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官网: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issue/2023_39_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郭文忠团队提供的封面图片“外保温连栋温室外景”
《农业工程学报》2023年第6期报道了包括:专论与综述、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航空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保障与生态安全、农产品加工工程等农业工程核心技术方面的部分最新科研成果。本期共刊发27篇论文,来自国内50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石河子大学、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所有研究均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资助(共计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
01
苑严伟研究员等撰写的综述,对棉花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不同类型机械的发展状况、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使读者对棉花机械化种植的最新进展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苑严伟,白圣贺,牛康,周利明,赵博,伟利国,刘立晶.棉花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1-11.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01?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2
陈勇副教授团队以杂交中籼稻天优华占为材料,以传统摆盘出苗(SE)和薄膜覆盖方式(FM)为对照,研究了DE与NM对出苗微环境与出苗特征以及秧苗素质的影响,并验证了其机插适应性。叠盘暗出苗技术具有节本、省地、省种、省工、增效等特点,是机插壮秧培育和水稻丰产增效栽培的重要支撑,对实际稻田生产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唐磊,邓飞,周涛,李珍珍,贾媛丽,周伟,宋小勤,吕天星,陶有凤,任万军,陈勇.露场叠盘暗化出苗与无纺布覆盖对杂交籼稻成苗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23-34.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03?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3
宗望远教授团队针对4ZK-6型食葵联合收获机开展了圆筒清选筛关键参数研究与性能试验,通过单因素台架试验确定了优选工作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可为食葵机械化收获清选装置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宗望远,魏鑫鑫,马丽娜,连国党,周国辉.食葵联合收获机圆筒清选筛结构优化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44-53.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05?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4
杨晓光教授团队结合大量单点田间试验数据综合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华北冬小麦干旱对产量模拟的适用性并进一步校正模型,为有效评估干旱对冬小麦影响提供了方法支撑,对农业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周丽涛,孙爽,郭尔静,张镇涛,张方亮,石延英,马浩雨,杨晓光.干旱条件下APSIM模型修正及华北冬小麦产量模拟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92-102.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10?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5
李文超副教授团队以白洋淀流域核心区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以粮经比为评价指标,从氮素平衡角度考虑探究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对指导流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杨紫薇,尹高飞,赵海璇,朱聪,马文奇,王佳宝,习斌,李文超,刘宏斌.白洋淀流域种植结构及氮盈余的时空变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111-119.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12?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6
严海军教授团队针对移动滴灌系统开展土箱试验,利用HYDRUS-2D建立土壤水分运动模拟模型,研究不同灌水深度、土壤质地以及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的移动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特征,为移动滴灌系统的应用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有一定学术价值。
张颢晖,严海军,惠鑫,赵赫,王文涛,郭辉.移动滴灌系统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与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158-168.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17?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7
周建平教授团队针对复杂环境下的红花采摘识别提出基于YOLOv7的改进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原始网络进行比较,可为红花机械化实时采摘提供技术支持。
王小荣,许燕,周建平,陈金荣.基于改进YOLOv7的复杂环境下红花采摘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169-176.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18?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8
崔永杰教授团队基于YOLOv5s提出改进猕猴桃花朵检测模型,实现了自然环境下猕猴桃花朵的快速准确检测,对推动猕猴桃自动化授粉装备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龚惟新,杨珍,李凯,郝伟,何智,丁辛亭,崔永杰.基于改进YOLOv5s的自然环境下猕猴桃花朵检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177-185.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19?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09
余强毅副研究员团队从机理上研究数据驱动下样本数量对作物分类精度影响,构建数据驱动的样本点优化布设方法体系,对改进布样数量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可为农作物遥感地面样本点优化布设、分类等提供参考。
吴清滢,余强毅,段玉林,吴文斌.数据驱动的农作物遥感分类地面样本点布设[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214-223.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23?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10
任海伟教授等探究了不同添加剂对甜高粱渣青贮质量和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所得结果对甜高粱渣青贮利用有参考意义,对甜高粱渣的高值化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任海伟,石瑞锋,魏慧元,王莉,郭晓鹏,陆栋,刘瑞媛,李金平.菌/酶添加对甜高粱渣青贮预处理作用的强化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6):224-236.
http://www.tcsae.org/nygcxb/article/abstract/20230624?st=article_issue(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农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批准,农业工程为工学门类下属“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农业工程类下设 7个本科专业目录: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本刊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一级学报,面向全球读者,刊载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及其相关工程技术研究新成果。本刊被EI Compendex(核心版)、Scopus、CA、CSA、CAB Abstracts、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在农业工程类期刊排名中多项位列第一,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多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科技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2019年获得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支持。2020年入选中国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区(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