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蹦迪酒吧排名前十(汕头哪个酒吧最嗨)

记者 王敏

近日,广东汕尾海丰县一条路面上300米长的减速带引发热议。开车经过的司机们感到车身“一跳接着一跳”,行车如同蹦迪。据了解,该地段此前事故频发,为预防才设置了减速带,但施工方在沟通中出现了误解,导致设置线路过长。目前问题减速带已进行整改。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奇葩减速带要上了微博热搜,当地相关部门才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整改?如果没有媒体进行曝光,这条“行车如同蹦迪”的减速带是否会长期存在?

减速带又叫减速垄,作为预防交通事故频发的举措,在各个城市的特殊或突发路段时常可见。据国家标准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显示,该标准对在减速带在收费广场有明确的建议,设置5道至10道减速带较为合适;关于弯路、坡路、隧道洞口等地段,未明确规定设置减速带道数,按照1.8米/s²设置减速度。

当地相关部门在涉事路段设置减速带,从根本上来说是想起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又缺乏科学性。长达300米的减速带,尽管起到了减速的作用,但又扩大了减速带的应有使用范围,反而给该条道路造成了过多障碍设施,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

从人性化发展角度来说,当地相关部门亦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考虑,科学规划设置道路的减速和安全保障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能300米减速带一铺了事。而要科学合理去规划设计,既要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要顾及群众的驾驶体验。

此外,当地官方回应称,与施工方沟通时出现误解造成减速带设置错误,有推卸责任、甩锅之嫌。假使施工方确实出现误解对减速带进行错误安置,那么又为何能够验收通过?若是验收时能够及时与施工方沟通整改,就不会造成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对减速带进行整改,对地方财政的消耗亦是不少。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相关的事物才最有发言权。这提醒为政者作决策一定不要拍脑袋想当然,一定要走出庙堂之高,到草野和江湖中去,收集和调查群众的意见,按照群众的实际和利益想问题、办事情。比如设置减速带,就应当了解过往司机们的意见,或者设置好以后亲自驾车走一遍,就不会闹出过减速带如蹦迪的笑话工程。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地方政府负责人还是一个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任何时间、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少闹笑话,才能踏踏实实地为民众谋福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上游新闻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