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文明办、县教体局、县文联、县少工委联合主办,县新华书店承办的“‘新华书店杯’——‘讲创城故事 看成武变化’中小学生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征文活动”于3月23日启动,全县各中小学生结合主题,讲自身行动、谈成武变化、写创城感受、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章。9月14日,举办了征文颁奖仪式,为获奖的优秀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作品展示在下方
一起来欣赏吧~
小学组优秀作品展示
01
成武之蝶变
作者:董越
漫步于纤尘不染的街道上,春风轻柔地拂过我的脸庞,细看成武的一花一草,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如今成武之改变让我啧啧称叹,叹于它的发展速度,更叹于它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城市文明。
我站在蒙蒙的春雨中,观赏着鳞次栉比的楼房被洗刷一新,静静矗立在雨雾中,欣赏着这美妙的风景,眼前又浮现出旧成武的面貌:往时对郜城河和文亭湖等河流的印象是蚊蝇乱飞,河水浑浊,无数的垃圾压在小鱼的身上。而如今清澈的河流宛如一条玉带,明净碧绿,小河和百姓真正做到了相偎相依,人水和谐的静谧。正当我陷入沉思时,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昔日低矮、简陋的棚户区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远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耸入蔚蓝的天空中,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交错的延伸到每个角落。雨中的周自齐公园里,虽看不到“柳岸闻莺”“苏提春晓”的景象,但却别有一番“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惬意,周自齐、中山公园等已成为人们休憩玩乐的好去处。放眼望去,在我们的大街小巷,没有红绿灯时,人们也会主动减速了;市场摆摊的小贩也规范了;驾驶车辆的人们也知道避让行人了。我身边的成武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如果这一切都变得文明了,我们的心情是不是也愉悦了呢?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积极行动,我们的成武一定会更加有魅力!
02
一座小城的美好
作者:袁芃
美丽的春天如约而至,温柔的春风再度吹拂着大地,蛰伏一冬的人们再也不忍拒绝这份明媚春色的邀请,纷纷走出家门,赶赴这场春光的约会。我们一家也不例外,趁着阳光正好,也踏上了寻春之路。
一路行来,满目绿色,不知不觉我们就走到了湖心岛。站在观澜桥上四下一望,只见杨柳拂堤,桃李争妍,好一派春意萌动的勃勃生机!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飞奔下去,近距离拥抱春天。湖心岛上,绿草如茵,杂花生树,沿湖漫步,清风徐徐吹来,让人顿觉心旷神怡。不远的一处长廊上,几位爷爷奶奶围在一起,或坐或立,或吹或拉,或弹或唱,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可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让我们感受到了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幸福。
出了湖心岛,我们继续北上,来到了北部新城。漫步在宽阔的大路上,只见隔离带上绿意盎然,不见一丝脏乱、一片纸屑垃圾。听爸爸讲,这里原来是一片城中村、芦苇荡、烂鱼塘,房屋低矮简陋,参差不齐,道路也坑坑洼洼,污水垃圾随处可见,“脏”“乱”“差”就是它最大的特点。而现在,在“依托万亩文亭湖,提升城市功能、绘就水韵画卷”的建设目标的引领下,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平整干净,一条条河流也一改过去的恶臭难闻,变得清澈见底,河湖相连,清水进城,城市更加清爽秀丽,一座“水清”“水活”“水美”的“水韵新城”呼之欲出,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公园遍地生花,人们有的沿河散步;有的在公园广场的健身器材上舒展、锻炼着身体,大声笑谈着日常趣事;还有的小朋友随着家长放风筝,奔跑着,欢笑着……
不知不觉太阳即将西沉,我们也要回家了,可是我的心还仍然沉浸在那一片桃红柳绿、欢声笑语中。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座虽不大但却让人如此幸福的小城,也是我最想沉醉其中的美好!
03
变化
作者:潘缘
我的家乡——成武,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县城,正在在创城中不断地蜕变!
