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种病俗称老年痴呆,并不少见。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
到了2050年,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中国的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
当阿尔茨海默病与儿童书籍相结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魔法呢?下面,请允许雪子推荐一些相关书籍。
一、《小姑娘时候的老婆婆》(绘本)
郑春华 著 / 卢心远 绘
天地出版社
老婆婆年龄大了,住进了养老院。她每天只有一件事:就是坐着走廊里一遍遍喊着“妈妈!”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老婆婆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所以她渐渐忘记了身边的人和事,唯独只剩下回忆里那个小女孩,和脑海里抹不去的妈妈……
这本绘本用倒叙的手法,表现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支离破碎的记忆。
小姑娘时候的老婆婆拥有着爸爸妈妈许多许多的爱。生活中不起眼的边角小物——石子和纽扣——在爸爸妈妈的手中也可以变成值得收藏的项链。
保存这串项链的黄色小盒子逐渐被淹没,最终藏在桌子的一角。
年岁渐长,老婆婆缓下来,生活以做减法的方式行进。阿尔茨海默病又进一步抹去了她更多的记忆。
文字作者郑春华
深受儿童喜爱的“围裙妈妈”,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她还创作过“郑春华奇妙绘本•了不起的职业系列”“饼丁和糖丁亲情图画书系列”“郑春华奇妙童话 系列”“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系列”“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等。
作品曾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小松树”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 儿童文学奖、桂冠童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图画作者卢心远
插画师、绘本创作者。目前在剑桥艺术大学研究儿童绘本方向。
二、《太爷爷调工作》(绘本)
袁晓峰 著 / 李卓颖 绘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这是一个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温情故事。
八十八岁的太爷爷突然说人事科科长跟他谈话,要让他调工作,把他调到图书馆去工作,这是怎么回事儿呀?
原来太爷爷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难怪感觉他最近总是忘事儿。
全家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一起帮助太爷爷“调工作”:家里书房成了图书馆,太奶奶、爷爷和奶奶都成了太爷爷的同事,图书馆肯定也会有读者来看书呀,怎么让“读者”们来太爷爷的图书馆看书呢?大家肯定有办法……
绘本中流露出浓浓的祖孙情、父子情,读完之后让人有满满的亲情感悟。
故事里体现出了家人及整个社区对高龄、失智老人的关爱和呵护,呼吁整个社会关怀这一特殊群体。
作者袁晓峰,是绘本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优秀校长。绘者是李卓颖,动画专业硕士。
三、《奶奶的记忆》(绘本)
[德] 达格玛•H•莫勒/文 [德] 薇蕾娜•巴尔豪斯/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有时候,奶奶会忘记她很熟悉的人。五分钟前和她说的事,她一转眼就不记得了。
可是,有些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她又记得比谁都清楚。妈妈说,奶奶的记忆进入了秋天,在她的生命树上,叶子正在一片一片地凋落。不过,我的奶奶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
《奶奶的记忆》是一个充满温情、感动和启迪人心的故事。它赋予我们同情心、敬畏心和感恩心。
这本书是儿童插画大师、德国青少年文学大奖作家达格玛·H·莫勒倾力创作!荣获2004年奥地利儿童图书大奖,版权售至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
四、《外公的手提箱》(绘本)
[西班牙] 法蒂玛·费尔南德斯 / [西班牙] 胡安·埃尔纳斯
启发童书馆、河北教育出版社
外公老了,记忆开始变得模糊、混乱,只剩下大海、波涛,和一艘不知该驶向何方的船。
小玛丽亚娜陪在外公身边,试着去了解他的世界。在她的想象中,外公的世界虽然混沌,却也妙趣横生。她用亲切的话语和紧紧的拥抱,安抚了外公的茫然无助。
