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所有《倚天屠龙记》的影视剧中,武当七侠除了张翠山以外,基本都被改编成了龙套角色,前两天上映的王晶版《倚天屠龙记》中,更是出现了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五个人围攻白眉鹰王的场面,最后这场五对一的打斗,双方还只是打了一个平手。
受这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没有读过《倚天屠龙记》原著的观众,难免会认为武当七侠只是虚有其名,也只有张翠山勉强能拿得出手,其他人的真正实力与杨逍、殷天正等明教高手相差甚远。
可实际上读了原著你会发现,武当七侠之中,实力最弱,见识最短的一个人就是张翠山,其他几个人则是完全被影视剧魔改了,他们的真实实力根本不输明教。
前期的武当七侠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其中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和张翠山是张三丰的亲传弟子,殷梨亭和莫声谷则是宋远桥代师传艺,所以实际上张翠山才是张三丰真正的关门第子。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影视剧中,武当七侠通常都是由一些中老年演员来扮演,加上他们都是男主角张无忌的长辈,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武当七侠也都是老人,但实际上全书开篇的时候,宋远桥40岁,俞莲舟30岁,张松溪和张翠山都20多岁,殷梨亭和莫声谷才十多岁。到了后面张无忌出场,也就是二十年后,事实上殷梨亭娶杨不悔时还不到40岁。而这时江湖上的顶级高手成昆、玄冥二老等人都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了。
而书中对于武当派武功的设定是越练越强,也就是年纪越大成就越高,所以武当七侠是少有的除主角之外,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武功一直进步之人。
当然武当七侠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进步,也有一直停滞不前的,比如说主角的父亲张翠山,第一次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以为张翠山就是全书的男主角了。张翠山刚出场的时候,确实也是意气风发,出手不凡,他以一敌三,战败了少林寺三位“圆”字辈的高僧,表现非常亮眼。
但接下来在对付天鹰教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他没有见识的一面了。张翠山在见到常金鹏击破敌船的时候,表现是非常震惊,觉得常金鹏这一掌像巨灵神一般,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实际上这个常金鹏就是一个小人物,殷素素见到他的表现都是波澜不惊,司空见惯的感觉,对此之下,张翠山的吃惊是在是有些跌份。
接下来张翠山见到谢逊之后,表现得就更加离谱了,他甚至认为谢逊就是天下第二了,除了张三丰谁也都不是谢逊的对手:“当今之世,除非是师父下山,否则不知还有谁能胜得过他”。
好在谢逊比较有自知之明,他认为:“说到武功,当世胜过我的着实不少。少林派掌门空闻大师以及空智、空性两位大师,武当派张三丰道长,还有峨嵋、昆仑两派的掌门人,哪一位不是身负绝学?青海派僻处西疆,武功却实有独到之秘。明教左右光明使者,护教法王,个个……嘿嘿,非同小可。便是你天鹰教的白眉鹰王殷教主,那也是旷世难逢的大才,我未必便胜他得过。”这番话算是给张翠山上了一课。
可奇葩的是张翠山居然还不信,他不只是不信谢逊,还不信自己的师父张三丰:“张翠山大奇,心中微有不信,自忖恩师张三丰的武功举世所罕有,但和谢逊相较,恐怕也只胜得他半筹”。
由此可见,张翠山对于他人的武功高低是完全没有判断能力的,就这样的悟性,恐怕即使不在冰火岛待十年,而是一直待在张三丰身边,进步也不会太大。
除了张翠山和一直行动不便的俞岱岩以外,其它五位则一直被低估。比如前面说的那一场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白眉鹰王独斗武当五侠,在影视剧中,往往为了表现白眉鹰王的刚猛,而大大的削弱武当五侠,王晶版更是改成了五对一。
可实际上在原著里面只有张松溪、莫声谷、宋远桥三人与白眉鹰王交了手,其中张松溪由于对掌之时比鹰王多退了半步,所以算是输了半招。莫声谷败给了鹰王,但也让鹰王受了伤。宋远桥与鹰王只比招式,战成了平手,而武侠里面武功最强的俞莲舟并没有出手。
根据武当派武功越老越强的设定,通过这场打斗,可以看出,不出一两年,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应该都能够胜过白眉鹰王。
从鹰王与杨逍配合张无忌对战三渡的那场打斗来看,杨逍要比鹰王和范遥略强一些,而从全书最后俞莲舟与范遥对待周芷若的不同态度来看,可以看出,俞莲舟应该也比范遥略强,那么就是说杨逍与俞莲舟的水平基本相同。
所以说武当七侠中的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在全书的后半段基本上与明教的几位顶尖高手实力相当,但是在改编的影视剧中,这几个人却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的角色,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与其他金庸小说中的“全真七子”、“江南七怪”等组合一样,都是龙套,严重的低估了他们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