她变了:
以前,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路很窄,人多了,就拥挤起来,大家举起衣服袖子就像一片五彩的云。汽车的喇叭声,满街行人的喧嚣声,变成上下翻滚的一锅粥。现在,路宽阔如江,一辆辆小汽车来来往往,像帆船在江上扬帆航行。路旁的霓虹灯耀眼璀璨,似巨人一样的挺立在街边,为行人、车辆送来一丝丝光芒。街边的高楼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店,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的串成一排。人们不急不慢地在街旁散着步、哼着歌,一幅悠闲自在的样子。
她变了:
以前,一个不起眼的水洼子,像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北风中摇晃,仅有芦苇在孤寂中生长,几乎没了生气,处处都显得凋零和枯萎。现在,水洼子走了,文亭湖来了。远望,湖水就像一面明镜,天水一色,澄澈无比。走到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清盈盈的;细看,又宛如一块无瑕的翡翠,亮亮的,碧绿碧绿的。湖中小岛是湖的眼睛,小岛上的鸟是湖的精灵,一切是如此相得益彰的美好!
她变了:
以前, 每一所小学都是袖珍型,不大的学校地盘上除去教学楼,余下的空地面积小得可怜,四周高楼林立,学生们就在这些袖珍的“大操场”上锻炼、活动,这是他们除了上课以外唯一的室外活动场所。现在,走进花园似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操场,操场中间是草坪,它像一块绿色的毯子,四周是红、绿的塑胶跑道。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
她变了:
以前,人们喜欢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践踏草坪、乱伐乱砍。他们喜欢打牌、唠嗑、打瞌睡。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街道旁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箱,在街旁、在河边更立有禁止扔垃圾、爱护花草的标志。人们开始进老年大学,开始跳广场舞,开始养花种草,开始想着周游书海……
她变了:
…………
爱拼的成武儿女,正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着一个个人间的奇迹!
初中组优秀作品展示
1
芝麻开花
作者:刘水墨
风吹过,芝麻开出了一朵朵小花,那花静静地朝向远方,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县城。
它的名字叫成武,是我的家乡。
曾听对门的老赵头叙旧,他是个半百老人了,总爱说说过去的事:“......那时我和老伴就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往土里混点草,凑合着就盖上啦,连砖都没用几块,谁曾想过能像今天这样住上钢筋水泥的大楼呀。记得当时我买了辆自行车,嘿,别提有多神气喽!现在哪,都兴开小汽车啦”,
他又感叹一句,“唉,如今这小成武也怪像个大城市啦!像那新鲜玩意儿,‘微信’‘抠抠’......”这个时候老赵头的小孙子总不忘插一句,“现在咱县城都要盖摩天轮哩。”说完高兴得手舞足蹈。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山东成武换新衣!
出门,开着小汽车驰骋在宽广平坦的大公路上,风透过窗户吹在脸上,凉凉的,神清气爽。望着窗外一家家商店,就像天上的街市,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挪不开眼。路边的一排排大楼直直的站着,又高又齐,什么“碧桂园”“龙景湾”,矮的也有4、5层,高的有三十几层哪。以前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这么高的楼房。几乎每个小区旁边都有学校。那教学楼盖得,啧啧,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以前小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可好了,走出家门,便看见学校,真方便。日新月异,时代变迁得如此之快!
从前出门玩就只是去文亭湖,也没什么好玩的,而现在,一说去玩,还可以去大台公园。从前这里只是一个大堌堆,周围长满了荒草,几乎无人问津。再看现在满坡鲜花绿草,郁郁葱葱。周围也建起了高档次的公园,花草树木琳琅满目,不远处还建起了羽毛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等。看!正有人在那儿打羽毛球,还有人在甩长鞭。更远处湖两岸青翠的垂柳,和对面高耸的大楼倒映在水中,三三两两在散步的人们,如在画中游。不时有几只野鸭猛地从水中冒出或钻进芦苇丛中,更为这幅画增添了几分生气。这可是原来的土堌堆?让人难以置信。
谁知未来我的家乡成武会变成什么新模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咱们的日子会像那芝麻开花吆节节高!
2
爸爸笑了
作者:徐可盈
家乡是心目中最温暖的地方,因为从这儿出生,在这里成长。它的变化也随着我们的成长日新月异,我的家也见证了近几年成武的巨大变化。
我的家徐庄新村坐落在成武县伯乐大街与千佛山路交汇处,西临民汉中学,南邻周自齐公园。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小区大门是欧式风格,威武大气。进入大门,路两旁挺拔的大树郁郁葱葱。树下花圃里的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分外妖娆。在小区中间有一个小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正中间的喷泉不时变换着花样,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每当空闲之时,我和爸爸常在这里散步,徜徉其中,心旷神怡。爸爸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的喝茶,孩子们在游乐场嬉戏玩耍,在这样的小区是多么的辛福啊!
