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雨龙有时候在想,第一次选择不上学,总是个遗憾。第二次选择去北京,不对也不错。2年前,选择来上海,终究是选对了。
临近中午11点,位于途虎养车工场店(曹安路店)门店外,仍有一些顾客在排队。店里的机修工黄雨龙,此时正在为顾客的车辆做保养后的最后一次检查,这是他今天上午负责的第二辆车。每一天,黄雨龙都要在店里“泡”上许久,一天4—6辆车的工作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却支撑起了他在上海这个城市成家、立业的经济基础。
三次选择后“闯”上海
1999年出生的安徽小伙黄雨龙,从小就很有自己的主意:15岁的时候,自觉没有学习天赋的他,在和家里人商量一番后,作出了“辍学出去学个手艺”的决定。“既然要闯,就要走远一点。”黄雨龙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决定,坦言自己的想法很单纯,他希望走出县城,走到大城市,在自己的“舒适圈”外“闯一闯”。
北京,成为了他的第一站。汽修,成为了他的首选。“学手艺嘛,无非就是修车、理发和厨师。”目标一旦认定,找工作便迫在眉睫。
然而,拜师学艺并不如想象中容易,一腔热血很快落了空。年龄小、没经验都是他的劣势,好在他态度诚恳,心理预期也不高,“包吃包住就行”,最终在一家汽修店当上了学徒。
洗车、递扳手、换轮胎……学习技术的道路无非“打怪升级”,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工号,收入逐渐提高,但是,命运的第二次选择又一次撩拨起黄雨龙的心:“当时,有一个带我的师傅去了途虎养车,他和我说那边发展、工资都挺好的,让我也去,但我那时候不好意思跳槽,也想换个城市生活,听说途虎总部也在上海,就选择来上海发展了。”
2020年,黄雨龙踏上来上海的火车。不再像初到北京时的迷茫,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很快,有着丰富工作经验且年轻的黄雨龙顺利入职了途虎养车工场店。
在途虎成长,在上海扎根
在黄雨龙的店长看来,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工作认真,遇事平和,就算是繁琐复杂的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处理。
有条不紊,也是黄雨龙来上海后成长的最佳写照。
“来途虎养车以后,跟之前的汽修店感觉有很大不同,首先一点就是店里的技能等级认定。”黄雨龙告诉记者,途虎养车为机修工设定了不同的等级,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考试的方式不断升级,其收入也会得到提升。“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理论知识部分,就比如说给螺丝打扭力,以前操作是靠感觉、靠习惯,现在有了理论,有了标准,操作也有规范了。”由于从业经验丰富,不到半年的时间,黄雨龙已经考上了途虎的高级技师,目前他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2—3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在上海和妻子相遇并组成了家庭。他们在老家买了房车,即使去除贷款每个月仍有不少结余。
在上海的工作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吗?“最大的不同是,我不仅要做汽修的工作,也要做售前、售后的工作,也多了很多和顾客接触的机会。”黄雨龙所在的店里,周边的熟客占到了40%左右,这对机修工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护顾客是一门学问,有时候他们认可的是技术,有时候他们会找你帮忙,有一次我下班后帮一个客户去打了电,从此以后他就特别愿意来找我。”在黄雨龙看来,真诚或许是这题的答案。采访当天上午的一次保养中,黄雨龙替顾客检查出一些小毛病,他一条条给顾客分析必要性、性价比等等,这样的沟通交流,也得到了顾客的认可。
在外人眼中,黄雨龙已经在上海这座逐梦之城慢慢稳住了脚跟——年轻的他靠双手养活自己,也靠技术养活了家庭。但黄雨龙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够不断学习、提升,目前,他一有空就通过途虎平台的线上课程学习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知识,“有时间就学些,技术多一点,(不学的话)过几年车不淘汰,人也被淘汰了。”
“先慢慢提升吧,如果能当上店长也不错,说不定以后回老家能拥有自己的汽修店呢?”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黄雨龙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