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

文 | 朱晓帆


在新投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内,10块0.9米见方的铜方砖组成的“一城一线一世界”的作品,串起了北京的历史。这条北京城市的中轴线及两侧上,镌刻着故宫、天坛、钟鼓楼、永定门、鸟巢、水立方等地标。

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插图

大兴机场里“一城一线一世界”作品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的保护与更新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前不久,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的 “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7位活跃在名城保护一线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插图1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的 “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

“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这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写就了千年历史的恢弘篇章。历史文化是这里的灵魂,是北京城的脉搏。

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插图2

从天坛、先农坛曾经的威严到天桥、前门地区的平民生活,从故宫的皇家文化遗存,到内城的历史遗迹、什刹海市井生活,北京老城区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北京老城不仅仅是一个由建筑物和空间序列构成的历史遗存,它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载体。

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插图3

北京老城旧貌

古城是一件完整的历史文化作品,更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保护古都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金名片。

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显示着这座城市历经沧桑的点点滴滴、日新月异。在今天的北京,高速度、高效能的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同时也对老城保护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北京老城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插图4

俯拍北京老城区

城市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今天的建筑就是明天的遗产。如今,副中心的建设,古风文化的复苏,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推出的“北京印迹”平台,一群名城保护的专家同好们活跃在北京老城保护和修复的第一线。

建筑和城市是人的活动和思想的载体。正如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邱跃所指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只是针对文物的‘死’保护,更应该是面向人和文化的‘活’保护。”

北京历史文化(北京独特传统文化)插图5

北京胡同

越来越小清新的胡同文化,越活越年轻的故宫文创。近年来,北京的老城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打卡网红地点,古风摄影、民宿风靡一时,带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文创产品畅销到脱销……不得不说,北京老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已经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些给了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活态传承”的历史才更有生命力。传统的古城文化,与时下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既赋予了城市的活力,也增添了文化的深度。

历史不断在传承,而寄托人们情怀的老城也应当在传承中续写辉煌。

文字:朱晓帆

图片: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视觉中国

责编:王远方 张永群

编辑:朱晓帆 孙岱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