队对敌军前后夹击,其意义绝不能小视。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职位,诸葛亮却偏偏派给了缺乏统兵经验与能力的赵云,这个战略失误,不在其误用马谡之下。

其实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的表现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范围内,暂且搁置。这次北伐的直接后果,即是以诸葛亮为代表,融合了荆州人士以及新进益州人士的新荆州集团在蜀汉权力架构中站上了顶点,而原从集团和原益州集团逐渐趋向没落。尤其是原从集团,唯一的元老赵云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即病逝,劳苦功高的原从集团也就此消亡。

赵云虽然在最后几乎是以一个政治斗争失败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毕竟跟随刘备多年,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加上曾经于乱军之中救下刘禅,素为后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后多年,蜀汉灭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刘禅终于下诏追谥其为顺平侯。这在赵云别传记载的刘禅诏书里反映的很明显:“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姑且不论该诏书的真伪,其中所叙的赵云得以受谥的原因则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其实,看一下赵云所受封的谥号就可以大致明白对他所谓的盖棺定论了:“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也就是说,赵云获此殊荣凭借的并不主要是战功。也正因功绩的不著,他才会成为蜀汉最后一批才追谥的宿将。

当然“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派赵云、邓芝领偏师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军往攻祁山。肩负重任的赵云在与曹真作战中失利,被迫据险固守,直到终战。回成都后,因此过被贬为镇军将军,直至建兴七年病逝,再无升迁。这段经历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可以推敲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本书所记赵云第一次独自领兵与敌人大军作战,而所负的责任又相当重大。作为偏师,目的是与曹军周旋,进可能的拖延其赶赴主战场的时间,甚至还可以配合主力部队对敌军前后夹击,其意义绝不能小视。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职位,诸葛亮却偏偏派给了缺乏统兵经验与能力的赵云,这个战略失误,不在其误用马谡之下。”

请问当时曹军和蜀军的比例是多少?曹真也是有名的大将,如果再加上手中兵多将广,赵云难以战胜也是情理之中了!

作者将赵云从大众盲目景仰的神坛上请下来的做法,在下是非常认同的!但是随后却又踩上一脚,却让人错愕难解,你是否走上了过尤不及之道?

赵云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勇,也没有你说的那么脓包!“一生以失败告终?”这话太过了!

貂蝉 - 简明演义传记

貂蝉在演义中是位舍身报国的可敬女子,她为了挽救天下黎民,为了推翻权臣董卓的荒*统治,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连环计(连环美人计),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的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最终吕布将董卓杀死,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期。

率土之滨s1赛季最强的阵容搭配是什么?

三仙盾队阵容搭配:于吉+ 张角+左慈

三仙队在S1赛季还是比较给力了,作为早期的法师阵容,能够克制很多的低智力武将,并且左慈的规避在S1赛季是非常厉害的,因此强度是有一定保障。加上张角在这个版本里面加强过,因此输出肯定是足够。

实际上,对游戏有一定理解的小伙伴而言,三套就是S1赛季公认强势阵容,虽然在后面的版本可能没有之前那么无敌,但是也可以爽一个版本了。

其他阵容搭配

1、天下枪: 诸葛亮+刘备+赵云

s1赛季公认的王者阵容,强度也是目前版本里面最高的组合。有输出有控制,并且生存能力也是非常高。 因为s1赛季还是一个比较吃属性的版本,因此满红的天下枪近乎无敌一般的存在,算是s1赛季最强的阵容组合吧。

2、吴弓:甘宁+太史慈+程普

吴弓的强度一直相对比较稳定一些,可以有效克制各种蜀国枪兵体系,虽然没有天下枪那么霸道,但也是S1赛季一套比较给力的阵容,不过这套的战损相比其他更高一些。

《三国风云录》(第一百八十回)

? 第一百八十回? 孙休设计除权臣

再说姜维在汉中,听司马昭挟持魏太后和魏主到淮南平叛,心中大喜说:“机遇难得!”表奏后主,又起兵伐魏。

这次姜维不出祁山,却往魏军粮草集结地长城杀来,长城镇守将军司马望引军迎敌,邓艾引军援救,两军在渭水相持。邓艾告诫司马望:“我们切不可出战,只能坚守,等待蜀军粮尽,大将军平定淮南引兵救助,三面夹攻,姜维必败!”

姜维屡次派人到邓艾营中下战书,邓艾都假装答应,却屡次失约,并不出战,姜维暴跳如雷,派人骂邓艾全无信义,邓艾也不生气,派人回答说:“兵不厌诈!”