但是,这里在前几年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这里是成武东部的一个老旧棚户区,地势低洼,房屋破旧,垃圾遍地,环境恶劣。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次下大雨,雷电交加,雨水如注,地上瞬间成了一片汪洋,因为地势低洼,院子里很快就积满了水。坐在屋里,听着雨水冲击着玻璃门窗的“唰唰”声,感觉整个天地都浸泡在雨水之中,心情异常沉闷。爸爸站在院子里最高的那级台阶上,望着那一片片被雨水冲漂的杂物,眉头紧锁,脸色阴沉,我能感受到他的心情是多么的糟糕和无奈,之后我也很少再看到爸爸脸上的笑容。
后来,我们终于盼来成武县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们的居住条件就得到了彻底改变,整个县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不经意间见证了这一切,由衷的感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
二零二零年一月六日,我期盼的事情终于实现了,我们全家搬到了新区,又回到了那片故土。今天是乔迁的黄道吉日,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我们欢聚一堂,开怀畅饮。酒水与欢笑融为一体,爸爸高举着酒杯,高兴的笑了。
3
从“文亭湖”到“蓝水湾”
作者:宋亚璞
清晨暖暖的阳光笼在我身上,我慵懒地坐在椅子上眺望远方,蓝水湾小岛上的塔伫立在天地之间,一切都如此美好。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在这美丽的时节,我与父母来到蓝水湾游玩。天蓝水清,宽广的大路干干净净,高耸的大楼鳞次栉比。我不禁感叹:“这楼真高啊!”爸爸说:“十几年前,这里到处是水坑,到处是荒草。大大小小的水洼一眼望不到边,没有人烟,一片荒凉。春天芦苇荒草你用我挤,秋天苇花瑟瑟,飞鸟云集,人们习惯叫这里是洼子,历史上这里叫文亭湖。”
“为什么叫文亭湖呢?”
“因为它旁边有一座山叫文亭山,据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和冉雍、冉耕、冉求曾在文亭山弘扬儒术,留下了‘曾子与三冉会文'的千古佳话。文亭湖也就得名了。”
“原来这里是有文化渊源的!”我惊讶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也在变化。成武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新成武,蓝水湾得名于它旁边的房地产项目---蓝水湾工程。后来洼子上就长出了一座一座的高楼。”我越听越好奇,仿佛穿行在历史文化长廊里。我站在伯乐相马的雕像前,自豪感油然而生。是什么让当初的没有人烟的洼子变成了成武人民最佳旅游地?是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努力啊!如今的蓝水湾楼房林立,草坪碧绿,亭台高耸,民风祥和。 从文亭湖到蓝水湾,不仅是景观上的改变,时代的变迁,更是成武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见证。我们的大成武换新颜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的成武是美丽的,仿佛一位英俊少年正茁壮成长。领导把城市建设放在第一位,不忘初心,带领全县人民科学规划,真抓实干。成武会越来越美好!
驻足蓝水湾水边,扶栏杆远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真美啊!身为成武人,我骄傲!”
