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卡瑞尔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表演生涯,他的处女座是1991年的《最Q拍档》,90年代他为“达纳·卡维show”撰写剧本,当时他已成为Jon Stewart每日秀的常任嘉宾。他大放异彩是与金·凯瑞合作的《冒牌天神》,之后与威尔·法瑞尔及妮可·基德曼合作了《家有仙妻》。他与人共同撰写了原著剧本的暑期卖座影片《40岁的老处男》被美国电影学院选为2006年的十大影片之一,也使卡瑞尔成为一线喜剧明星。
·斯蒂勒通过扮演一个又一个的挫败男和贱客,《拜见岳父大人》中被岳父刁难的法克、《与灾难调情》中寻找亲生父母的梅尔、《超级名模》里走夸张猫步的模特祖兰德、《疯狂躲避球》里牛气冲天的躲避球高手古德曼等,逐渐成为美国喜剧票房的保证。他与欧文·威尔逊、卢克·威尔逊兄弟、杰克·布莱克、文斯·沃恩、威尔·法瑞尔等人共同扛起了好莱坞中生代喜剧的大旗。
亚当·桑德勒发迹于美国综艺界的黄埔军校《周六夜现场》,在90年代的好莱坞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初入好莱坞依旧延续了自己赖以成名的耍宝风格,卖萌犯二无极限,成为好莱坞冉冉升起的一代笑匠。桑德勒的体育题材电影从不缺励志元素,奇葩的笑点也会让你措手不及。他曾是制片人眼中的票房灵药,也曾一人独揽过10座金酸梅。精通各路屎尿屁笑料的他三俗无极限,而玩起温情浪漫他也曾无数次打动人心。
罗宾·威廉姆斯在电视连续剧《太空福星》成为知名喜剧演员。1980年首登银幕主演了真人版《大力水手》,《加普的世界观》奠定银幕地位。凭借《早安越南》《渔王》《骄阳似我》获得最佳男主角金球奖。近些年依然活跃在银幕上,所出演的以喜剧为主。他成功地触动了人类精神的方方面面,他让我们欢笑,让我们哭泣,他慷慨地把自己无比的喜剧才能奉献给最有需要的人。
如果你热爱电影并钟情于他,你一定看过不少经典的类型片,假设你不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喜剧,再譬如你的影碟机没有被“周星星”独家代理的话,那么你一定吸纳过电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脱险》,加上你的记性不是那么的“逊”,笔者可以断定你一定还对那个可爱的指挥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调查过他的底细,就是法国头号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斯。
金·凯瑞19岁从加拿大赴美国洛杉矶发展,凭着擅长的模仿秀逐渐闯出名堂。22岁出演电视情景喜剧,同时进军银幕演小配角。1994年挂帅《王牌威龙》,以夸张的造型、灵活的肢体语言、及变化多端的搞笑表情,成为新一代的谐星。接着又连续推出卖座鼎盛的《摩登大圣》及《阿呆与阿瓜》,身价立即暴涨,成为首位片酬超过2000万美元的演员。1998年以文艺片《楚门的世界》尝试转型,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
周星驰是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查理·卓别林。20世纪90年代由于他主演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因此他与成龙、周润发并称为“双周一成”,成为香港电影的票房保证 。作为无厘头文化的代言人,其电影风格已经成为很多导演的样本。周星驰的文化影响力不止于电影领域,他的很多台词都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口头禅。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巴斯特·基顿创作出来的喜剧电影其实更符合银幕美学,他完全靠动作挑动观众神经,不愿以凄婉的故事博得同情,他在银幕上做观察者,引领观众的目光,观察、等待、思考、探索,在动作中抓住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东西,抗击对手,脱离险境。而他永远平静,无表情的脸,好似一张空白的银幕,观众可以根据主角的境遇,将自己的希望与害怕敷上去。
罗温·艾金森听到这个名字大家似乎很陌生,他就是以绝妙夸张的搞笑手法而风靡全球的憨豆先生,是当今演艺圈内最具表演天赋的喜剧大师之一。由他主演的系列喜剧《憨豆先生》风靡全球,不仅在英国拥有1850万忠实观众,更在全世界200多个地区的无数影迷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剧中那独到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查理·卓别林13岁到美国演出决定留在美国。他的第二部电影《阵雨之间》改变了命运,他创造了流浪汉夏尔这个形象,这个穿着松垮裤子,大号鞋子,紧绷上衣,头戴圆顶礼帽的小胡子从此成为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喜剧形象。1949年的《舞台生涯》被公认是他最好的有声电影。后不满于美国的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他移居瑞士永远没有回美国。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