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热潮(先涨价再降价和先降价再涨价)

加价热潮(先涨价再降价和先降价再涨价)插图

7月10日晚,林俊杰世界巡回演唱会广州站抢票结束,整个开票过程历时不到一分钟即售罄。朋友圈里怨声载道,个个都反映挤都挤不进去。

而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场演唱会面临一票难求的局面了,前有五月天、周杰伦等代表“青春”的实力派,后有鹿晗、五条人等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偶像派,不论北上广深还是二三线小城市,演唱会都场场爆满,毫无疑问,今年演唱会迎来井喷式迸发。

空前火爆,网友称为“青春”买单很值得

经济相对低迷的今年,演唱会业却逆势复苏。

7月10日下午2点,大麦网上显示林俊杰广州演唱会想看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后据林俊杰工作室网宣,预售第一秒便有200万人同时抢票。而此次演唱会一共只开设两场,总票数只有8万张。据购票界面显示的信息,该场演唱会看台部分分为820元、620元、320元三档价格,视野较好的内场座位售价要1320元起,由此可见,一张演唱会的票价并不便宜。然而即便如此,抢票比例也堪称地狱难度。但这已经是今年演唱会的常态。

今年演唱会为何爆火?

有网友形容“就像异地恋了三年,终于可以见面了,今年演唱会势在必得。”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终于有足够条件召开大型聚集类活动,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近7万场,同比增长95.42%;观众人数21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42.96%。而广州作为演唱会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5月28日,已公开演唱会信息的艺人数量已达到惊人的48人,这波热潮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另一方面,许多艺人作为“青春”的代名词,他们的演唱会也渐渐成为人们“情怀”的宣泄口。据《中国新闻周刊》发起的演唱会调查问卷显示,看过演唱会的人群有超七成人是为了看自己喜欢的明星,也有超半数人是去“凑热闹”。同时,调查问卷显示,看演唱会的目的为“放松身心、娱乐消遣”和“享受音乐,获取精神价值”的比例均占约四成。因此可以说,演唱会已经从“少数年轻人”的活动,发展成一项“全民活动”。

在微博搜索“演唱会”关键词,不乏有“我的青春回来了”“为了情怀,演唱会拼了”“这次一定要抢到票”等评论。其中,更有网友晒出其花了三倍价格买下的周杰伦演唱会高价门票,该网友戏称“为了我的青春,花多少钱都值得”。

重金求票,“伪歌迷”或为“真黄牛”

“黄牛”即为票贩子,通常认为加价倒卖门票的一类人就是“黄牛”。演唱会的爆火,催生出歌迷们“重金求票”,继而一波波“黄牛”也原形毕露。

记者注意到,在所有官方售票平台“一秒售罄”的背后,第三方平台却第一时间上架了各种售卖门票的信息,从代拍到转售,不同场次、不同位置的门票一应俱全。

7月11日,奥一新闻记者在知名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搜索“林俊杰广州演唱会”,显示卖家多达上百家,其中溢价程度令人惊讶:原本320元到1820元的票价,经过转手溢价高达数十倍,更有甚者,单张售卖价格高达上万元。

加价热潮(先涨价再降价和先降价再涨价)插图1

闲鱼软件上有“黄牛”发出的林俊杰演唱会票价。截图自闲鱼。

有部分卖家在官方开售前便上架了产品,产品页面上清晰地标注着“代拍”二字,记者经过多家店铺的询问了解到,此类产品为提前支付多于票面的500-1000元不等的价格,卖家会在官方平台协助代拍,此类服务不保证100%抢到票,如果最终未能抢票卖方会全额退款。

更多的卖家则是直接在售卖主页上晒出自己的订单截图,配文是场次、数量和价格,此类商品几乎一上架很快便显示为“已卖出”。

记者选择其中一家标价为“一张620元”的卖家进行询问,详情页上该卖家称自己是歌迷,人不在广州,因为广州场全国第一个开票想试试手,因此想要转手抢到的一张票。记者私信询问其是否愿意以620元的原价转售,对方表示拒绝,并开出了1300元的价格。

除了二手交易平台,社交网络如小红书、微博、朋友圈等平台上的转票信息也是琳琅满目。有些称自己是歌迷但临时有事需要出售,有些则表示希望换其他场次门票,更有甚者自称手里有大量现票公开展示自己“黄牛”的身份,无论转票、换票理由如何,开出的价格都蕴含惊人的利润。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发布截图称自己买到两张林俊杰演唱会内场票,于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咨询其是否转票,对方回复称“可以转,但是价格要7800”,要知道官方价格才1920元,刘女士惊呼“太夸张了,如果涨价两三百还可以接受,这样溢价6000元实在太过分。”

