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喜欢吃面不是秘密,过去北方人更喜欢面食,现在其实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区分,因为长江以北的人已经以各种形式迁居到了南方生活,南北饮食习惯的差距正在慢慢变模糊。
可同样是“面”杭州人喜欢汤面更多点,本土面种类也很繁多,奎元馆的虾爆鳝面,菊英面馆的猪肝面,英英面馆的大排面……还有各类拌川,大肠、腰花、开洋等不一而足。
可要说杭州第一面,我相信首推片儿川,这是杭州的特色面,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组成,鲜美可口。别看配料平平无奇,过去片儿川的雪菜又叫倒笃菜,而且要选用某地的才算正宗,现在没那么讲究了。
其实雪菜的这一口鲜和做工大有关系,杭州马大嫂买雪菜一般都会仔细挑选,观察颜色闻闻香气,还要亲口尝试一下。雪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片儿川的成败。俗语道:“有笋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烧面神仙口福”。
第一面想必没有太多争议,可第一面馆就不好说了,如果有人说楼外楼代表杭帮菜,奎元馆代表杭州面,那他对杭州的认知还是停留在理论上,也就是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像杭州人吃饭很少去楼外楼,吃面去奎元馆的也不多,都说楼外楼的西湖醋鱼难吃,其实毛泽东主席还挺喜欢这道菜,为此还专门从楼外楼带了一个厨师去北京(之前我有过介绍文章)。
主席是湖南人,口味重如何会喜欢这道酸甜口的杭州菜?也真不得而知了,但起码那个年代这道菜是名声在外的。现在楼外楼为了调和大家的口味,还把原本的草鱼换成了开化清水鱼,效果如何现在还没显现吧。
奎元馆也是杭州老牌子,主打就是面食,创办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创始人已无从考,据说是安徽人。店名相传和赶考有关,寓意连中三元,后来老板几经易手,民国不少大人物都曾惠顾过,原国民党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同李济深到奎元馆,留墨“东南独创”四字。
坊间说片儿川就是奎元馆原创,而另一个招牌就是虾爆鳝面。虽然现在名气还在,味道是差远了,如果你从外地来杭州尝面,我是不建议你去那里的,味道很一般。有一种说法就是这里老师傅已经不上灶,徒弟又不传真功夫,传真怕学会了自己打招牌,而普通人已经吃不到真正的手艺了,当然这只是传闻,很多老牌子都失了真章,比如张小泉的菜刀连蒜都拍不了,还有脸说顾客:“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要是前人知道估计要把刀拍在后人的厚脸皮上。
这杭州一碗面的江湖上传奇是不少的,像这次入选米其林的方老大,上央视《舌尖2》有第一网红面馆的菊英,名字有些搞笑的“小狗面馆”,望江第一面美誉的慧娟面馆等,有些风采依旧,有些沉浮多年,每个杭州人心目里总有一家自己的“心头好”,比如我儿子就喜欢英英面馆的片儿川,真要排出个第一面馆还真不容易。
但我要说的杭州第一面馆,你们也许会意外,可多数人会认同,杭州人喜欢吃面,而且还会做面,大多数人家里都会烧上几碗充满特色的家庭面,比如过去的片儿川应该家家都可以烧得出手吧,说到这里你们大概也已经猜到了我说的这个杭州第一面馆了吧。
就是每个杭州人家里的灶台面,如果你有外地朋友来家里做客,又想尝尝杭州味道的面,而恰巧你周边还没有知名的面馆,那杭州人撸起袖子请大家吃一碗自家出品的风味面应该是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