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的片尾曲(与狼共舞歌曲)

我写东西很杂,有故事、经济、时评、回忆,兴趣来了还说过股评。

我觉得码字就要随心所欲,想哪说哪,如果按平台说的所谓“内容垂直”,那等同于作茧自缚,现实中烦心事本来就多,来这里就是玩,说一个话题与朋友们一起探讨交流,乐在其中挺好的,没必要把写字当做必须完成的KPI。

今天想来聊聊有关艺术创作的事,此类内容多年未碰,可有些话如鲠在喉,刚才正好有点感觉,顺着这份感觉简单一叙。

与狼共舞的片尾曲(与狼共舞歌曲)插图

先说观点,我认为如今国内无论影视作品还是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创作质量有待提高,作品与百姓生活存在一定距离。

下面所述仅代表个人一家之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艺术的理解更是如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影视剧与歌曲风靡国内大江南北,如今再看再听,对于中老年人仍是经典之作。

那是因为国内彼时刚打开思想桎梏,人们对真实幸福生活有所向往,而港台艺术作品恰恰填补国人感情抒发空缺,所以才有《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剧目让内地产生万人空巷的场景。

但此类老剧目若按当时摄制策划水平重新播出,我敢说今天收视率会大大降低。

时代在发展,人们获取情感共鸣的感觉也在多样化,至于类似作者这样的中老年人一听“浪奔浪流”就激情澎湃,那是因为我们怀念过去,这些音乐让我们想起几十年前的事,心中陡然生起“岁月催人老”的酸奶味。

当年让中年人怀旧的港台歌曲至少有30%来自东瀛歌坛,其中也包括殷秀梅曾唱过的《塞北的雪》。我也是近10年才知道的。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花心》、《秋意浓》、《千千阙歌》、《后来》等等。还有现在抖音大火的背景音乐《七剑战歌》、《遥远的旅途》、《潇湘子》、《万里长城》等。

与狼共舞的片尾曲(与狼共舞歌曲)插图1

以上曲目均出自东瀛音乐,并在国内广泛传播。抛开我们对东瀛的“特殊情感”,但在艺术创作上我们肯定略败一筹,流量可说明一切。

今天此局面并非国人没有创作优秀音乐基因,比如“黄霑”、“顾嘉辉”、“李宗盛”等创作大师就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

但今时不同往日,近二十年相比我们模仿别人海量作品,依然捉襟见肘。

以我个人对音乐认知,一首好歌曲大多是先有词再有曲,而非对照曲子刻意填词。(翻版歌曲除外)

作词者想写歌时,一定是突然见物(人或事)思情,把自己脑海瞬间闪现过的情感用文字迅速表达出来,歌词可以写实,也可以升华,但歌词中必须有现实原型。

而作曲者看到歌词后,要先与作词者沟通歌词所生源头,作曲者在充分了解歌词背景后,根据自身感受用钢琴或吉他先弹出小样,获取作词者建议后,然后在编曲完善,尽量做到两人对词曲感动深受。

在作词作曲过程中,两人头脑不能受到丝毫限制,想表达什么就要在脑海中无限放大,这需要创作者在一个艺术宽松环境中创作,“人无杂念天地宽”就是这个道理。

我没去过东瀛,也不知那里的创作环境,但他们的音乐却是引人入胜的。

韩国影视作品当年曾洗刷过许多年轻人的心扉。比如《我的野蛮女友》、《太极旗飘扬》、《新世界》等。

记得2003年我初看《我的野蛮女友》时,最后男女主角重逢的镜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还有主题歌《I believe》也感动了80后的一代人,这首歌同时被孙楠等内地歌手翻唱了无数遍。