姜维派人强攻,被弓弩射回,眼看粮食越来越少,忽然探马报告说:“司马昭攻占了寿春,杀了诸葛诞,司马昭班师回洛阳,引兵来救长城!”

姜维叹息说:“诸葛诞败得太快了,这次伐魏,又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只得返回汉中,邓艾知姜维退军有防备,也不领军追赶。

再说东吴孙綝,听全端、唐咨等投降魏国,恼怒异常,将各人家眷全部斩杀。吴主孙亮见孙綝杀人太多,心中忧闷。

吴主孙亮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天资聪颖。有次因为吃杨梅,命小宦官取蜂蜜,但取来的蜂蜜里有几粒老鼠屎,孙亮唤仓库管理员责骂。

仓管员跪在地上说:“我一直封藏很严密,怎么会有老鼠屎?”

孙亮问:“小宦官向你索求过蜂蜜吃吗?”

仓管员回答:“前几天向我私下要求过,我不敢给他!”

孙亮指着小宦官说:“一定是你对仓管员怀恨在心,故意放老鼠屎在蜂蜜里陷害他!”

小宦官连忙喊冤枉。

孙亮说:“这很好分辨,老鼠屎在蜂蜜里很久的话,内外湿透,如果是刚放进去的,就是外面湿里面干燥!”

命人扳开一看,里面果然干燥,小宦官彻地服罪。孙亮的聪慧,可见一斑。

孙亮难以忍受孙綝的专横跋扈,便暗中联络黄门侍郎全纪、将军刘丞,想除去孙綝,不料事情泄露,孙綝又将全纪、刘丞灭了三族。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下令说:“天子孙亮荒*无度、昏庸无道,不可以为皇帝,应当废黜!有敢不从命的,以谋反罪论处!”

众官畏惧,都说:“但凭将军处置!”

孙綝率众入宫指孙亮骂道:“无道昏君,本来要诛戮你来谢绝天下,看在先帝的面上,废你为会稽王,我自选有德行的人做天子。”喝令李崇夺了孙亮皇帝印绶,孙亮大哭出去。

孙綝立琅琊王孙休为皇帝,改元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大赦天下。孙休封孙綝为丞相。

孙休做了皇帝后,行事小心谨慎,大小事物都由孙綝处置,表面恩宠万分,实际内心十分防备。

这年十二月,孙綝奉牛肉美酒进宫为孙休祝寿,孙休百姓疾苦为由婉言谢绝。孙綝十分恼怒,将肉食美酒送左将军张布府中开怀畅饮。孙綝喝得八九分醉意时对张布说:“我当初废孙亮为会稽王时,多人劝我自立为皇帝,我认为当今天子贤能,因此立为皇帝,今天我好心为他去祝寿,他难道忘记了我推举他为天子的功勋吗?我早晚让他好看!”

张布听了,唯唯若若的点头。第二天,张布入宫密告孙休。孙休惊惧不安。

几天后,孙綝派遣中书郎孟宗调出中营所管的军士一万五千人,让孟宗统领驻扎武昌,并将武器仓库的军械交给他。将军魏邈、施朔两人密奏孙休说:“孙綝调兵出外,分派武器,早晚要生变故。”

孙休更加害怕,召张布进宫商议,张布说:“老将丁奉,智勇双全,能断大事,不如召他问计。”

孙休急召丁奉入内,丁奉奏道:“陛下不必忧愁,我有计策为国除害!”

孙休惊喜,问有什么妙计。丁奉说:“腊月腊日,陛下传旨大会群臣,召孙綝赴宴,我和张布率武士在席间斩杀他!”

孙休大喜,丁奉又暗中安排魏邈、施朔掌握宫外防卫,张布掌管宫内禁卫。

腊日那天,使者奉旨请孙綝入宫赴会。孙綝乘车入内,孙休下御榻迎接,请孙綝高坐。酒过三巡,众人都惊叫说:“宫外怎么有火光出现。”

孙綝便想起身。孙休制止说:“丞相莫慌,宫外护卫很多,有什么害怕的?”

刚说完,左将军张布拔剑在手,领武士三十人冲入大殿,口里厉声说:“奉诏书讨反贼孙綝!”

孙綝大惊要跑,早被武士擒获。孙綝叩头请罪说:“愿意交出兵权,回家做田舍翁!”

孙休责骂说:“你当初为什么不放过诸葛恪、滕胤、吕据啊?”说完命推出斩首。于是张布领武士将孙綝推出大殿斩首。跟随的人没有敢乱动的!张布宣告说:“罪在孙綝一人,其他人问罪!”孙綝集团的人都心安落地。

张布请孙休登上五凤楼,此时丁奉、魏邈、施朔将孙綝其他兄弟擒获,孙休命全部斩首。宗党死者数百人,灭了孙綝三族。

丁奉、张布、魏邈、施朔等重加封赏!

