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垂”字。
垂,拼音chuí,始见于甲骨文,从土声。小篆正体字中声符竖笔两旁四个像“人”字形的笔画后来写成一横之下左右两个“十”字形,形成“垂”字。本义为边疆、边际,又引申为低下、流下等。
首笔撇画居中,以斜切起笔,然后转锋向左快速提锋撇出,短促有力,角度略平;下横起笔露锋,向右抗肩上行,右部勿长,圆收;下面“十”字竖画起笔与上横平齐,由重及轻,竖身右斜;小横从短竖的中间穿过,抗肩角度稍大,不要写长;右边小横顺着左横的收笔笔势露锋轻入,稍下压;右竖起笔稍高,竖身左斜,与左边短竖略呈合抱之势,略带撇意。
长横起笔左探,角度略方,然后向右抗肩上行,中间略轻,右部略平,收笔稍下压,略呈拱形;竖笔与首撇重心对应,从两个小横的中间穿过,垂直有力,过长横后行笔勿长;下方竖折起笔位于上竖收笔的左侧,竖身短而弯,笔锋左带然后顿笔向右行,抗肩,行笔略轻;右点挡住横画的收笔,三角一肚,重心下坠。
“垂”字的行书写法: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