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运专线企业排名前十(上海空运物流总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服贸会期间,9月5日,《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报告2023》在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研究得到23个航空物流枢纽的发展指数和排名,上海、北京、广州分列前三名,位次与去年相比保持不变。

上海空运专线企业排名前十(上海空运物流总量)插图

中国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指数是对2018年《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确定的23个空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航空物流枢纽力的综合评价。本次发布的发展指数是在2020年至2022年基础上的滚动更新,力求通过排名反映各航空物流枢纽的发展水平,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开展横向对比和问题诊断,助力航空物流枢纽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报告》显示,受疫情多点散发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影响,航空物流业面临比较大的发展压力。2022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453.1万吨,比上年下降18.5%,恢复到2019年的85.0%。23个枢纽承载城市26个机场合计完成货邮吞吐量1272.74万吨,比2021年同期减少了17.15%。货邮吞吐量占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的比重,从2021年86.17%上升到87.59%,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分项指标看,上海、北京、广州三个枢纽各有优势。上海在机场发展、产业支撑等两个分项指标上领先,上海双机场运行以及长三角地区丰富的航空货源,为上海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京在综合交通、开放平台等两个分项指标上领先。北京双机场运行后,大兴机场综保区的投运极大拓展了临空制造、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北京还拥有最为全面的各类功能性口岸。

广州在环境约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开放平台这一分项指标上落后于北京和上海。排名4至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郑州、重庆、成都、天津、西安、武汉,其中深圳的优势比较明显。中西部依然有5座城市入围前10,内陆地区对航空枢纽建设的高度关注是其保持领先的关键。

在已经获批的9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2022年排名保持不变的有3个,分别是广州、北京、郑州。这三个城市中,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三期)通过验收,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货运区项目投运,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按照“区港一体化”模式完成首批货物通关。综保区与航空口岸的一体化发展,成为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的一大趋势。排名提升的有4个,分别是深圳、重庆、西安、天津。深圳和重庆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临空产业支撑。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