孙休将国事派使者报入成都,后主遣使者到东吴祝贺。孙休又写国书给使者带回,说司马昭不久必定篡逆,然后侵犯吴、蜀以彰显威风,请后主早做准备,彼此加强联系。

姜维在汉中听到这个信息,欣然上表,又要出师伐魏。

姜维斗阵破邓艾的时候,姜维用的什么阵法?

却说姜维恐救兵到,先将军器车仗,一应军需,步兵先退,然后将马军断后。细作报知邓艾。艾笑曰:“姜维知大将军兵到,故先退去。不必追之,追则中彼之计也。”乃令人哨探,回报果然骆谷道狭之处,堆积柴草,准备要烧追兵。众皆称艾曰:“将军真神算也!”遂遣使赍表奏闻。于是司马昭大喜,又加赏邓艾。

却说东吴大将军孙 ,听知全端、唐咨等降魏,勃然大怒,将各人家眷,尽皆斩之。吴主孙亮,时年方十六,见 杀戮太过,心甚不然。一日出西苑,因食生梅,令黄门取蜜。须臾取至,见蜜内有鼠粪数块,召藏吏责之。藏吏叩首曰:“臣封闭甚严,安有鼠粪?”亮曰:“黄门曾向尔求蜜食否?”藏吏曰:“黄门于数日前曾求蜜食,臣实不敢与。”亮指黄门曰:“此必汝怒藏吏不与尔蜜,故置粪于蜜中,以陷之也。”黄门不服。亮曰:“此事易知耳。若粪久在蜜中,则内外皆湿,若新在蜜中,则外湿内燥。”命剖视之,果然内燥,黄门服罪。亮之聪明,大抵如此。

虽然聪明,却被孙 把持,不能主张。 令弟威远将军孙据入苍龙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 分屯诸营。一日,吴主孙亮闷坐,黄门侍郎全纪在侧,纪乃国舅也。亮因泣告曰:“孙 专权妄杀,欺朕太甚;今不图之,必为后患。”纪曰:“陛下但有用臣处,臣万死不辞。”亮曰:“卿可只今点起禁兵,与将军刘丞各把城门,朕自出杀孙 。但此事切不可令卿母知之,卿母乃 之姊也。倘若泄漏,误朕匪轻。”纪曰:“乞陛下草诏与臣。临行事之时,臣将诏示众,使 手下人皆不敢妄动。”亮从之,即写密诏付纪。纪受诏归家,密告其父全尚。尚知此事,乃告妻曰:“三日内杀孙 矣。”妻曰:“杀之是也。”口虽应之,却私令人持书报知孙 。 大怒,当夜便唤弟兄四人,点起精兵,先围大内;一面将全尚、刘丞并其家小俱拿下。比及平明,吴主孙亮听得宫门外金鼓大震。内侍慌入奏曰:“孙 引兵围了内宛。”亮大怒,指全后骂曰:“汝父兄误我大事矣!”乃拔剑欲出。全后与侍中近臣,皆牵其衣而哭,不放亮出。孙 先将全尚、刘丞等杀讫,然后召文武于朝内,下令曰:“主上荒*久病,昏乱无道,不可以奉宗庙,今当废之。汝诸文武,敢有不从者,以谋叛论!”众皆畏惧,应曰:“愿从将军之令。”尚书桓彝大怒,从班部中挺然而出,指孙 大骂曰:“今上乃聪明之主,汝何敢出此乱言!吾宁死不从贼臣之命!” 大怒,自拔剑斩之,即入内指吴主孙亮骂曰:“无道昏君!本当诛戮以谢天下!看先帝之面,废汝为会稽王,吾自选有德者立之!”此中书郎李崇夺其玺绶,令邓程收之。亮大哭而去。后人有诗叹曰:

乱贼诬伊尹,奸臣冒霍光。

可怜聪明主,不得莅朝堂。

孙 遣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往虎林迎请琅琊王孙休为君。休字子烈,乃孙权第六子也,在虎林夜梦乘龙上天,回顾不见龙尾,失惊而觉。次日,孙楷、董朝至,拜请回都。行至曲阿,有一老人,自称姓干,名休,叩头言曰:“事久必变,愿殿下速行。”休谢之。行至布塞亭,孙恩将车驾来迎。休不敢乘辇,乃坐小车而入。百官拜迎道傍,休慌忙下车答礼。 出令扶起,请入大殿,升御座即天子位。休再三谦让,方受玉玺。文官武将朝贺已毕,大赦天下,改元永安元年;到孙 为丞相、荆州牧;多官各有封赏;又封兄之子孙皓为乌程侯。孙 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

