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岁的陈伟鸿依旧在奋斗着,他从《对话》这档栏目中脱颖而出。
明明做着高大上的事情,可他却说:“我更喜欢接地气”,生活中的他也确实如此,总是习惯了将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也总是提及到自己的家庭。
著名主持人之路
陈伟鸿的栏目访遍了世界的500强,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即使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他和马云、王健林等一众商业大鳄的合影。
很难想象,陈伟鸿在高手如云的央视当中,既没有名牌大学的背景,也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而且,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主持人的培训。
可他始终相信着一个道理:没有什么能真正难住自己。
对于主持,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在一次采访过程中,陈伟鸿提到早在高中时期,演讲就是他的强项,在厦门市和福建省的演讲比赛中,他都拿过第一,在大学毕业后,他还做过几年兼职的主持人,因此,走上这条路,他自己也并不意外。
和那些高手竞争,陈伟鸿唯一的优势便是善于观察,更愿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对他来说更加实用一些。
渐渐积累起经验之后,陈伟鸿需要的是实践的机会。
1990年,是陈伟鸿人生的转折点,他这一年从福州师范大学毕业。
要么,就是跟随着外面的潮流去下海经商,要么,就是服从安排,去和他的父亲共同去学校当老师,他是英语专业。
显然,在父亲和老师的劝说下,他选择了后者。
可在学校里,他就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方面,与其传道受业解惑,他更喜欢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后再抓学习成绩。
有了正式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陈伟鸿还是放不下主持,他只能利用起业余的时间来做这些。
年轻的陈伟鸿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这也都基于他对主持这份工作的热爱。
1992年,厦门电视台开始搞起了娱乐的节目,当时有个台湾的资深电视人参与了进来,对节目要求非常严格,他几经挑选,最终选择了陈伟鸿。
按照台湾电视节目的特点,要求主持人的即兴发挥能力非常强,不是科班出身的陈伟鸿就喜欢这种感觉,俩人几乎是一拍即合,很快就定了下来。
他开始主持节目的时候,就有一种想法:在说出来一些信息之后,别人会给自己一种怎么样的反馈,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当把这一切都在头脑中预演后,此时上场,就会有一种别样的自信。
靠访谈节目做到家喻户晓的陈伟鸿,谈到这段娱乐节目的经历,一点都不排斥。
他始终认为,没有人生的历练和积累,想要做成什么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娱乐节目,也正好给了他一个空间。
那会的他也非常喜欢娱乐节目,这符合他的年龄段和个性,娱乐节目要的就是一种年轻的常态,那种状态,是绝对不能装出来的,必须要那么想,才能“张口就来”。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在热播的时候,很多经典的歌曲不断被反复播出翻唱,习惯了使用社交软件的陈伟鸿,对里面的一些歌曲,更是耳熟能详。
他就和央视的同事们聊聊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同事们一听都非常惊讶:“一个财经类的主持人,居然这么八卦!”
而大家的了解慢慢变多,同事们才恍然明白:这个在镜头前表现得非常持重、温雅的主持人,一开始竟然是做综艺类节目的。
老厦门人一直记得陈伟鸿,也看着他从地方走上央视。
那会《彩虹假期》突然火了起来,它的意义也不简单:开创了电视界综艺类节目的先河。
由于门槛低、参与度高,厦门人对这档节目都是爱不释手。
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同一时期,陈伟鸿不仅仅只是主持人,他还是广播音悦台的DJ,还最早引入了DJ音乐的混音。
1997年,经历了漫长的爱情长跑,也是几百封信件的往来,他和自己的同窗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个女孩,网上说名叫朱莉,陈伟鸿从来没有否认过。
两年之后,他突然在一次庆典之后失声,这个时候,浓烈的恐惧感从心底深处蔓延上来,他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喜欢这份工作。
为了治好自己的嗓子,他几乎什么样的办法都用上了,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治疗,他的声音才最终恢复。
如果这半年对于陈伟鸿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在他治好了嗓子之后,“春天”就来了。
2000年,央视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开始报名,陈伟鸿也去了,他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只是单纯觉得北京距离自己实在是太远了。
直到复试的结果下来,陈伟鸿才突然意识到:原来,一切距离自己这么近。
他一路披荆斩棘,斩获了主持人大赛的铜奖,并且收到了让他成名的《对话》栏目的橄榄枝。
《对话》聚焦点在于财经,可陈伟鸿在这方面可谓是一片空白。
在制片人王利芬看来,陈伟鸿虽然对财经一窍不通,可他身上却有着普通主持人身上所没有的东西,这无关于专业。
试镜的当天,陈伟鸿就遇上了一个大佬,那是风头正盛的作家韩寒。
陈伟鸿很不解,提出了疑问,因为他不知道一个财经节目为何会请来一位作家。
王利芬听到这样的问题,也更加确定了陈伟鸿就是自己要找的人,随后,她告诉陈伟鸿:“你要让别人知道,你真的在对话。”
那时的陈伟鸿,也是在主持人人生中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
此时的《对话》栏目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主持人的阵容非常不稳定。
