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六珠
从前有座山……
崇山是湖南湘西的一个偏僻乡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武陵山脉中最险峻的一段,史传的蛮夷之地,海拔1300多米。
山上有座学校……
这是崇山小学,周围方圆百里的唯一学校
学校有个老校长……
黄章永其实并不算老,1983年,他回到崇山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崇山小学的校长。
当年的崇山小学只有几间破茅草屋,新校长的初心很简单,他认为学生不该在教室里一边淋雨一边上课,只想要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学校。
他宣布:“我们要建一栋新房子,我每天为学校挑10担石头,教师每天2担石头,学生每天3块砖。”
在人均收入不到100元的穷山村,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
1986年到1992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黄章永带领老师和同学,终于把新校舍建成。
这是用肩膀挑出来的学校。
山里的学校和外面不同,村民们世居深山,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曾看过外面的世界。
读书是孩子们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
小小的崇山学校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贫穷与隔绝让师生们可以感受到更多命运的连接与召唤。
30多年来,黄章永不允许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他翻山越岭,趟沟过渠。只为接送学生往返。
他踏雪开路,搏战山洪,只为保护孩子周全。
30多年来,一个都不能少。
30多年来,一个也没有少。
山路崎岖,他不曾少跌倒。
他像战士,战士的伤疤是战场上留下。
他的伤疤是山路上留下,每一个都是耀眼的奖章。
山区的留守儿童大多寄宿在学校,有的是四五岁的娃娃。
他像父亲,选择和自己的孩子们吃住在一起。
从教他们洗衣叠被开始一天的工作。
到深夜时分巡视熟睡的寝室。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夜色下的山村学校温柔静谧。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然而背后……
黄章永从山下挑回的建校材料、课本、学习生活用品达30多吨。
走访学生5000多人次,行程5万多里。
为学生垫付学杂费2万多元,为特困学生捐款8000余元。
每年寒暑假都担任义务守校员,义务工作2100多天。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幸运与岁月安好,都是有人在背后默默负重前行。
黄章永深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他既然选择了在黑板前的站立,就是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
相比山外的孩子们,崇山小学的同学们是不幸的,他们只有最简陋的校舍与学习用品。
他们又是幸运的,在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环境里,他们的黄校长是真正的教育家。
为了支持黄章永,建辉基金会代表广大捐助人,于2019年1月将黄章永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
摄影师:庄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