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赛事好不好,是否专业,评判标准不仅仅取决于认证身份而更多是来自于跑过之后跑者对其赛事的评价和认可。
前两天我们发了一篇关于天津马拉松赛后报道文章后,跑友们在后台纷纷留言点赞该赛事的服务用心,这说明天津马拉松时隔多年重回市区之后,组委会并没有因为变更路线而考虑不周,而是从方方面面考虑了跑者的需求,从侧面也体现了该赛事组委会的专业程度毋庸置疑。
留言大多是对于天津马拉松的夸赞与认可,但后台也有一些声音告诉我们希望我们不要光报道赛事好的一面,赛事不好的一面也可以关注一下,特别是关于大连马拉松的新闻。
大连马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为何会在这两天争议不断,小编进行了一些调查。
冲刺时唯独国人遭遇阻拦
引发争议
从大连马拉松赛事直播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赛事进入最后的紧张冲刺阶段,计时器显示当时的时间2小时09分,就在这时发生了令观众感到离谱震惊的画面;
一辆引导车竟完美“越位“,这让我国的运动员尹顺金不得不选择绕弯追赶,但这样的阻挡无疑是严重打乱了尹顺金的节奏,等尹顺金绕过车子早已和第一梯队拉开了十米远的距离,他只能拼力追赶尽量缩短距离;
直播清晰记录下了这段令观众震惊怒骂的一幕,但导播发现不对,很快做了镜头切换。
最终,尹顺金只能以2:11:50完赛,赛事排名第七。
有跑友分析即使没有卡车挡道,尹顺金的名次也不会发生改变,但成绩至少也能提升个5-10秒(被卡车拦道的时间)是没问题的,据现场视频及经验来看,虽然尹顺金紧随几名外国选手进入冲刺阶段,但在最后时刻他不一定能超过外国选手,从体力来看,他是在‘拼命’地冲刺,而对方是有余力地在冲刺,所以他夺冠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尹顺金作为中国代表队核心运动员,一直以争夺好成绩为目标,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从他近几年的马拉松比赛成绩来看,他前前后后也囊括了不少奖牌,始终在突破自我,非常优秀。
这次大连马拉松中他也被大家寄予厚望,相信他自己也是经过十分刻苦的训练,自己也期待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奈何到了最后关键时刻,却遭遇了来历不明的引导车干扰,严重影响比赛节奏,这也难怪大家为他鸣不平,实在是让人心疼。
我们之前也看过不少意外事件,比如引导车带错路、志愿者给选手“递国旗”等,但出现赛事车辆挡道还是第一次见,马拉松赛事一般不会出现这种失误,特别是大连马拉松还是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和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竟然还出现这样的差错怎叫人不失望!
组委会作何解释?
事情发生之后,事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组委会对此作出了解释,组委会是这样讲的:
对于引导车的乱入横停我们深感遗憾,向受到影响的选手和现场观众致以歉意,同时,我们承诺未来会加强赛事管理和监督,确保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
但他本人在赛后采访时并没有提及这件事情,当记者问及他的参赛感受时他说:“今天发挥比较正常,赛程总体比较舒服,在海边的路段风有点大,总体来说,大连马拉松的赛事组织以及比赛的环境堪称完美,对运动员服务很好。作为青海人,能来到海边城市参加比赛我很高兴。”
在比赛后,他本人在个人平台中更新了状态,表示他早已经回归到训练中,他说:”太阳照常升起,训练依旧继续。”也表明了他本人早已放下了大连马那段不愉快的小插曲。
尹顺金并没有因为这次事件受很大的影响,而是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不去计较个人得失,更多的将眼光放在更长远的目标上,为这样高品格、大度的运动员点赞!
当然,这件事情或许当事人已经过去了,但是网友们依然再为他鸣不平,纷纷在他账号下留言表示对他的心疼,网友们评论,无论你是否夺冠,你就说我们心目中的冠军!