书中,充满幻想与美感,讲述了温情脉脉的故事,让衰老、疾病这样的沉重主题,具有了乐观、豁达、温暖的色彩。
本书荣获第三届贝尼卡洛国际图画书奖。
五、《狐狸的钱袋》(儿童文学)
赖晓珍 著 / 杨宛静 绘
青岛出版社
书中讲述了森林里有一群狐狸都会魔法,都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可是,却有一只法术不灵的小狐狸阿南因为不会施魔法,而经常受到其他小狐狸的排挤。
因此,阿南很孤单。有一天阿南遇到了卖乌冬面的阿旺爷爷,他们互相照顾,成了好朋友,并一起生活。可惜好景不长,爷爷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在陪伴爷爷的时光中,阿南懂得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学会了独立、自信和爱。
赖晓珍
曾获台湾金鼎奖推荐奖、洪建全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从事童书创作20余年。已出版的作品有《银线星星》《大石头的胳肢窝》《摩登乌龙怪镇》《兔子比一比》《贵猪大饭店》《老爷电车怪客多》等等。
六、《永远不忘记》(绘本)
[日] 三枝宽子 著 / [日] 松成真理子 绘
花山文艺出版社
熊奶奶上了年纪,又是一个人,于是她搬到小熊家,和小熊、小熊爸爸、小熊妈妈一起生活。
小熊非常高兴能和熊奶奶一起生活,可是有一天他发现昨天和熊奶奶一起做过的事情,今天熊奶奶就不记得了。小熊非常生气,他一个人跑到森林里去采橡子。
在森林里,他发现熊奶奶一个人正呆呆地坐着,于是他走过去和奶奶说话。熊奶奶说完话后,就“咚咚”地敲打自己的胸口,她说这样做是为了记住和小熊在一起的每个美好时光……
这是一个关于陪伴与成长的温暖的故事。让孩子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大量使用贴近儿童语言习惯的拟声词,让孩子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
文字作者三枝宽子
出生于日本大阪, 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获得2017 年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日本放送奖的《守护小精灵就在身边》等。
图画作者松成真理子
出生于日本大分县,插画家、绘本作家。主要作品有《小浩的橡树子》《妈妈的魔法皇冠》《厕所船长》等,其中《小浩的橡树子》荣获了第32 届日本儿童文艺新人奖。
七、《阿兹海默先生》(绘本)
陈怡潓 / 薛慧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和爱的故事。书中用孩子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将阿尔茨海默具,成为一个人,入住了阿公的大脑,将记忆慢慢搬走,渐渐地忘记一些事情。
书中有一些细节,诸如:
阿公旅行结束,我们不是在车站接他回家,而是在警察局。阿嬷用手抓抓他的头发,问他:“玩够了吗?”
家人们对阿公充满了耐心,在阿公的自行车上装了个了GPS。
我和阿公在树屋睡觉,一个惊险的经历。
本书将原本应是愁苦、病痛,描绘得笑中带泪,充满对患者的理解与呵护,很有人性关怀,每一处情节都彰显生命教育意识,让孩子、家长重新思量和审视生命。
八、《外婆变成了麻猫》(绘本)
慈琪
明天出版社
一份由93位语文名师精选的《2023年全国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发布,《外婆变成了麻猫》选入三年级书目。
这是一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童话作品,也是一个让我们思考如何关爱老人的温暖故事。
外婆深陷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每次发脾气都会变成麻猫。随着病情的加剧,变成麻猫的外婆离家出走了,于是外孙女一朵跟随麻猫踏上了历险之旅……
书中流露出浓浓的祖孙情,引导孩子们懂得:当陪伴自己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时,要学会用爱与尊重陪伴老人度过生命中这段特殊的时期。
慈琪,1992年生于安徽,地球观光客,故事和诗歌创作者。已出版童诗集《三千个月亮》,童话集“倒垃圾学校”系列、《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好童书奖、《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等。
雪子总结
从个人喜好出发,雪子比较喜欢《外公的手提箱》的画面美感,以及《狐狸的钱袋》和《外婆变成了麻猫》的故事性。
这篇文章暂时只做攻略参考。如果我个人要买书籍的话,会首先考虑刚才提及的三本书。
人生海航,经历不同的风景。我想,阿尔兹海默病只是其中一道晦暗的风暴。而在这场风暴中,作家们和画家们都拿出笔记录下来。
在亲情与陪伴面前,死亡与疾病会溃不成军。有暖有冷,有笑有泪,有爱有痛,真实,感人,暖心。我想到杜甫的那句诗,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从儿童的角度,或许我们能看到另一番彩霞与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