陈伟鸿非常担心自己知识断层,可他觉得,有些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能够弥补的。
而且,在《对话》当中待久了,他突然意识到:《对话》的主持人其实就是观众的代言人,如果你希望观众看懂了这个节目,你提出的问题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而不是把这个节目做得艰难和苦涩,电视是大众媒体。
而陈伟鸿和《对话》也是相互成就的。
他觉得自己录了这么久的节目,最大的收获就是被大家所认可,如果一个主持人没有将被观众认可当做目标,那么就很有可能忽略掉他们的意见,那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
在《对话》这档栏目中,这样的感觉也更加强烈。
过去作为娱乐主持人的他,一直都是先发制人,可在《对话》这档栏目中,他也渐渐领悟到了精髓。
因为《对话》当中的嘉宾都是很有重量级的人,他始终觉得,作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就应该怎么样使得嘉宾将自己的智慧和风采展现出来。
他个人的感觉中,主持是不会太过张扬和咄咄逼人的,当把这样的气氛给营造好了以后,才会给人愿意说话的欲望。
在其他主持人里,陈伟鸿最喜欢的主持人就是崔永元,那种应变能力,是值得所有主持人共同学习的。
即使是一份稳定的工作,陈伟鸿还是想要不断保持着进步的速度。
2008年,为了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看的财经节目,他自己去长江商学院进修了EMBA课程。
脚步始终没有停下
从2010年之后,陈伟鸿又开始多样了起来,或许,此时的他,想要自己走得每一条路都要对得起人生。
2011年,陈伟鸿又一次向未知领域发起了挑战,他主动发起了“伟鸿高端教育基金”,并且自己担任理事长,关注留守儿童,在此前的多年时间里,他也积累起了大量的人脉。
陈伟鸿告诉大家:“在孩子们的迷津世界中,我想要当一个引路人。”
在多年的电视台工作中,他看到了很多这个世界角落里的另一面。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是被爱所包围着,儿时的他从陕西西安乘坐绿皮火车和父母一起回家,家人们都非常照顾他,这件事他在几十年后还始终记得。
于是,在结婚后,他还是选择将家留在了父母的身边,爱人也和自己一起,那种日子非常安稳。
网络上流传过一张陈伟鸿和妻子的照片,也足以看出,他的爱人非常端庄贤惠,甘愿当陈伟鸿的贤内助,将家庭照顾好。
从2012年开始,他每个月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回到家里陪伴家人,带着父母和妻儿游览全国各地。
他说:“为了所爱之人的奔波,是与神灵一样的工作。”
也正是处于这种对爱的渴望,陈伟鸿才会创办“鸿基金”。
他说:“我愿意延续这一份爱,为我的父母,为我的子女,因为生命,就是这个样子。”
2013年,陈伟鸿回归综艺,让外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
他是靠着财经节目出名的,可是他的能力不止步于财经,最初的本行,也是令他非常开心的一段经历。
这次,他参加的综艺名为《味觉大战》,陈伟鸿在节目中的表现,也引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在那些福建的主持人心目当中,陈伟鸿一直都是“华丽转身”的一面旗帜。
鸿基金成立后,很快也就行动了起来。
凤凰网的主持人李非凡在采访中询问道:“你在和孩子们的持续接触当中,和演播厅里的高端嘉宾相互对比,觉得哪个更亲近于生活中的你?”
陈伟鸿说:“我觉得这两种其实都是面对,一种是面对一群孩子,只不过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来自于很偏远的地区,父母都是远离他们在外的打工人,人们用留守儿童这样的称呼来对待他们,而另一种就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者,他们是商界大腕,可能是都是领袖人物,两种面我都很喜欢,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社会表情。”
在公益活动中,很多实际发生在面前的画面都给陈伟鸿带来了极大的刺激。
除了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需要改善之外,陈伟鸿觉得,更应该给他们一种关怀和爱。
渐渐快到了50岁的年纪之时,陈伟鸿觉得自己人生当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去哪里了?
时间对他来说非常珍贵,他希望留给工作,又希望留给公益。
在弘基金启动的时候,他最感谢的人是力帆集团的董事长尹明善。
有一次尹明善问鸿基金有多少钱,陈伟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差不多只有十几万。”
尹明善直接说:“十几万干不成什么,明天我让秘书给你打五十万过去。”
那会,对于陈伟鸿来说,五十万的资金注入,对他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所以整个鸿基金团队的人都非常兴奋。
还有一次,嘉里集团的董事长郭鹤年老先生在飞机上看china daily,碰巧上面有一张陈伟鸿的照片,上面介绍了鸿基金去云南的一个偏远山村去看小学的学生们,那会云南大旱,鸿基金团队的成员们还带着一些净水设备。
郭鹤年主动联系了陈伟鸿,并对他说:“我的这个公益基金可以捐一部分到你的基金里面去。”
每次有这样的企业家联系陈伟鸿,都让陈伟鸿兴奋不已,而且,这些都不是他张嘴要来的,短短的节目,就让这些企业家对陈伟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陈伟鸿的本事。
如今,陈伟鸿已经55岁了,他还是中央电视台里的明星人物,一份工作,需要不断学习,这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3月15日的3·15晚会,陈伟鸿就是主持人之一。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央视《对话》栏目组特别策划了《信心2022》,寻找中国经济在一年发展的信心和定力,陈伟鸿再度站在了C位,为大家继续带来精彩的节目。
55岁的陈伟鸿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老去,这也和他年轻的心态有着极大的关系。
参考
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对话精英胜读书 人民网
央视《对话》开年特别策划节目,周育先受邀分享中国建材集团的“信心2022”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