赛后热心的网友纷纷在尹顺金的个人账号下表示安慰
尹顺金一向低调沉稳,默默训练默默比赛,他本人并不太注重对于自身的宣传与曝光,所以其实有很多人可能并不太了解这位马拉松运动员老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位老将尹顺金的故事。
尹顺金曲折的夺冠之路
尹顺金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1985年出生,今年38岁,他有着双重身份,既是青海中长跑队主教练、同时又是运动员,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训练,特别是在今年的比赛中,我们时常看见他的身影,多次见证他与外籍选手一较高下,为国争光。。
尹顺金的运动员生涯比较曲折,小学时由于体育成绩优秀,先后进入会泽县体校和曲靖市体校,因为训练刚起步各方面比较一般,后尹顺金又回到会泽,会泽一中的胡老师比较看好尹顺金,那个时候尹顺金就一直跟随胡老师训练,胡老师一直希望将尹顺金推荐到省队,但由于尹顺金身材比较矮小,虽然短期在省队试训但因为体型原因也无功而返。
前排左七 尹顺金
尹顺金在接受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换做那时他是教练,他可能也看不太上个子矮小,身体条件不出色的自己。
后来,尹顺金被云南省玉溪体校杨国才教练看中,杨教练希望尹顺金能去玉溪训练,但去玉溪训练也并非一帆风顺,尹顺金的父亲不愿意他反复折腾,希望他就在家乡发展,但那时还小小年纪的尹顺金不希望自己重复老一辈人的人生,他当时还是坚定地想出去闯一闯,但费用方面成了大问题,最后还是尹顺金的外公支持他的想法,家里好不容易凑齐了八百多元,尹顺金才踏上了前往玉溪的行程。
当时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尹顺金无力负担生活费和学费,一切都是杨教练为其承担,这才让尹顺金得以安心训练,可以说杨教练是尹顺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伯乐,后来在杨教练的引荐下,尹顺金被当时青海省体工队李生月教练看中,进入了青海省体工队。
在李生月、王德明等教练带领下,尹顺金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了青海中长跑队主力。
2012年北京马拉松,27岁的尹顺金跑出2小时12分30秒的成绩刷新个人PB;
2013年是尹顺金的高光时刻,他在辽宁全运会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冠军,这次夺冠也圆了尹顺金全运金牌梦想。
随后,在参加完2013年田径世锦赛后,尹顺金退役成为青海中长跑队助理教练。
从参加越野跑到回归马拉松
尹顺金走的是大多数优秀运动员的道路,退役后成为教练员,退役之后尹顺金也不再自己训练,只是偶尔爬山、打球,不过一直身材保持得不错,相比当运动员时体重上涨不多。
2018年机缘巧合,一些跑百公里越野赛的朋友到青海,尹顺金陪同他们吃饭,其中就包括了游培泉夫妇,吃饭期间聊起百公里越野赛,游培泉太太建议尹顺金也跑跑百公里感受一下,还说尹顺金有当年运动员的底子,肯定没问题,他们还帮尹顺金完成了报名。
就这样,尹顺金就误打误撞开始了越野之旅,那时距离比赛还剩20多天,尹顺金开始“临阵磨枪”,每天跑步20公里,大约1-2小时左右恢复体能,在这种情况下,尹顺金参加了张掖100越野赛,他的比赛装备都还是师兄弟祁敏帮着准备的。
尹顺金回忆说,当时比赛跑得很开心,前60公里他跑得非常顺利,当时和运艳桥一直跑在第一、第二的位置,但后面40公里,体力下降明显,跑得很辛苦,勉强完成了比赛,即便这样,尹顺金还是获得了第四名。
后来,尹顺金又参加了甘肃景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等好几个百公里比赛,随着参加比赛,尹顺金又找到了久违的感觉,那种发自内心的对于跑步的热爱再次被唤醒。
2020年,尹顺金开始大量参加马拉松比赛,他回忆2020年他跑了八九场比赛,水平也恢复到215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尹顺金屡屡刷新全马战绩,光是跑进213以内的比赛就有6场,每次比赛基本都能稳定发挥,跑出国人的速度;
尤其是在今年的厦门更是以一人之力独自挑起大梁,在在我国许多男子选手早早被非洲选手甩在身后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跟随非洲运动员长达20多公里,最后获得厦马国内第一2:12:42的成绩;
之后的大连马拉松,更是在被车阻挡绕圈后获得了2:11:50,刷新个人PB,获得国内第一、排名第七的成绩,其竞技状态和拼搏精神可见一斑。
既当教练又要训练
时间该如何协调
尹顺金比完赛后,不忘初心,继续切换身份回到了教练身份带队员训练,当有人问及他既要当教练员,又要自己训练,如何协调安排时间?
