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此前在跨江方面一直都慢一拍,为此备受争议。实际上历史的长河中长江对于南京更多体现的都是防御性质的作用,真正纳入到城市核心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但不得不说南京对于长江的整体开发虽然偏晚,但力度并不小,尤其是最近。
一、蜘蛛网般的地铁线路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发布了最新版的规划,其中也包含了地铁线路相关内容,此前完整的地铁规划线路图要么来源于某个地铁开工现场,要么源自一些地图发烧友的制作,官方规划层面明确的地铁规划图一般只覆盖近期建设的线路,很多远期线路并不包括在其中。而江北的这次规划在轨道交通层面给出了丰富的展示,甚至覆盖了目前所知的大多数已知线路。
S8号线是江北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路,虽然不过江但途经之地都是人口非常稠密的区域,包括桥北、高新区、大厂、六合等。由于承载了很多江北市民出行需求,所以此前希望S8过江的呼声一直都很高,但很可惜,目前的规划中并没有S8过江的声音。虽然不过江,但S8的终极走向老实说也挺有意思的。其在远期规划中,还将继续向南沿着江边延伸到老浦口、江北核心区、研创园,甚至跨过长江三桥一直延伸到桥林,虽然不直接过江,但与众多过江线路交叉,远期不管是与江北最核心的区域对接,还是换乘过江都没有问题,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第二条地铁11号线,值得期待。
3号线的底站不是新南京北站,而是还要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一些。13号线和17号线应该是目前江北比较期待的线路,两者都是过江线,13号线串联起江浦、江北核心区以及江南主城,17号线串联起江浦、研创园(核心区)与江南,对于完善江北地铁网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南京的过江通道大多集中在商务区的附近,这一区域的人口老实说并不是最多的,所以南侧一些的17号线对于补充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的轨道空白有很大帮助。
15号线一条纯江北线路,滨江部分与S8重合,西段连接老山、科工园和研创园一带,东侧连接老浦口与新南京北站。
4号线不用多说,连接南京江北商务区、新南京北站与江南主城。10号线三期将继续向南延伸与15号线相交。11号线堪称是江北最重要的一条线路,首次将江北的各条过江地铁串联起来,初步成网,并且未来将一直向北延伸到大厂一带,而这里堪称江北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18号线作为南京最重要的一条沟通南北的都市快线,对于快速连接南京各大交通枢纽,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有着重要帮助,就看何时落实。
最后说一说S4号线宁滁城际,这条线路我们都知道是连接新南京北站与滁州的,紧挨着南京的汊河受益非常明显,但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这条线路其实是北线,S4其实还有一条南线,这次江北新区规划中也出现了这条线路,对老山北侧的覆盖很有帮助。
二、过江通道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说南京的过江通道不足,但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性的建设,南京的过江通道数量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虽然两岸的交通在早晚高峰依然习惯性拥堵,但不得不说相较于过去已经好了很多,至少不是只有一条选择。
根据规划所示,江北新区直管区总共有19条过江通道,其中过江公路与城市道路10条、过江铁路2条、轨道交通7条,从地图上看已经非常的密集。仔细数一下,目前已有的包括在建中的通道已经覆盖了规划中的大部分,也就是说规划中大部分的线路,实际上目前都已经处于建成或者在建中的状态。还没有开建的也就17号线、汉中西路、13号线、18号线、上元门铁路和14号线,总共6条。
这样一看,其实你会发现南京的跨江之路已经走到了深水区,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2025年将是南京跨江格局突飞猛进的关键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