高中组优秀作品展示
1
与我共同呼吸的城市
作者:张慧姗
2005年,当时,小小的我,初次感受着这大大的成武……
“哇,爸爸,爸爸,你快看呢,那里的鱼儿好多啊!”“啊,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它会游泳,还会飞哎!”随着一点一点的长大,逐渐开始一一领略这成武的风姿。我开始慢慢的知道了:中山公园,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那儿有苍翠碧绿的树,争奇斗艳的花儿;周自齐公园是用来缅怀首办清华学堂的周自齐先生的;还有文亭湖,有着许多成武的优美景致;其伫立在旁边的文亭山呢,里面沉睡着我们的英雄先烈……
那时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就连空气,也都是甜丝丝的。各种景色秀丽的村庄,坐落在成武的边边角角,一同欣赏着成武的英姿卓越。
爸爸告诉我,这个城市,和你一样,在长大着……
2017年,十二岁的我,再次带着懵懵懂懂的眼光观看这些光景时,我开始注意到了某些不美好的一面。在蓝水湾等处的游览建筑等地,清晰的显现着“XX到此一游”等字符,亦或是一些“美好”的祝愿或“美好”的憧憬。可是,它们真的美好吗?我们,又是真的美好吗?也许,写上去的痕迹,经风吹日晒雨淋,有一天,它们会消失,可是,看到公共场所的游览建筑物被破坏,那些伤心、悲慨的人们心中的痕迹呢,又该如何消失?看着“请不要践踏草坪”的标语,“心安理得”地进入草地,嬉戏,玩闹,可是,我似乎听到小草在哭泣,在歇斯底里的尖叫。元宵节,灯会展览很漂亮,很热闹,灯会的第二天,我竟看到了满地的垃圾,饮料瓶、竹签以及正在辛勤工作的清洁工阿姨们……
彼时的天,是灰的,水,是浊的,就连空气,都夹杂着酸酸的尘土味。那些景色秀丽的村庄,渐渐的一个一个的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尘土和废墟。
奶奶告诉我,这个城市,他生病了……
2020年,十五岁的我,渐渐开始明白,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产生的原因;同时,我亦懂得了,为何国外观光景点的提示性标语都是用中文写着,为何中国游客不受外国主人的欢迎。而此时的我,却只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各种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水,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我们的学校也在进行着某些活动,去文亭山扫墓、捡拾垃圾,在周自齐公园等景点植树种草,在树林、草坪上挂上提示性标语;外出的时候,渐渐发现,地上的垃圾变少了,路旁的绿化树丛变多了,街上的车辆变多了,共享单车出现了,高楼建筑也在变多。似乎,整个成武的人都在为这座城市而努力的做些什么……
这时的天,一点一点蓝起来,云朵,洁白无瑕,水流,一点一点清澈起来,空气,也一点一点清新起来。夕阳余晖下的成武,很美很美……
妈妈告诉我,这个城市,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也许,我们现在的城市,经济并不发达,交通也有些落后,就连生活节奏,也都是慢慢的。许多人在抱怨着成武的发展,抱怨着成武的落后等等。但许多人,也在为成武的美好而努力着,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努力建设……无论如何,都请守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
因为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唯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会获得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金山银山!
2
守候雨霁,静思变迁
作者:刘凯旋
柔柔的雨丝在澄澄澈澈的穹庐下密密地斜织着,清清雅雅的空气被缝进紧紧蹙蹙的针脚里,和着似曾相识的油菜花香,微微荡曳于斗转星移的岁月中,轻轻发酵在这座城淡淡的气息里,花香袭人,人也陶醉。
循着这馥郁,父亲和我蹀躞于静静的细雨下,湿了发,也诗了心……父亲本没上过几年学,而有幸的是,自十九大以来,成武县人民所崇尚的“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中国”的意旨和精神宛若迎面凯风吹进了大街小巷——父亲亦成为其中受益的一员。
“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父亲将步子止在一棵墨绿色的老槐树跟前,眼神里闪过一丝悔意,却也悠哉悠哉地吟道,“想当年,我上学时,先别论成绩咋样,光路上,都得徒步走几十里路,我们几个伴儿可没少摘了这槐花吃……再说,那时候也罕见零食啊……”说着,他哈哈笑了起来,继续迈着大步往前走。我紧随其后。
细雨渐渐住了,湿湿盈盈的萋萋草夹杂在几块石墩子缝隙间,被百无聊赖的我用余光扫着。霎时间,一捧金黄映入我的眼帘;原来,已经走进了油菜花海——馥郁之源……
我拿着父亲撷的那捧金黄,眼里也装满金灿灿;熠熠生辉的,却在心田,默默无闻的芬芳也将思绪扯远……良久,父亲把头扭向我,问:“该走了吧?”我乖乖地点点头。随父亲走到共享单车旁,我问道:“我记得前几年这里不是一个废弃工厂吗?什么时候种的油菜籽呢?”“哎,其实啊,这儿原本就是一片油菜地,工厂是后事儿了!”父亲一边推单车,一边说。又补充道:“要不是这几年咱国家的好政策,加上咱成武的绿化到位,治污减排,这油菜花田才不会东山再起呢!”“哦,原来咱成武的这片土地是从原始的农耕文明先进化到工业文明,后来又进化到如今幸福的新时代里啊!”我感喟道。“那可不!”我们骑上共享单车,迎着凯风,伴着花香,一路晴朗,一路畅游。
不知绕了几圈,竟绕到了伯乐大街。父亲照旧给我买串冰糖葫芦,满满都是我童年的回忆,也是父亲童年的滋味,梦着流年流着梦……
回头,披一裳晚霞;转身,果不其然要邂逅她——梦想启航的殿堂、我的初中生涯无悔留在的地方。她叫水发实验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她所坐落的地方是成武一中老校区,我仍记得大门正上方那只古色古香的钟及其陨落的时刻,还有2018年霸满朋友圈的感伤。不过,这一变迁不也正折射出我们成武县的教育不拘陈旧的创新风格和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吗?
