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当下的年轻人“恐婚”?答案有很多,但“繁复、累人又费钱”的婚礼肯定是其中一项。
然而,昨天上午在双桥举办的一场集体婚礼,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风向标……
#01
和和美美的誓约
甜甜蜜蜜的集体婚礼。
牵手牵、迈火盆、跨马鞍、拜天地、揭盖头、合卺礼……8月22日,一场朴素、浪漫又独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集体婚礼在承德市双桥区下营房鸿福御苑广场举行。10对新人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国舞《灼灼千姿》拉开了承德市首届集体婚礼的帷幕。华堂异彩披锦绣,良辰美景笙歌奏,活动现场处处可见传统婚俗布置和中国红元素,一对对新人身着汉服,十指相扣,喜笑颜开。
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士刚,承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陆文龙,承德市政协副主席白宝君出席。承德市民政局,承德市文明办,承德市妇联,承德市广播电视台及双桥区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处处彰显着富有魅力的中国红元素,展示了中国风独有的传统与浪漫。
值得一提的事,和和美美,顺自天成,采用经典红色的板城红和顺,与婚宴的喜庆和幸福,融合呼应,成为了现场甜蜜时刻的见证者。
广场周围,新人的家属、亲朋好友或过路市民围观驻足,共同见证新人大婚礼成。没有喧闹的锣鼓鞭炮,没有铺张的宴席,10对新人在传统的证婚词和悠扬古乐的渲染下,一步步展示了充满中华古典之美的礼仪文化。
#02
一场体面的婚礼,
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
-
集体婚礼并不新鲜,然而疫情结束后的这场由官方“主办”的集体婚礼,却给了年轻人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结婚,不必多花钱。
说到钱,我们不妨研究下现在办一场婚礼要花多少钱?根据《2022婚礼纪春季潮婚节结婚消费趋势洞察》,一对新人的平均结婚花费为25.3万元。
据一家婚庆公司透露,疫情这几年,“极奢”的婚礼已经鲜见,但仍然有花几十万办一场婚礼的,而便宜的,包含酒席的话十万块钱也打不住。
而这些婚礼所追求的,是“体面”二字。
一场浪漫的婚礼属于父母、亲戚、朋友、领导……但,还属于这对新人吗?在豪华大酒店里,台上的新人正在宣誓,热泪盈眶。台下圆桌的人们一边吃着瓜子一边讨论:这个男方家是哪里的,在哪工作,有没有钱,这桌菜好不好吃,酒是茅台?龍印还是20年?……甚至台上新人还没下来,圆桌上就有同事开始给领导敬酒了。在国庆期间,婚礼扎堆,谁家的婚礼更风光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为了昂贵的“仪式感”需要付出多少?要知道,每一点点的“体面”都是明码标价的。扎堆结婚的背后就是场地贵,酒席也贵。现在的酒席已经动辄两千起,可两千的菜,是这个水平吗?不好说。
而更重要的,是累。
在承德,如果想筹备婚礼,提前半年就要订酒店,跟婚庆公司沟通,买或租婚纱,小到礼盒用什么样式都需要新人自己参与,每一步都意味着反复的沟通、磨合。
在传统婚礼当天,新娘通常要四点钟起床,化妆,等待接亲。……累,更多来自于紧绷的神经,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这一天看起来是“完美的”。
“婚礼就是给别人看的。” ——婚礼之前,新郎对母亲吐槽道。
“演完全部流程,你的任务就结束了。”
——母亲的这个“演”字,道尽了婚礼的真相。
#03
给年轻人解套减负!
这就是最大的信号!
-
让我们回到昨天的集体婚礼现场。
在之后承德新闻网的报道中,提到了这样的一句:“为倡导婚事新办、喜事俭办的新婚俗文化,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承德市民政局副局长贾磊更是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婚俗改革」
承德市民政局副局长 贾雷
毫无疑问,这是给当下的年轻人的“解套”和“减负”。巧合的是,就在几天前,医保部门暂停了部分和生育相关项目的报销。网友说:“感觉很离谱,一边开放鼓励生育,一边却又不给实际的东西了。医生开的一堆单子也不能取舍,都要去查,去一次医院就得大几百。感觉压力真的重!”
网友们都在说,像鼓励集体婚礼这种“关乎未来”的解套和减负,以及结婚后对于生育、教育、看护、养育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应该更多一点、更彻底一点、更落到实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