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氏新小绥螨
巴氏新小绥螨( Neoseiulus barkeri )整个生活史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发育阶段。
巴氏新小绥螨是捕食性螨类。在田间或温室大棚中可通过释放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柑桔全爪螨虫、黄瓜蓟马、截形叶螨以及辣椒、茄子上的二斑叶螨等害螨和害虫。
如在温室黄瓜上, 以40-300头/平方米的密度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控制棉蓟马,能把棉蓟马密度控制在15头/叶以下;
在果园,每株挂巴氏新小绥螨600头以上,放螨后25-35天,巴氏新小绥螨数量最多,能控制柑桔全爪螨,控制期长达90天以上。
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
在害螨害虫发生初期、密度较低时(一般每叶害螨或害虫数量在2头以内)应用天敌,害螨密度较大时,应先施用一次药剂进行防治, 间隔10-15天后再补充释放天敌。
天气晴朗、气温超过30℃时宜在傍晚释放, 多云或阴天可全天释放。
释放数量与次数
每亩释放70-100袋(活动态巴氏钝绥螨200只/袋)。 一般整个生长季节释放一次, 如释放后需使用化学杀虫杀螨剂防治其他虫害,可能会将巴氏新小绥螨杀灭, 需在用药后10-15天再补充释放天敌。
挂袋法
释放方法
➤露地作物(挂袋法)
➤温室作物
在温室中释放时,可选用挂袋法或撒施法。
撒施法:将巴氏新小绥螨包装袋剪开,将巴氏新小绥螨连同培养料一起均匀地撒施于植物叶片上,2天内不要进行灌溉, 以利于洒落在地面的捕食螨转移到植株上。
注意事项
二、东亚小花蝽
东亚小花蝽[ Orius saunteri (Poppius) ] 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花蝽科,小花蝽属。成虫体椭圆形,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触角四节;低龄若虫橘黄色,老熟若虫褐色,翅芽明显。卵粒长茄形,表面有网状纹,淡黄色。
东亚小花蝽若虫和成虫均可捕食粉虱、蓟马、蚜虫、鳞翅目害虫的卵或低龄幼虫及叶螨等害虫,是非常好的生物防治物种。
小花蝽捕食蓟马
防治对象
蔬菜、瓜果、花卉、园林等作物上的蓟马、蚜虫、粉虱、叶螨等害虫。
产品类型
纸袋或瓶装,成虫和若虫混合。
释放方法
1、释放时期
蓝板监测:出现两头蓟马即开始防治。
人工观察:作物定植后每天观察,一旦植株上发现蓟马,即应开始防治。
2、释放数量与次数
建议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季节内,释放2-3次东亚小花蝽。
温室内预防害虫发生时,按照0.5头/平方米的数量释放,14天后再释放一次;害虫发生较轻时,按照1-2头/平方米的密度释放,7天后再释放一次;害虫发生严重时,按照10头/平方米的密度释放。
3、释放方法
挂袋法:傍晚或清晨将袋装产品悬挂于植株的茎、叶柄上,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灌入袋内。
撒施法:傍晚或清晨将瓶装产品连同培养料一起直接撒施于顶部叶片上,2天内不要进行灌溉,以利于洒落在地面的东亚小花蝽转移到植株上。
撒施法
注意事项
1、东亚小花蝽各虫态对杀虫杀螨剂均敏感,如需防治其他害虫,应在植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选择性药剂。
2、东亚小花蝽属于活体商品,产品不宜长时间储存,建议购买后及时使用;搬运或释放时轻拿轻放,减少伤害。
3、释放后5天内应减少园艺和农事操作,降低东亚小花蝽受损量;如需打杈、采收,可轻抖叶片使天敌转移至植株上部。
三、异色瓢虫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成虫身体呈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上颚基部有齿。异色瓢虫的卵在25℃条件下,2-3天即可孵化,整个幼虫阶段和成虫均可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鳞翅目昆虫的卵和小幼虫。成虫寿命较长,可生活几个月,有的长达1-2年。大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天捕食100多只蚜虫,其速度与使用化学农药相当,是非常好的生物防治物种。
异色瓢虫的幼虫
异色瓢虫成虫捕食蚜虫
异色瓢虫的幼虫捕食蚜虫
防治对象
蔬菜、园林作物上的蚜虫、介壳虫等害虫。
黄板监测:出现两头蚜虫即开始防治。
人工观察:作物定植后每天观察,一旦植株上发现蚜虫,即应开始防治。
建议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季节内,释放三次瓢虫。
预防性释放:以温室大棚为例,每棚每次释放100张卵卡,约2000粒卵。