《太极旗飘扬》是展现亲情大于一切的完美之作,由于国内无法公映,当此电影在网络平台播出后,彼时洛阳各大网吧人满为患,大家都为第一时间看此电影。

《新世界》是近几年才拍的,黑帮题材是男人们的最爱,“李政宰”和“黄政民”两位影帝精彩的对手戏征服国内无数人眼球。且剧中结局若换到我们这里却是万万不会获批的。

韩国影视剧主打感情牌,夸张的表情、执着的精神、人性的诠释、真挚的情感是韩国影视作品特有的一套组合拳,往往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和“国内非主流思想的弘扬”却恰恰是让国人羡慕的必杀技。

这么说吧,韩国电影啥都敢演,虽然也有坏人最后得逞的桥段,但“人性”这两个字始终贯穿整个主线。

与狼共舞的片尾曲(与狼共舞歌曲)插图2

而我们最不敢突出便是真实人性,电影开始不久,从举止、打扮,甚至抽烟喝酒的姿势一眼便分出谁是好坏人,从而毫无悬念想到中间桥段和最后结局。

人间没有观世音,即使有,他同样有弱点和做错的时候,但我们的作品却往往跨过人性,谁站的高,谁就是一尊百无禁忌的菩萨,一个小苍蝇落在身上那都是多余的。

如此创作氛围就好比在地上划一个框框,让创作者身在其中畏手畏脚,如果谁跳出去,不但作品不能问世,而且还惹得一身骚。

但近年也有例外,比如《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此剧普遍被认为是推动医疗改革的重要推手,编剧和导演巧妙运用原有故事原型,尽可能以几个小人物来烘托事关民生的大事件。看罢此片,我仿佛看到编剧左突右闪躲着审核红线的画面。

《药神》片尾曲《只要平凡》也紧扣影片主题思想,低沉音阶却直击内心,影片与音乐可谓是双剑合一。

还有毛不易创作的《像我这样的人》也引发国内年轻人心中共鸣,我认为这是作者认真体验生活后之佳作,来自底层为人的音乐实属不易。

大家有看舞蹈看流泪么?我有。

记得十几年前两位身残志坚的舞者在央视某节目中合作跳了一曲《牵手》。

男舞者缺了一条腿,女舞者则缺了一个手臂,两人在伤感旋律中相互搀扶依偎完成了一曲让人心碎万分的舞蹈,我建议大家有空欣赏,这种国内少有的绝世之作肯定会让你心灵得到极大震撼。

但电影《隐入尘烟》短暂播出后便被下架实属下下策,既然该剧表达的是西北偏远农村人文现状,我认为导演并非一再诉苦,而是通过现实生活来剖析人性使然,这本是好事,让今天身处优越生活环境的年轻人看到地球的另一面,也未曾不是一种另类方式教育方式。

因我特别钟情伤感音乐的缘故,国内外经典的悲伤旋律我都听过,我建议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在播放灾区或感人题材时,别总用别国影视做背景音乐,尤其是央视。

比如《珍珠港》、《太极旗飘扬》、《勇敢的心》、《与狼共舞》等外国电影片尾曲常被用在很多主媒画面中,如此显得我国音乐创作十分匮乏,即使我对国内创作环境有意见。

结合今年杭州亚运会的精彩策划,我依然建议春晚应该从头到脚的改变。

我们这些年好像把春晚当做一次重要宣传任务,而非舞台演员和亿万观众的情感互动,“我演我的,你看你的”这种庙堂生态已把百姓拒千里之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不应继续坚持下去。

春晚是国人几十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文化传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综上说了一堆废话,也算作者发自内心的一种声音,最后以一首小诗作为此文结尾。

每种声音都有不同的感悟、感慨

每种思想开在心中,都应该在大地上盛开

别让绚烂的阳光下只剩下黑白

大江南北的每段故事,在这里被轻声读起

艺术会化作一把钥匙,把亿万期盼的心门轻轻的打开

花园里开满各式各样鲜花

不应把真实的那朵拒之门外

雨后的彩虹就应多姿多彩

我坚信那一天荣光的到来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