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

配音译制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那个年代中国观众接触海外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电影译制最早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时叫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年9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翻版组,开创了我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先河。

1949年5月,一部反映前苏联近卫军战士马索特洛夫英勇事迹的影片《普通一兵》译制完成,标志著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的出现。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

《普通一兵》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人员。仅1949年下半年,他们就接连完成了另两部苏联电影的译制,即《俄国问题》和《伟大的转折》。次年的产量更令人咋舌,多达31部。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的影片质量一般,特别是在配音上带有典型的东北特色。

因东影译制中的配音演员大多是非专业的人员,在翻译、配音等方面,显得有些业余。如语言过于直白,缺少艺术性和欧洲地域特色。特别是配音演员,很多都是各文工团或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有很多人语言上还有浓厚的乡音,如赵子岳等普通话说的不好的一些演员,也曾在译制片中配过音。片中东北味十足的配音,现在听来十分的滑稽可笑,但却与苏联红军战士的工农身份很符合,让观众感到亲切。

上海译制片厂翻译片组,成立较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晚,1949年11月16日成立。创初期的翻译片组,基本成员只有组长陈叙一和翻译杨范、陈涓,译制导演周彦、寇嘉弼,演员邱岳峰、姚念贻、张同凝、陈松筠以及录音放映员等十余人。

成立伊始,组长陈叙一即率领周彦、寇嘉弼、陈锦荣等四人赴东影学习制作翻译片的方法。12月29日回沪后,立即投入苏联影片《团的儿子》(即《小英雄》)的译制准备工作,并于1950年3月下旬投产制作。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上影厂翻译片组制作出了《乡村女教师》 、《列宁在1918》等一大批上乘之作,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至今仍是常被援引的名言。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

邱岳峰是上译最早的配音演员,也是最著名的配音演员。但他的个人命运,却是一生坎坷。早年在东北的时候,因战乱无法演出,难以继日的邱岳峰轻信友人,加入了国民党军政工队充当演员。听命于上级,某一晚邱岳峰稀里糊涂拎着枪去和别人“查户口”。事后因心生畏惧,邱岳峰才带着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一路逃亡辗转至上海。也正是因为这件事,1956年遭人检举,邱岳峰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

邱岳峰全家照

在邱岳峰等第一批人员进入上影翻译片组后,1950年苏秀、胡庆汉和杨文元也一同进入了翻译片组。他们三位原想学表演,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前身——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时,被劝归到上影厂翻译片组。1951年,曾为解放军文工团团员的赵慎之加入翻译片组,日后她因译制片《望乡》中阿崎婆的配音感动过无数观众。1952年,被誉为“上译厂当家花旦”的李梓和《追捕》中为高仓健配音最为人熟知的毕克也先后加入片组。再加上1953进组的于鼎,到这儿,上译厂第一代配音演员已经形成。

五十年代初期至六十年代末,这是译制片事业初创和发展时期。配音演员有姚念贻、邱岳峰、张同凝、苏秀、杨文元、尚华、富润生、于鼎、赵慎之、张捷、程引、毕克、李梓、陆英华及先后又吸收增加了刘广宁、。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3

1957年4月1日,随着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成立,翻译片组脱离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9年,刘广宁进入上译厂。六十年代,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的戴学庐,河北唐山某工厂的伍经纬,周翰、严崇德、杨成纯等人进入上译厂。

伍经纬、刘广宁等这批年轻人虽说顺利考入了上译厂,但职业生涯却绝非一帆风顺。1959年恰逢三年困难时期开端,中苏交恶,之前大量供应的苏联片,以及诸如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追随苏联的东欧国家影片片源数量都骤减。

再加建国初期的一些政治运动,也波及到上译厂。从1949年上影厂翻译片组成立至此,十年时间里,演员潘康、温健、杨文元、邹华、闻兆煃等人都因各种罪名先后被捕入狱,其中温健、邹华早在1957年被送去劳改,潘康被捕判刑,至今不知所终。

