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

在三国这样波云诡谲的时期,人人各怀鬼胎,尔虞我诈。但是在这其中,依然有一股清流,在三国时代,真诚的有些笨拙。这个人就是刘备。

刘备是三国里少有的“仁义治天下”,纳贤才,用忠臣,终成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傻白甜”,他的计谋,在他的“三哭三请”里头,体现的可是淋漓尽致......

«——·是真诚,还是作秀?·——»

在对话过程中,刘备还旧事重提,表达了对关羽的无比信任。至于对三顾茅庐而求得的卧龙先生,刘先主更是言听计从,从不疑惑。整个“赤壁之战”过程中,无论是出使江东还是调兵遣将,刘玄德全都是依照诸葛孔明的谋划办事。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

仅以一事为例:诸葛亮出使江东时,曾在船上偷偷见过到周郎营中做客的刘备一面,他对刘备说:“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今主公但收拾船只军马候用。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令子龙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切勿有误。”玄德问其意。

孔明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第四十五回))及至后来,刘备果然定时定点定人驾小船接回卧龙先生。孔明一回营寨,就问:“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

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第四十九回)你看,君臣之间的配合是多么默契,而这种默契的配合正是源于主公对军师的绝对信任。刘备的“信”,不仅体现在对部下的坚信不疑,还体现在他的取信于人。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3

当周瑜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宴而欲杀之时,“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玄德曰:‘我今结东吴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两相猜忌,事不谐矣。’”(第四十五回)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4

尽管此次赴宴极端危险,但刘备取信于人的人格力量却得到一次极大的彰显。刘备取信于人的最高境界是取信于天下,亦即对天下百姓施以仁政。这在携民渡江中得到一再表现,请看第四十一回的两段描写:

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5

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6

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7

刘玄德取信于民,百姓当然真诚拥护,这也正是人们经常说的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的道理。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以最无根基的薄弱一方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其中奥妙正在于此。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上述刘备的行为有“作秀”之嫌,其实,历史上的政治家有谁不“作秀”“作秀”一词,说得更好听一点就是收买人心,《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深谙此道。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8

«——“疑”与“信”·——»

不妨再举一例:当赵子龙七进七出、血染征袍救出阿斗之后,“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第四十二回)。

从赵云的表现看,“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效果是的的确确达到了,由此可见,对于谋大事者而言,收买人心的“作秀”行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9

疑而后信的孙权在“赤壁之战”中,三方君主最年轻的孙权“疑而后信”的性格也得到极大的锻炼。

孙权每临大事的犹豫不决较之曹操更甚,如收到曹操“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的檄文之后,孙权的表现是“沉吟不语”、“低头不语”、“沉吟未决”、“犹豫不决”。

诸葛亮与其初见,就已经断定:“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第四十三回)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0

然而,在听了几位高人的意见之后,吴主孙权又体现了过人的决断,他对诸葛亮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

最为精彩的是孙仲谋听了吴国太转述他哥哥孙策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时,他猛然醒悟,召回周郎讨论大局。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1

最终,周郎拿出决断:“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当此时,孙权的英雄豪气骤然爆发: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瑜曰:“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第四十四回)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2

然而,即便如此,孔明对仲谋犹然放心不下,又通过周瑜进一步激发其斗志:“乃复入见孙权。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3

权曰:‘公瑾夜至,必有事故。’瑜曰:‘来日调拨军马,主公心有疑否?’权曰:‘但忧曹操兵多,寡不敌众耳。他无所疑。’瑜笑曰:‘瑜特为此来开解主公。主公因见操檄文,言水陆大军百万,故怀疑惧,不复料其虚实。今以实较之:彼将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愿主公勿以为虑。’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4

权抚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释吾疑。子布无谋,深失孤望;独卿及子敬,与孤同心耳。卿可与子敬、程普即日选军前进。孤当续发人马,多载资粮,为卿后应。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操贼决战,更无他疑。”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5

就是在这接二连三的“疑”与“信”的反复摇摆之中,作者写出了孙仲谋在“赤壁之战”过程中疑而后信的性格锻炼。三多疑轻信的曹操、坚信不疑的刘备、疑而后信的孙权,这三方君主性格中的“疑”“信”之关系,不仅体现了他们各自的个体性格在战争进程中的锻炼,而且反过来又促使了“赤壁之战”中诸多矛盾的错综复杂性。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6

《——群英荟萃,各显神通的“大戏”——》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也是精英荟萃的“角斗场”。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运行过程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7

战争的主要矛盾是曹操要统一天下和与刘备、孙权要搞军阀割据故组织联军与曹操对抗。最终,由于曹操的多疑轻信等原因,他输给了坚决取信民而且对部下坚信不疑的刘备和疑而后信并坚决放权于手下的孙权的联手打击,惨败之余,退出荆州。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8

主要矛盾之外,“赤壁之战”的次要矛盾则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孙刘联军内部周瑜与诸葛亮的矛盾。其实,周郎和孔明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他们之间本不应有什么矛盾冲突。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19

但在“赤壁之战”进程中,周瑜接二连三地寻找机会、甚至制造机会欲除掉孔明而后快,但每一次又都被卧龙先生化险为夷甚至大出风头。似乎二人结怨很深,不共戴天。其实,他们二人的矛盾是浮在水面上的,水底深处则是刘备与孙权的矛盾,而孙刘之间的矛盾焦点又是荆州问题。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0

在争夺荆州的过程中,孙刘二人是既联合又相互攻击的。刘备在赤壁之战的序幕阶段,就摆出了取信于荆州民众的姿态,以其坚信不疑的性格魅力招徕了卧龙先生,并取得荆州百姓的衷心拥护。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1

而孙权呢?一开始并没有对荆州志在必得,他是被曹操所逼、经过一连串的“疑”之后才选择“信任”周郎指挥作战甚至“信任”刘备作为联军而染指“赤壁”的。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2

但是,孙权和周瑜都清醒地意识到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而占有荆州之后,下一个戏剧性的转变就是孙刘争夺荆州。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3

故而,周郎要提前将刘玄德的主心骨拦腰摧折———杀死诸葛亮。第二层次是孙、刘、曹三方各自内部的派系矛盾。

曹军内部,有嫡系部队北方军与非嫡系部队荆州降军之间的矛盾。曹操中周郎反间计而杀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都督就是这种矛盾的剧烈体现:“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4

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第四十五回)周郎反间计的假信,曹操以为真,这是轻信;不由蔡瑁张允二人分说,这体现了对荆州军一贯的怀疑。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5

正是多疑加上轻信,阿瞒中了反间计,要了蔡瑁张允的性命。也正是老瞒多疑轻信的性格,凸显了曹军北方军与荆州军的派系矛盾。

东吴内部也有矛盾,当曹操迫降的檄文传到东吴时,孙权手下是文官主降、武官主战,吵作一团:“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6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第四十三回)这种局面,造成了孙权反复犹疑的性格,而后通过孔明之“激”、周郎之“析”,孙权才疑而后信,坚决一战,并授权周瑜,联刘破曹。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7

《——结语——》

由此可见,三国时期,各国将领不仅是军事上的比拼和斗争,更是心理战,工于心计。能在三国里面称霸一方的,不仅这个能文能武,精通兵书,还得擅长心理战术。

刘备摔阿斗(新三国刘备扔阿斗)插图28

刘备这“三哭”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个“杀手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他识人用人的能力和军事上的才干。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