此外,记者在某条称自己抢到林俊杰广州场演唱会门票的微博下方留言问是否转卖,很快便收到该网友的私信“1320票面的一张你打算出多少钱收?”记者开出某个略高于票面的价格后再没收到回复。可见,除了公开溢价,某些“黄牛”甚至选择以竞拍的形式将利益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二手票除了价格十分高昂外,又因个人无法检验出票的真伪,买到假票的风险也是非常之高。参考某些已经开完的演唱会,众多网友反映自己从“黄牛”那买到了假票,即使部分受害者选择报警处理,但由于对“黄牛”的追查难度较大,最终能抓捕归案的“黄牛”少之又少。

出招遏制,答题买票成新模式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倒票可以根据情节拘留或者罚款。然而,在如今的演出市场上,“黄牛”行为依旧盛行。为有效稳定市场,艺人方、主办方推出了答题买票的模式。

拿林俊杰演唱会举例,为有效遏制“黄牛”大量囤票,主办方特地开发了一款名为JJ20的APP用来给观众抢票,用户需要答对5道题目,才有资格进入抢票页面,答错则会冻结30秒不能答题。其中题型包括艺人的音乐专辑、日常生活、演唱会趣事,有歌迷告诉记者,甚至可能会抽到数学题。涉及面之广,答题难度之大,有十几年的老粉都在微博评论区留言:“林俊杰你够狠,你看看那些题你自己会做吗?”

除了官方途径购票答题外,有些粉丝团的团票也会采取答题模式。比如薛之谦演唱会的歌迷,也是需要参加会员团票答题后才有资格购买。

据悉,这种答题购票模式下可抢的票量并不多。就JJ20软件上,票量仅6000张,主办方开发此软件的本意是希望保障少量“真爱粉”抢到票的权利,即便平台明文规定高价转票会被永久封号,但目前市面上单张票动辄上万的利润也吸引来大把“黄牛”加入此“战场”,对于真正想买到演唱会的歌迷,抢票处境依旧尴尬。近日就有网友爆料称,朋友圈里甚至有“黄牛”开高价招募985、211及本科以上的大学生背题,参加抢票的“考试”。

作为防“黄牛”的无奈之举,答题买票已然成为新趋势,然而要想进一步稳定市场,还需要更多官方部门出手。

寻求突破,多城市积极把控市场

“黄牛”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很难根治。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方面要理性消费,另一方面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维权。近期,12315、黑猫等消费者维权平台上公开举报的受害者显著增多,7月13日,记者在黑猫投诉网站搜索“演唱会”字眼,显示出24028条投诉信息,涉及内容包括平台不予退票、“黄牛”高价倒卖等。

在打击“黄牛”方面,记者了解到,各个票务平台都在不断通过订单限购、实名制、技术打击等手段,构筑票务系统的“防火墙”,挤压非法渠道牟利空间。早前,上海的薛之谦演唱会、北京的张惠妹演唱会都尝试过买票强实名制度,即买票者要求绑定身份证信息,入场式要求人脸识别、身份证、票面“三证合一”。大麦网最新发布的张学友演唱会广州站公告就明文规定,“购票观众需现场刷闸机验证身份证和人脸后实名入场,非购票者本人拒绝入场。”

对此,有部分群众质疑“实名制购票”的合法性。就相关问题,早前有网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上留言提问文旅部演唱会门票实名制相关问题。对此,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回应称:演唱会门票实名制是演出主办方为抵制“黄牛”采取的一项措施,对于打击捂票、囤票、炒票等违法违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演出票务市场秩序。

加价热潮(先涨价再降价和先降价再涨价)插图2

文旅部回应买票实名制问题。截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随着管控力度的加大,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群众认为,演唱会售票和举办的时间间隔较大,无法保证百分百能出席,一旦强实名制则无法将门票进行转赠,而平台方为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想要退票,往往面临高额的手续费或直接无法退票。

如今,演唱会的内容不断在创新,票务市场的管控也需要不断创新。如何真正净化市场,又能完全保障演唱会消费者的权益,还需要探索出更有效的道路。

采写:奥一新闻见习记者 王倩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