骄横愈甚。冬十二月, 奉牛酒入宫上寿,吴主孙休不受。 怒,乃以牛酒诣左将军张布府中共饮。酒酣,乃谓布曰:“吾初废会稽王时,人皆劝吾为君。吾为今上贤,故立之。今我上寿而见拒,是将我等闲相待。吾早晚教你看!”布闻言,唯唯而已。次日,布入宫密奏孙休。休大惧,日夜不安。数日后,孙 遣中书郎孟宗,拨与中营所管精兵一万五千,出屯武昌;又尽将武库内军器与之。于是,将军魏邈、武卫士施朔二人密奏孙休曰:“ 调兵在外,又搬尽武库内军器,早晚必为变矣。”休大惊,急召张布计议。布奏曰:“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休乃召奉入内,密告其事。奉奏曰:“陛下无忧。臣有一计,为国除害。”休问何计,奉曰:“来朝腊日,只推大会群臣,召 赴席,臣自有调谴。”休大喜。奉同魏邈、施朔掌外事,张布为内应。

是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老树连根拔起。天明风定,使者奉旨来请孙 入宫赴会。孙 方起床,平地如人推倒,心中不悦。使者十余人,簇拥入内。家人止之曰:“一夜狂风不息,今早又无故惊倒,恐非吉兆,不可赴会。” 曰:“吾弟兄共典禁兵,谁敢近身!倘有变动,于府中放火为号。”嘱讫,升车入内。吴主孙休忙下御座迎之,请 高坐。酒行数巡,众惊曰:“宫外望有火起!” 便欲起身。休止之曰:“丞相稳便。外兵自多,何足惧哉?”言未毕,左将军张布拔剑在手,引武士三十余人,抢上殿来,口中厉声而言曰:“有诏擒反贼孙 !” 急欲走时,早被武士擒下。 叩头奏曰:“愿徙交州归田里。”休此曰:“尔何不徒滕胤、吕据、王 耶?”命推下斩之。于是张布牵孙 下殿东斩讫。从者皆不敢动。布宣诏曰:“罪在孙 一人,余皆不问。”众心乃安。布请孙休升五凤楼。丁奉、魏邈、施朔等,擒孙 兄弟至,休命尽斩于市。宗党死者数百人,灭其三族,命军士掘开孙峻坟墓,戮其尸首。将被害诸葛恪、滕胤、吕据、王 等家,重建坟墓,以表其忠。其牵累流远者,皆赦还乡里。丁奉等重加封赏。

驰书报入成都。后主刘禅遣使回贺,吴使薛 答礼。 自蜀中归,吴主孙休问蜀中近日作何举动。 奏曰:“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休叹曰:“若诸葛武侯在时,何至如此乎!”于是又写国书,教人赍入成都。说司马昭不日篡魏,必将侵吴、蜀以示威,彼此各宜准备。

姜维听得此信,忻然上表,再议出师伐魏。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并起蜀兵二十万,拜辞后主,径到汉中。与夏侯霸商议,当先攻取何地。霸曰:“祁山乃用武之地,可以进兵,故丞相昔日六出祁山,因他处不可出也。”维从其言,遂令三军并望祁山进发,至谷口下寨。时邓艾正在祁山寨中,整点陇右之兵。忽流星马报到,说蜀兵现下三寨于谷口。艾听知,遂登高看了,回寨升帐,大喜曰:“不出吾之所料也!”原来邓艾先度了地脉,故留蜀兵下寨之地;地中自祁山寨直至蜀寨,早挖了地道,待蜀兵至时,于中取事。此时姜维至谷口分作三寨,地道正在左寨之中,乃王含、蒋斌下寨之处。邓艾唤子邓忠,与师纂各引一万兵,为左右冲击;却唤副将郑伦,引五百掘子军,于当夜二更,径从地道直至左营,于帐后地下拥出。

却说王含、蒋斌因立寨未定,恐魏兵来劫寨,不敢解甲而寝。忽闻中军大乱,急绰兵器上的马时,寨外邓忠引兵杀到。内外夹攻,王、蒋二将奋死抵敌不住,弃寨而走。姜维在帐中听得左寨中大喊,料道有内应外合之兵,遂急上马,立于中军帐前,传令曰:“如有妄动者斩!便有敌兵到营边,休要问他,只管以弓弩射之!”一面传示右营,亦不许妄动。果然魏兵十余次冲击,皆被射回。只冲杀到天明,魏兵不敢杀入。邓艾收兵回寨,乃叹曰:“姜维深得孔明之法!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次日,王含、蒋斌收聚败兵,伏于大寨前请罪。维曰:“非汝等之罪,乃吾不明地脉之故也。”又拨军马,令二将安营讫。却将伤死身尸,填于地道之中,以土掩之。令人下战书单搦邓艾来日交锋。艾忻然应之。