进入上译厂仅仅半年之后,刘广宁接到指令,被下放农村劳动。一直到1965年。在这近6年的时间里,包括刘广宁在内,和她同组的胡庆汉、张同凝等人多次被下放劳动,他们往往既要兼顾配音工作,还要时不时地被调到农村参加秋收之类的劳动,同时还要克服食物匮乏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困难。

1972年前后,上译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一时期,程晓桦、丁建华、孙渝烽、乔榛、童自荣、翁振新、王建新、施融,以及此后调进的曹雷等人,接过老一辈艺术家的接力棒,开启了上译厂黄金二代腾飞的序幕。

而这时,已经进厂长达十多年的刘广宁,虽然在六十年代末参加了一些阿尔巴尼亚电影译制,但其美妙的声音似乎还没有得到最佳的诠释,她还没有进入自己艺术创作的最佳时期。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4

上译厂配音演员八十年代合影

时间跨入八十年代,毕克、杨成纯、曹雷、孙渝烽、伍经纬等人主要任译制导演,演员中先后又增加了盖文源、杨晓、程玉珠、沈晓谦、任伟、狄菲菲、王玮和刘风。这些年轻人,在老一代艺术家配音艺术氛围熏陶下,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有的已基本上掌握了配音艺术的奥秘,有的也初步把握了语言声音的运用,逐渐崭露头角。但遗憾的是,他们这一批配音演员,正赶上译制业由盛到衰的特殊时期,大环境让他们没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上译厂和长影厂的译制有着根本的区别,长影译制以普极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介绍和宣传社会义国家电影。上译厂起点高,以艺术再创作为已任,创造了不可复制的译制片黄金年代,至今被广大观众怀念。

但在五六十年代,上译的精品并不多,如六七十年代的阿尔巴尼亚电影的译制,更多的是政治需要,艺术创造谈不上,所以无论是上译还是长春电影译制的阿尔巴尼亚电影,似乎没有什么令人难忘的配音译制精品。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5

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

中国共引进阿尔巴尼亚电影28部,其中20部是由上海译制厂译制,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8部。长影译制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多是1975年后公映的电影。而五六十年代译制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均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可以看出,当时的电影译制,并非译制片厂自己能做主,而是要服从国家译制战略。上海电影译制厂承担了欧美、部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电影的主要译制、配音工作,而长春电影制片厂则主要从事苏联、朝鲜、罗马尼亚电影的译配工作,而南斯拉夫电影则主要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6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

上译厂的作品,一如大上海这个精致大城市一样,总是追逐精益求精。特别是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几乎是对原片的再创作,有些角色因配音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观众把配音演员和角色混为一体,认为角色就应当是这个声音。

如邱岳峰《简爱》中的罗切斯特,毕克《尼罗河惨案》中的波洛,童自荣《佐罗》中的佐罗,刘广宁《生死恋》中的夏子,李梓《叶塞尼亚》中的叶塞尼亚,丁建华《追捕》中的真由美,乔榛《叶塞尼亚》中的奥斯瓦尔多,尚华《虎口脱险》的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于鼎《虎口脱险》中的油漆匠奥古斯德布卫……这批优秀的配音演员,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声音形象,将影片演绎成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成为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也铸就了上译厂和中国译制片业,空前绝后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7

左至右苏秀,胡庆汉,丁建华,尚华,乔榛

上译厂的译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译制人员工努力,离不开市场的促进,离不开改革开改后一大批优秀影片被引进公映这一契机。

这个市场,有重经济的市场,也有重政治的市场。有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火热的电影大市场,也有五六十年代和文革时期,为国家相关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提供的内参片小市场。