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被彩霞映衬得愈加璀璨夺目,金灿灿的,红彤彤的,像极了如今的大成武……
3
小城故事
作者:王志文
伯乐相马
两千多年前,成武走出一位善于识马的老先生,名曰伯乐。他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至今成武的一个镇还叫伯乐镇,而在城西的蓝水湾,也伫立着他的雕像一座,手中牵一匹马。
世人常以伯乐称善识人的人。然真可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成武这座小城,默然地躺卧在黄淮平原上千百年,却千百年来也难遇伯乐。
大台犹存
从伯乐牵着马的地方再往东走一走,看见一座土台,苍柏幽幽,小径覆于其上。登上大台,便有一种“登太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这大台呢,是先人的创造,那还是新石器时期洪水泛滥的时候。先民们为治洪水,便开挖一湖,覆土石于侧,成大台。后来那大台便屹立了千百年,而那湖,却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一条臭水沟。旧城改造时,填平了。
大台南面的那一条街,沿街种着合欢树。旧城改造的时候,这些树忽然消失了。很久以后,才有在一片湖边发现它们。很澄澈的一片湖,使人很觉亲近。那一刻,便发觉,只要那苍柏犹存,只要那土石犹存,大台便会永在,成为成武人心中一份永恒的寄托。
青石桥上
青石桥?哦,没错,就是从前菜市场的那座桥。从前从那儿过时,总得捂着鼻子,因为那桥上堆满了垃圾,河水也是臭得令人发昏。
但是现在,垃圾已经清尽了,河水也清澄如镜。河的两岸也建起江南式的建筑。仿佛可以想见,青石桥上,江南景色。
东鱼河畔
城北的那条河,现在,没有春水丛生,没有水荇泥藻,河是干涸的。因为要修桥,河水抽干了。桥修的很快,很快河水又会来了。
据说,河还要拓宽,那时候,还有船要来。河面上,波光粼粼,一桅白帆从东而来,潋滟着日出时的绯红。站在东鱼河边,看,船来了,船来了。
图书馆
深蓝色的玻璃,映在天光下,闪现有如波涛里神光泛滥,又如碧蓝天幕撒下的几分色彩。底座很高,站上去,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从学校到图书馆,只用了五分钟。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从书海里挑出了一本很久的书来看,借书卡上写的第一次借阅时间,竟是在2003年,比我还长一岁。馆是新馆,书却老有味道。馆里人不甚多,学生多一些,也有各色的人,但是很安静。
走出来时,一阵小风吹过,红校服的衣襟被掀动,如风中摇曳一片红叶,和那宝蓝色正相称。
高速而行
2020年1月2日下午,地理老师很郑重地向我们宣布道:我们成武有高速公路啦。听了,倒也不算太兴奋,倒是对老师绘声绘色描绘出的路旁见闻更感兴趣一些。
只是没想到,没多久自己便也从那路上过了一次。走时,在大巴车里噙着泪,也许是因为第一次走出成武,也许是因为成武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心里百感杂陈。
回来时,我们一行人,却一致叹道:“还是成武好,成武最舒服”。那一个傍晚,疾速而行,归心似箭。黑夜里浮现一点亮色,成武,到家了。
这个黄淮平原上的小城,终于遇见时代这位伯乐。“苦心人,天不负”,我想这个小城的故事还很长。
来源:青春成武
(编辑 祝潇 审核 田作龙)
“,下载今日成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