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

汉语“元帅”一词渊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指考虑中军主帅人选)。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按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元帅多数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兵马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等,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之分。比如唐朝时的李世民曾经担任过西讨元帅,宋朝的赵构担任过天下兵马大元帅。我认为作为元帅的标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帅才,必须能且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如果要在三国时期评选当时天下的十大元帅,会有哪些人呢?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

周瑜:字公瑾,庐江人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1

陆逊:字伯言,吴郡人,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初随吕蒙参与袭取荆州,后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策陈说三分天下之计,赤壁斗智助周瑜火攻曹军,入川作战助刘备定鼎荆益,南征孟获七擒七纵,北伐中原只为匡扶汉室,统一中原,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3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人,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4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被称为“锦马超”,羌人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曹操诱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连续击败曹营诸多将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让曹操两次差点丧命。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5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一生追随刘备转战南北,讨董卓,斩华雄,战吕布,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白马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6

徐荣:辽东襄平人,东汉末年将领。本为中郎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郭汜交战,因部将胡轸投降,寡不敌众,于新丰之战被击败,战死在乱军之中。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7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人,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战官渡,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围攻。后官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8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吕布败亡后,归属曹操,此后,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白狼山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进军江淮击灭陈兰、梅成,逍遥津一役,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9

张任:益州蜀郡人,少有胆勇,有志节,为蜀川元帅,刘备入蜀时,张任引、刘璝、泠苞、邓贤等诸将对战刘备,雒城之战时,在落凤坡射死庞统。 后诸葛亮从荆州前来支援刘备,在金雁桥,用计擒获张任,张任宁死不降,遂被处斩。

三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排名顺序及简介)插图10

除以上十位以外,三国群星璀璨,可称之为元帅的人物数不胜数,有国士之风的张飞、沉稳毅重的于禁、亚夫之风的徐晃、锦帆纵横的甘宁、脑后反骨的魏延、天水麒麟儿姜维等也可称之为元帅之才,但是相比以上10位还是逊色很多的。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