这种内参片,基本上由上译独家承担。虽然很少能有内参片正式公映,但译制质量一点也不敢马虎。因为观看内参片的人,要么位高权重,要么对艺术有很专业的鉴赏能力,粗制滥造是绝对不可以的。很多译制片,因上级的不满,重新译配的也不在少数。如电影《红菱艳》,先在北影译制,由于效果不佳又被分到上译厂。《红菱艳》在上译厂译制的第一个版本是由中叔皇和李梓主配,但这个版本北京方面还是不满意,经过讨论,男主角被换成了还在劳改的邱岳峰。

内参片观影人群虽然是小众,但有相应的政治要求,除非职务到了一定级别,或者是文化艺术专管部门官员,一般人是不可能看到的。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8

巴黎圣母院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9

蝴蝶梦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0

鸳梦重温

可能没有那个国家的译制片配音演员,能让观众多少年仍念念不忘,并成为几代中国人集体的文化回忆。而上译厂的这批配音演员,在大陆电影行业中,在观众的心里,享受到了巨星般的声誉。

苏秀,第一代上译厂配音演员,她是上译厂最善于给声音化妆的人,无论是《孤星血泪》中的哈威莎姆小姐,还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奥特波恩太太,还是《天书奇谭》里的狐狸精……每个不同的声音,全部都出自著名的配音演员苏秀的口中。后期,她成为译制片导演,导演了《虎口脱险》等经典译制片。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1

邱岳峰

邱岳峰,上译厂原老之一,在他的配音艺术生涯中,参加了数百部影片的译制工作,对配音艺术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警察与小偷》,联邦德国影片《科伦上尉》,英国影片《红菱艳》《简爱》和世界电影大师卓别林的杰作《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影片中为主角配音,独树一帜,娴熟地掌握配音艺术和驾驭语言才能,用声音塑造了近百个栩栩如生、有口皆碑的声音形象,充分显示了他突出的艺术造诣和堪称一绝的才华。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2

左至右刘广宁,毕克,孙渝烽,胡庆汉。

尚华,同样是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曾先后为《孤星血泪》《虎口脱险》《追捕》《爱德华大夫》《卡桑德拉大桥》《德克萨斯州的巴黎》《胜利大逃亡》《悲惨世界》《冷酷的心》《鹰冠庄园》等担任配音。他一生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其敬业精神至今令人难忘。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3

配音演员尚华和施融

李梓,当年上译厂最出名的配音演员之一,她为《简·爱》中的简、《叶塞尼亚》中的叶塞尼亚等所担任的配音,一直被大家奉为经典。另外,她还曾为《冷酷的心》《巴黎圣母院》《音乐之声》《英俊少年》《望乡》《居里夫人》等电影担任配音工作,赋予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光彩。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4

叶塞尼亚

墨西哥著名电影演员、饰演叶塞尼娅的杰奎琳·安德烈访问上海,看了汉语版《叶塞尼娅》影片后,称赞中国翻译片具有很高的水平,并称赞为她配音的李梓“声音真是美极了,动人极了,给原片增添了色彩”。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5

《尼罗河上的惨案》

毕克在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中,出色地塑造了大侦探波洛的形象,在影片《追捕》《远山的呼唤》《啊!野麦岭》《海狼》《谜中之谜》等影片中分别为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三国连太郎和美国著名演员格雷戈里·派克、卡莱·葛伦扮演的男主角配音,都成功地再现原片角色的神韵,反映了他的配音艺术已臻于完美。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6

毕克

高仓健称毕克是他的知音和代言人。派克在看了《海狼》翻译片后,诚挚地赞誉:“这是我接触到的最上乘的艺术的再创作。”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7

刘广宁则以她特有的甜润柔美的音色,娴熟的语言技巧表现力塑造了众多的心灵纯洁、温柔善良的少女、贵妇形象。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8

《尼罗河惨案》中的杰基

如影片《绝唱》中的小雪、《苔丝》中的苔丝、《叶塞尼娅》中的路易斯和《斯巴达克思》中的瓦莉尼亚,《生死恋》中的夏子,《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杰基等,在配音艺术上展示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美国影片《鸽子号》的导演查尔斯·贾洛特和该片女主角德博拉·拉芬1985年来厂参观后,贾洛特写信说看了由刘广宁为拉芬主演的《鸽子号》配音的汉语影片后,“对其配音技巧,我深感惊讶,因为它并没有使影片变得平庸,相反却非常生动,出色地反映了拉芬的演技。”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19

