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为什么江湖菜不在城里?
那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江湖菜为何不在城里?
这就需要看一下重庆作为美食胜地的绝佳地理位置。重庆水系发达,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龙溪河、小江、大宁河、綦江、酉水等水系构成的“一干二骨七支流”,每条大江大河都有好鱼无数,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鲶鱼、江团、鲥鱼、黄辣丁、九肚鱼都是鲜美至极。
此外,重庆有丘陵有高山,且竹林下高山中家家户户都散养着土鸡,肉质细嫩紧实,且鸡有鸡味。所以在江边、林子里现杀现吃,便是江湖菜好吃的第一诀窍。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江湖菜之所以能名气如此之大,最主要的是离不开1980年代重庆开始发展建设的道路交通,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各种省道、国道的交通要点上的货运车辆及旅客极多,大量来往重庆的人口,吃到了好吃的菜,随着一辆辆车的驶进驶出,各家江湖菜就逐渐开始传播,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美食,无数食客闻风而至,一饱口腹。
还有不少网友说重庆江湖菜就是重油、重麻、重辣。麻辣才是人生!重庆的民间江湖菜就是有点浪费油盐佐料、用力过猛。
给大家推荐一下
重庆火锅
历史比较悠久的江湖菜,据说是长江纤夫、渔夫、挑夫发明的。火锅的种类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毛肚火锅,然后还有鳝鱼火锅、海鲜火锅、鱼头火锅、羊肉火锅、狗肉火锅、鸳鸯火锅等。
江津酸菜鱼
出自重庆江津津福镇朱二哥的路边食店,为来往司机服务,然后由司机传遍重庆。1988年开始风行。本人比较擅长这道菜。
歌乐山辣子鸡
出自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一个叫林中乐的路边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开始风行。食客的乐趣是在一个大盆辣椒里搜寻黄豆大的爆脆鸡丁。该店位于重庆市的森林公园歌乐山,靠近著名的蒋介石在重庆的官坻——林园,游客加食客形成了如今的辣子鸡一条街。
啤酒鸭
出自重庆南岸区7公里的一个路边食店,据说发明者的灵感来自贵州。1992年开始风行。做法是一瓶啤酒炖一只鸭子,比较鲜辣可口。该店最火爆的时候一天要用几千只鸭子,不过如今比较式微。
泉水鸡
出自重庆市南岸区南山镇。1993年开始风行。采用的方法是活鸡快杀,然后急火猛烧,从杀鸡到成菜不能超过5分种。该菜出自号称“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鸡一条街,还举办过泉水鸡节。
太安鱼
出自重庆市潼南县太安镇。1994年开始风行。也是由司机传出来并风行。但这个菜比较讲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样大流行。
火锅鱼
出自重庆市渝北区两路镇。最开始也是针对司机朋友的。1996年开始风行。火锅鱼也是特别的生猛。鱼选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鱼,片成巴掌大的片。将一个缸似的大铁锅像练铁似的烧得飞红。成菜后用大脚盆端上来,红艳艳热腾腾。一圈人就围着这大盆端着啤酒瓶捞鱼。吃完了再煮点青菜豆腐之类,特别地干脆利落。
水煮鱼
其实水煮鱼的前身就是火锅鱼。火锅鱼流传开了之后,很多城里的食肆就开始仿做,但这些食肆的厨房,没有办法弄一个大铁锅并像炼铁似的烧火,再说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鱼。因此就弄成小锅、小火、小鱼。美其名曰水煮鱼。但我个人感觉,没有宽汤、猛火、肥鱼那样的火锅鱼痛快。
香辣蟹
这个菜应该是重庆的饭馆发明的。因为江湖菜馆不般不涉及到螃蟹这样高档的东西。但香辣蟹在重庆还是属于阳春白雪似的东西,在江湖上并不胜行。1996年开始风行。
泡椒牛蛙
1996年就开始风行。最开始是牛蛙,然后是泡椒墨鱼仔。并衍生出各种泡椒系列。这个菜也是从饭馆中流传出来的。
酸萝卜炖鸭
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萝卜,这个萝卜是特别泡制的,外省没有。一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这个菜衍生出很多品种,如酸豇豆炖、泡山椒炖、炖羊肉、炖鸡等。1996年开始流行。
邮亭鲫鱼
出自重庆市大足县邮亭镇。1997年开始风行。调料非常多,吃法讲究。
乌江鱼
出自重庆市涪陵地区。乌江贯穿重庆涪陵、黔江地区,支流众多,胜产各种野生鲜鱼,乌江鱼的做法是讲究鱼的鲜,但城市里一般都是养殖鱼,所以城市里做乌江鱼一般用鲶(黏)鱼。1998年开始流行。
毛血旺
出自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镇,一个保留了重庆古老码头文化的小镇。将毛肚、血片(鳝鱼)、鸭血旺一起煮。也是从贫苦的码头力工那里流传开来。这几年比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