尹顺金表示,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采访他的人和关心他的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前他受到困扰的一个问题:
如果他与队员一起训练,就有人背后指责他不务正业,明明是教练应当每天在场地指导和带领运动员训练,但如果自己也下场和队员一起去跑,难免被人说把个人爱好与工作混为一谈;
为了避嫌,尹顺金都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上班时间则正常做一名教练该做的工作,由此可见,尹顺金的时间管理和自律精神也是相当不错。
尹指导和他的队员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运动员,尹顺金对于训练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对于自己身体的感受、训练强度、身体恢复有了相比运动员时代更加精准的把握。
尹顺金说他现在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了如指掌,完全可以掌控自己何时应该上量,何时该上强度,何时该休息,所以即便身兼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绝对时长可能不如他的队员,但他仍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实现高质量训练,这也是这几年尹顺金一直保持很好状态的重要原因。
正是教练员的以身作则、知行合一,让他的队员对他敬重有加,尹指导说他手下现在已经涌现几名水平相当高的队员,他们欠缺的就是高水平比赛的经验积累,这一点恐怕是他的队员和他本人差距最大的地方。
不过他说他的队员都相当不服输,表示未来一定要超过他,而这才是尹指导最愿意听到的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所谓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尹指导所带队伍
当被问及连续参赛他是如何保持稳定发挥和较高竞技水平的,尹顺金表示,以前认为马拉松运动员要间隔很长时间比赛才能取得好成绩,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他逐渐改变了认知,尹指导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心态的问题,他说如果你在较短时间准备两场比赛,这会促使你更加积极地进行恢复和调整,会对训练和恢复都抓得很紧,但如果你抱定这场比赛后我就要休息调整很长时间,那么比赛后一段时间,你的训练态度其实也会松懈和懒惰下来。
对于频繁参赛带来的伤痛问题,尹顺金表示这个问题肯定存在,但也并非绝对不可克服,还是要因人而异。
他认为运动员恰恰要适当多参加比赛,比赛就是最好的专项训练,只要运动员把握好训练与恢复,在一定限度内是完全可以参加多场比赛的,运动员就是要通过比赛才能积累经验,而一年两场比赛对于积累比赛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运动员既是练出来的,也是比出来的,运动员只有通过参加比赛才能成熟和不断积累经验,比赛所带来的体验和经验是平时训练无法模拟出来的。
尹指导说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身体的实际感受最为直观和深刻,所以跑者一定要充分认知自己的身体感受,进而随时灵活调整训练,不可勉强也不必畏首畏尾。
总结
在中国教练圈,能做到如此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恐怕也只有尹顺金一人,教练员中他是最能跑的,最能跑的人中他是唯一的教练。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尹顺金这样新一代有着新训练思想的教练员的崛起,我国中长跑大有可为,成绩还能大踏步前进。
尹顺金说,在他2013年夺得全运会冠军的时代,几乎没有人知道他,马拉松还没开始大热,但如今无论是老百姓参与度,社会关注,各方投入都与以往都不可同日而语,他说他和队员们都赶上好了马拉松蓬勃发展的好时代。
如今的尹顺金在马拉松这条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长久奋斗的理由和目标。
马拉松就是这样一项对于年龄限制约束最少,只要够努力加上方法正确就能创造奇迹的运动,让我们祝福这棵中国马拉松真正意义的“常青树”能一直活跃在马拉松赛道,因为人生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