魂断蓝桥

乔榛在为影片《魂断蓝桥》中的罗伊、《苔丝》中的亚力克、《叶塞尼娅》中的奥斯瓦尔多及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渥伦斯基、《战争与和平》中的彼埃尔,《孤星血泪》中的匹普,《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王子,《希茜公主》中的博克上校,《靡菲斯特》中的赫夫根配过音。他作为上译厂中生代配音演员的代表,在驾驭各种人物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声音与感情的结合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0

曹雷在电影《年青的一代》中剧照

曹雷,原本是电影演员,并曾在《金沙江畔》和《年青的一代》等电影中都有出色表现。她在80年代进入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担任配音演员和导演,先后为《非凡的爱玛》《爱德华大夫》《最后一班地铁》《蒲田进行曲》《鹰冠庄园》等担任配音,是观众非常喜爱的一位配音演员。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1

丁建华

丁建华是这一代人中的后起之秀和佼佼者。她主配《铁道儿童》崭露头角后,相继又塑造了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辛黛瑞拉,《追捕》中的真由美,《朱莉亚》中的朱莉亚,《希茜公主》中的希茜,《靡菲斯特》中的芭芭拉,《谜中之谜》中的里吉,以及儿童片《龙子太郎》和《我两岁》中的太郎、小太郎等等近百个光彩夺目的声音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也颇得同行赞赏。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2

童自荣

童自荣,声音非常有特点,清亮而优雅,充满辨识度。尤其是他在《未来世界》和《佐罗》中的配音,曾给太多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特别一提是他在影片《佐罗》《黑郁金香》《铁面人》中,一个人同时为两个角色配音,且都能配得形声融化、各具神韵和风采,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于鼎和尚华在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中联袂配音,胡庆汉在《悲惨世界》中为男主角冉·阿让配音,富润生在日本影片《金环蚀》中为高利贷者石原配音,杨成纯为《追捕》中的矢村、《野鹅敢死队》中的“军师”、以及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中的卡西诺配音,程晓桦为《虎口脱险》中的朱利埃特配音,施融为《茜茜公主》中的弗兰茨皇帝配音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3

虎口脱险

1979年在中国上映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是我们这一代人接触的第一部悬念推理电影。这部电影配音大腕云集,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基本全部参加配音,成就了电影配音的经典。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4

苏秀配音的奥特波恩太太,李梓配音的林内特,邱岳峰配的雷斯上校,刘广宁配音的杀人犯杰基,童自荣配的激进青年弗格森,丁建华配的路易丝,乔榛西蒙·道尔,程晓桦配音的罗莎莉,赵慎之配音的范·斯库勒太太,胡庆汉配音的安德鲁·彭宁顿……而用大段的台词分析案情的波洛探长(毕克配音)用浑厚的声音,将扑朔迷离的杀人案情令人信服地分析推理,语言虚虚实实,张弛有度,透过层层迷雾,抽丝剥茧地弄清了真相。

海外配音大师排名前十(配音大咖有哪些)插图25

图为80年代初,上译厂配音演员们的合影。多少令人难忘的身影都在其中。他们分别是——后排左起:杨晓、杨成纯、曹雷、胡庆汉、严崇德、翁振新、毕克、杨文元;中排左起:程晓桦、周瀚、苏秀、王建新、丁建华、尚华、施融、陆英华、富润生;前排左起:孙渝烽、刘广宁、伍经纬、赵慎之、于鼎、乔榛、童自荣。

上译厂创造了译制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们没有在银幕上表演,但他们用声音将角色演绎的深入观众心中,并成为几代观众永远的共同记忆。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