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简介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
大暑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历史渊源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
气候变化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每年7月下旬(约大暑节气后),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中国北方的华北—东北,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中国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雨季;而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大暑
大暑节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热,极端的热。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时,中暑的人会明显增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天气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使人感到闷热难当。
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在此期间,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如同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也是降水量最多的节气,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这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南北各地温度相差不大。
大暑
物候现象
大暑有三候:初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rù)暑;三候,大雨时行。
【初候·腐草为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初候,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
《毛诗》曰熠燿(yì yào)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熠耀:光彩;鲜明。宵行:夜间出行。意思是说,大暑节气,腐烂的杂草就会变成萤火虫。
萤火虫
当然,这是古人的一种误解。但此时,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的山区农村夜晚则会有萤萤星火出现,这便是萤火虫。萤火虫夜晚发光,遇光隐去,受到震动时也会发光。目前,这种昆虫也是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性昆虫。
萤火虫会发光,是因其尾部发光细胞内含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其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消耗ATP(腺苷三磷酸),并与氧气发生生化反应产生光芒。
萤火虫
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类,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过五天,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又过五天,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萤火虫
【二候·土润溽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候,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wò chuò)热是也。”此时,黄河中游晋南地区酷热难耐,温热交加,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三候·大雨时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候,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大暑时节,黄河中游晋南地区进入雷阵雨最多的时期,天上会时不时降下大雨来。这种随时而降的大雨,会大大缓解难耐的酷暑闷热,天气也开始向秋天过渡。拍摄雨景,除了设置好快门速度外,科学使用好闪光灯有利于雨水的表现。
晋南翼城县南官庄村口
农事活动
“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农作物生长也最快。农耕生产与地气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季风气候表现为雨热同期,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中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中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大暑
由于中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中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典型的雨热同期;中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之交,虽雨季短、降雨量少,但也是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所以中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区气候也是属于“雨热同期”。
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雨热同期是中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大暑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分享、收藏、转发,谢谢大家!#暑期创作大赛##文化历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