次日,两军列于祁山之前。维按武侯八阵之法,依天、地、风、云、鸟、蛇、龙、虎之形,分布已定。邓艾出马,见维布成八卦,乃亦布之,左右前后,门户一般。维持枪纵马大叫曰:“汝效吾排八阵,亦能变阵否?”艾笑曰:“汝道此阵只汝能布耶?吾既会布阵,岂不知变阵!”艾便勒马入阵,令执法官把旗左右招 ,变成八八六十四个门户;复出阵前曰:“吾变法若何?”维曰:“虽然不差,汝敢与吾八阵相围么?”艾曰:“有何不敢!”两军各依队伍而进。艾在中军调遣。两军冲突,阵法不曾错动。姜维到中间,把旗一招,忽然变成‘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垓心,四面喊声大震。艾不知其阵,心中大惊。蜀兵渐渐逼近,艾引众将冲突不出。只听得蜀兵齐叫曰:“邓艾早降!”艾仰天长叹曰:“我一时自误其能,中姜维之计矣!”

忽然西北角上一彪军杀入,艾见是魏兵,遂乘势杀出。救邓艾者,乃司马望也。比及救出邓艾时,祁山九寨,皆被蜀兵所夺。艾引败兵,退于渭水南下寨。艾谓望曰:“公何以知此阵法而救出我也?”望曰:“吾幼年游学于荆南,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讲论此阵。今日姜维所变者,乃‘长蛇卷地阵’也。若他处击之,必不可破。吾见其头在西北,故从西北击之,自破矣。”艾谢曰:“我虽学得阵法,实不知变法。公既知此法,来日以此法复夺祁山寨栅,如何?”望曰:“我之所学,恐瞒不过姜维。”艾曰:“来日公在阵上与他斗阵法,我却引一军暗袭祁山之后;两下混战,可夺旧寨也。”于是令郑伦为先锋,艾自引军袭山后;一面令人下战书,搦姜维来日斗阵法。维批回去讫,乃谓众将曰:“吾受武侯所传密书,此阵变法共三百六十五样,按周天之数。今搦吾斗阵法,乃班门弄斧耳!但中间必有诈谋,公等知之乎?”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维笑曰:“正合我意。”即令张翼、廖化,引一万兵去山后埋伏。

次日,姜维尽拔九寨之兵,分布于祁山之前。司马望引兵离了渭南,径到祁山之前,出马与姜维答话。维曰:“汝请吾斗阵法,汝先布与吾看。”望布成了八卦。维笑曰:“此即吾所布八阵之法也,汝今盗袭,何足为奇!”望曰:“汝亦窃他人之法耳!”维曰:“此阵凡有几变?”望笑曰:“吾既能布,岂不会变?此阵有九九八十一变。”维笑曰:“汝试变来。”望入阵变了数番,复出阵曰:“汝识吾变否?”维笑曰:“吾阵法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变。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望自知有此变法,实不曾学全,乃勉强拆辨曰:“吾不信,汝试变来。”维曰:“汝教邓艾出来,吾当布与他看。”望曰:“邓将军自有良谋,不好阵法。”维大笑曰:“有何良谋!不过教汝赚吾在此布阵,他却引兵袭吾山后耳!”望大惊,恰欲进兵混战,被维以鞭梢一指,两翼兵先出,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

却说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邓艾大惊,急勒兵退时,张翼引一军杀到。两下夹攻,魏兵大败。艾舍命突出,身被四箭。奔到渭南寨时,司马望亦到。二人商议退兵之策。望曰:“近日蜀主刘禅,宠幸中贵黄皓,日夜以酒色为乐。可用反间计召回姜维,此危可解。”艾问众谋士曰:“谁可入蜀交通黄皓?”言未毕,一人应声曰:“某愿往。”艾视之,乃襄阳党均也。艾大喜,即令党均赍金珠宝物,径到成都结连黄皓,布散流言,说姜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于是成朝人人所说皆同。黄皓奏知后主,即遣人星夜宣姜维入朝。

却说姜维连日搦战,邓艾坚守不出。维心中甚疑。忽使命至,诏维入朝。维不知何事,只得班师回朝。邓艾、司马望知姜维中计,遂拔渭南之兵,随后掩杀。

好了,今天关于“姜维阵容搭配中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姜维阵容搭配中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