治疗性释放:需根据蚜虫发生数量进行确定,一般瓢虫与蚜虫的比例应达到1:30-60,以蚜虫“中心株”为重点进行释放,2周后再释放—次。
2、释放方法
释放卵:傍晚或清晨将飘虫卵卡悬挂在蚜虫为害部位附近,以便幼虫孵化后,能够尽快取食到猎物,悬挂位置应避免阳光直射。
释放幼虫或成虫:将装有瓢虫成虫或幼虫的塑料瓶打开,将成虫或幼虫连同介质一同轻轻取出,均匀撒在蚜虫为害严重的枝叶上。
注意事项
瓢虫各虫态对杀虫杀螨剂均十分敏感,建议在释放飘虫的前后15天内避免使用杀虫杀,螨剂。
瓢虫属于活体商品,产品不宜长时间储存;搬运或释放时轻拿轻放,以免对瓢虫造成人为伤害;释放时禁止将包装盒置于地面,以防蚁类侵害和人为操作造成损失。
释放后10天内应减少园艺和农事操作,降低瓢虫受损量。
四、烟盲蝽
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属千半翅目盲蝽科,为北京地区设施蔬菜中的重要害虫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主要天敌,具有捕食能力强、适应性强、活动能力强等特点,对粉虱成虫和若虫均有很强的捕食作用。
防治对象
蔬菜、园林作物上的烟粉虱、白粉虱、斜纹夜蛾、斑潜蝇、叶螨等害虫。
释放方法
➤预防性释放
苗期释放:定植前15天,以0.5-1头/平方米的密度在苗床上释放烟盲蝽,同时需投放人工饲料。
定植后释放:番茄苗定植15天后以1-2头/平方米的密度在棚内释放烟盲蟒,同时需投放人工饲料。
➤防治性释放
1、释放时期
黄板监测:出现1-2头粉虱成虫即开始防治。
人工观察:作物定植后每天观察,一旦植株上发现粉虱,即应开始防治。
2、释放数量与次数
每平方米释放2-3头烟盲蝽,间隔1周释放1次,共释放3次。
3、释放方法
释放若虫或成虫:将装有烟盲蝽成虫或若虫的塑料瓶打开,将成虫或若虫连同介质—同轻轻取出,均匀撒在粉虱为害的枝叶上。
注意事项
烟盲蝽若虫和成虫对化学杀虫剂均十分敏感,建议在释放烟盲蝽前后15天内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可正常使用大多数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
烟盲蝽属于活体天敌商品,产品不宜长时间储存;搬运或释放时轻拿轻放,以免对天敌造成人为伤害;释放时禁止将天敌直接撒于地面,以防农事操作造成损失。
释放后进行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时,可轻抖叶片使天敌转移至植株上部,避免将天敌带出棚外。
五、智利小植绥螨
智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是国际上用于防治害螨的明星天敌产品。可与化学农药相媲美,无污染无公害。通常每头每天能捕食害螨各螨态5-30头。捕食能力最强的雌成螨对卵的捕食量更高达每头每天60-70粒。
释放方法
1、叶螨呈点状发生:确定中心株后,按照益害比为1:2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视叶螨种群动态及捕食螨定殖程度,每7-14天补充释放一批,共释放2-3次。
2、叶螨数≤2头/叶,释放量为20头/平方米,间隔1-2周,连续释放2-3次。叶螨数为2-50头/叶,按照50头/平方米释放捕食螨,间隔1-2周,连续释放2-3次。
3、叶螨数量>50头/叶,先喷洒生物药剂压低虫口数量,药剂残效期过后按照按照50头/平方米释放捕食螨,视叶螨发展动态,间隔1-2周,连续释放2-3次。
4、温室内预防性:撒施1万头/1000平方米
温室内治疗性:撒施,中心株1万头/200平方米
露地释放: 1 万头/ 500- 1000平方米
注意事项
杀虫剂、硫磺熏蒸会影响智利小植绥螨的繁殖力,降低防效,甚至致死。
六、拟长毛钝绥螨
拟长毛钝绥螨 (Amblyseius peudolongispinosus)属蛛形纲,植绥螨科,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捕食叶螨,是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叶螨的重要天敌。拟长毛钝绥螨的个体微小,通常不超过1毫米,肉眼仔细分辨的话,它的外形看起来像针尖大小的红褐色水滴。但别看它小,它的捕食能力却很强大。
拟长毛钝绥螨行动迅速,反应敏捷,能快速搜寻猎物,一旦发现害螨,随即用须肢和足紧紧抱住害螨,并将口器刺进害螨的体内,吸食其体液,从而达到消灭害螨的目的。拟长毛钝绥螨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捕食量大的优点,因此是应用于蔬菜、瓜果、花卉、园林和温室内叶螨防治的极佳天敌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释放方法
注意事项
拟长毛钝绥螨尽量不要与杀虫剂同时使用,若需防治其他害虫,应在植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选择性药剂。
拟长毛钝绥螨是有生命的活虫,不宜久存,购买后应尽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