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车企净利润排行榜。在这个榜单中,不难发现国产品牌虽然销量不少,但是大多赔本赚吆喝。相比销量来说,净利润是非常低的。
我们先看国外的汽车品牌,日系品牌中,日产、本田、丰田的净利润分别是108亿、242亿和856亿;韩系品牌全球半年净利润366亿;欧系捷豹路虎、宝马集团、大众集团、MB集团、stellantis和保时捷的净利润分别是74亿、520亿、667亿、824亿、856亿和302亿。
图注:全球十大汽车集团排行榜(2022年)
而国内的汽车品牌,除了国企和比亚迪以外,其它品牌的净利润都很低。甚至赛力斯,北汽蓝谷,零跑,小鹏,恒大,蔚来,依然有巨幅亏损,亏损最多的是蔚来汽车,半年亏损109.26亿。
【中国品牌销量与收入不成正比!】
中国汽车品牌的销量和收入,与国外品牌相比差距很大,比如说起亚汽车上半年销售158万辆,利润达到了263.82亿。而国内的长安汽车销量差不多,达到121.57万辆,但利润只有76.53亿,还没有起亚的一半。类似的例子在上面榜单上还能找到很多,甚至东风集团上半年销量94.55万辆,但利润却只有12.7亿,少的可怜。
但是我们反观国外的汽车品牌,大多数都是销量少,而且利润高的,先不说保时捷,奔驰这些豪华品牌。哪怕是在我们看来很小众的欧洲品牌,雷诺,销量77.08万辆,但利润能达到164亿。
【为什么中国品牌利润这么低?】
为什么中国汽车品牌的利润这么低呢?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品牌的全球化进展慢。二是国内是市场很卷。注意,我先把全球化放在了前面。因为我们看榜单上排名靠前的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全球化品牌,要知道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能自己生产制造汽车的屈指可数。所以全球更广袤的市场卖车,赚的钱更多。
而中国品牌本身崛起的时间晚,因此全球化不如欧美日韩品牌。也就导致了中国品牌不得不在中国市场销售,于是才带来了内卷。都在拼技术,拼配置,但到头来却不赚钱。利润低,还要分到研发,生产各个环节,就导致员工的工资低,研发投入不高,最终导致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抬不起头来。
【如何破局?】
中国品牌要如何破局呢?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把车卖到国外去。不管是出口,还是当地建厂都可以。但是想出口谈何容易,虽然我们已经是汽车出口全球第一了,但依然远远不够。
首先,内燃机汽车中国品牌具有先天劣势,所以我们只能以新能源作为突破口。但是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90%以上都集中在中,美,欧三个地区。但这三个地区也是最难打入的市场。
其次,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是“电”!但海外市场,特别是印度,东南亚,看似规模大,人口多。但是“电”的基础设计,以及“电”的生产,都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非洲就别提了,连电都没有。所以这些地区的用户对电动车是没有刚需的。
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是同步推进的,但是智能汽车需要建设内容生态,也就是语音识别,地图,音乐,流媒体视频,游戏,等等。国内有科大讯飞,高德,百度,网易,腾讯,但是中国汽车到海外市场,能否建设好内容生态也是一个问题。否则中控屏就只能用于手机映射。更别说,其它国家,还没有中国这样发达的4G,5G网络,海外市场对智能汽车的需求也不高。
第四,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虎视眈眈,华为芯片,抖音海外版都遭到了制裁,如果中国汽车做强做大了,也难说美国不会加重对中国品牌的制裁。目前美国已经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中国生产的电动车,或者有中国企业电池的其他品牌电动车,是无法进入美国的。
【当下中国品牌要怎么做?】
因此中国品牌想要破局确实不容易。从目前来看,中国品牌眼下能做的,就是先在中国市场扎根,先把合资品牌都干掉,把丰田大众,这些合资品牌挤出中国去。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才刚到50%,还远远不够。只有在中国市场站稳,在依托中国这个强大的市场后盾,才有底气跟欧美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只有收割全球市场,才能最终赚到钱。